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重男輕女」這個詞彙。很多人都認為這個詞誕生於現代社會,尤其是在農村,這種現象更加普遍,不知是受傳統觀念的束縛還是約定俗成的世俗禮教,人們普遍認為,男孩才是家裡的根兒,也只有男孩才能擔當起傳宗接代光宗耀祖的重任。
女孩可有可無,但是男孩就必須要有。我們家的鄰居,自打嫁過來,連著生了六個女孩。還不包括墮胎的三個,但是人家就是有那麼一股不服輸的精神,終於在第七個的時候,成功誕下一名男嬰。
現如今,那些孩子都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了,別人家大年初二的時候都是一桌兩桌就夠,他家家裡就跟趕集似的。但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這個詞彙所表達的現象,從封建社會乃至上古時期就已經存在了。
最早的時候,人類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在那些風餐露宿的時期,人類也沒有現在這樣雜七八雜八的亂糟事,他們所要面對的不過是如何讓自己填飽肚子而已,而男人天生無論是從體力還是身體特質等各方面都要強過女人,也因此奠定了男人在一個家庭中的主導地位。到了社會體系比較完善的封建時代,這種現象越發明顯。並且已經演變到成了一種變態的地步。
有一句從老一輩傳下來的話,叫做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句話其實就是對古代重男輕女思想的一種體現。寡婦指的是丈夫去世的妻子,而生妻指的是丈夫尚在人間的妻子,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這句話也代表著瘸子裡面挑將軍的意思,在過去,如果能夠娶到正經人家的黃花大閨女,這兩種女人誰也不稀罕要。
一個寡婦,就算你長得再漂亮,再溫柔嫻熟,風情萬種,也抵不過一個滿臉麻子的大閨女受歡迎。
中國的封建社會是一個對女性極為不公平的時代,特別是在男女婚嫁這方面,男人死了老婆之後可以名正言順地續弦再娶,而女人在死了丈夫以後就必須得為自己的老公守寡一輩子,只有這樣才能夠保持你一生的貞潔之命,並不是寡婦不好,也並不是沒有人要她們,而是當時的世俗禮教就是那樣。
正所謂寡婦門前多是非,指的並不是這些寡婦們死了丈夫以後不守節操風流成性,而是說大多數男人都會下意識地離她們遠一點,怕影響了自己的名聲。郭德綱有一段話說得非常好「他這個年紀,我這個歲數,有會說的不會聽的,舌頭底下壓死人,跳進黃河洗不清,我得要這個……」
寡婦再嫁的例子並不是沒有,而是她們嫁過去以後,就會不自覺的自我感覺低人一等,受盡世人指責。
與生妻交往並不是說背地裡搞破鞋,換成現在話說,生妻指的就是離了婚的女人,這在我們現在看來再平常不過,可是在過去,離婚對一個女人來說是根本承受不了的打擊,因為女人幾乎沒有提出離婚的權利,她只有被男人休妻的權利。
男人當然也不是可以無理由地把 她們休了,必須犯有七出之條,男人才可以名正言順地將他們趕回娘家。這樣的女人,相對於寡婦而言更加沒有地位,他們就如同幹了天底下最丟人的事一樣,一輩子抬不起頭來,而很多娘家人,也為了自己的門風,禁止她們再回到家裡。
這個時候,很多人選擇出家削髮為尼,也得有的人不堪侮辱最後走上了絕路。難道說都是女人們的錯嗎?我看也不盡然,說不定是男人看上了別人家的千金小姐也說不定。說到底,還是在封建社會,女人沒有地位造成的。
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