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準確找出超級識別者並對他們的面部識別能力進行分級,研究人員建議使用Face Test進行測試。
新南威爾斯大學設計的Face Test包含兩大任務:識別記憶任務和匹配分類任務。
Georgie在巴黎曾瞥見一個為孩子拍照的男人。多年後,當Georgie在澳大利亞拜倫灣吃早餐時,她認出身旁的男子正是那位攝影師。
全世界只有2%的人擁有這種特殊能力——Georgie是一名「超級識別者」。超級識別者能夠記住並識別出那些多年前曾短暫留意過的面孔。
sciencedaily.com網站當地時間11月16日報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研究人員在《PLOS ONE》雜誌撰文稱,利用測評系統Face Test,他們能夠識別出最強超級識別者,並有效劃分剩餘超級識別者的能力等級(好/優秀/傑出)。
Face Test包含兩大任務:識別記憶任務和匹配分類任務。這項測試提供的超級識別者排名更加準確,而且,當它與格拉斯哥臉部匹配測試(GFMT)和劍橋記憶測試(CFMT)等結合使用時,效果更佳。
Face Test經過研究人員特別設計,非常具有挑戰性,因此,普通水平的超級識別者會出現在量表底端。而在其他測試系統中,超級識別者的表現在量表中的分布更為均勻。
在參加Face Test的3.1萬人中,最高得分為97(答對97%測試題)。這意味著,世界上最強的超級識別者仍未出現。
研究人員James Dunn說:「大多數人在Face Test中只能取得50~60的分數。只有得分超過70的人,才可能是超級識別者。在傳統測試中,潛在超級識別者的最高得分能達到100,因此,研究人員很難區分『優秀』和『傑出』。」
研究人員發現,超級識別者的非凡識別能力並非後天習得。它由DNA決定,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具有發展這種極端能力的遺傳傾向。
Dunn說:「用統計學術語說,超級識別者的測試得分比普通人高出兩個標準差。面部識別能力像智商一樣有天然區分,而且大部分差異是由基因決定的。」
UNSW對超級識別者感興趣的原因有二:首先,科學家對超級識別者及其面孔識別方式了解得越多,就越能理解大腦的相關工作機制。其次,各行各業對超級識別者的需求越來越大。
Dunn說:「很多行業都在積極尋找超級識別者,以完成專門的面部識別任務。這些行業包括移民、情報、金融甚至博彩。」
研究人員發現,除了卓越的面部識別技能之外,超級識別者沒有其他共同特徵。很多人或許沒有意識到自己是超級識別者,但他們可能在小時候就隱約發現自己對人臉辨別很在行。
研究人員David White認為,擁有這種特殊能力可能是喜憂參半的。
他說:「有時超級識別者會覺得世界太小了——很多人自己都認識;有時他們也能從中獲益,因為他們記得每一位客戶,這有助於與客戶建立良好關係。」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譯 | 德克斯特
◎審稿 | 西莫
◎責編 | 陳之涵
◎期刊來源 | 《PLOS ONE》
◎期刊編號 | 1932-6203
◎原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1/201116145159.htm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