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行為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五屆中國動物行為學研討會和培訓班圓滿結束
10月11日的北京天空碧藍,陽光明媚,中國動物學會動物行為學專業委員會(簡稱中國動物行為學會,Animal Behavior Society of China, ABSC)成立大會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隆重召開;同時,於10月11日-14日舉辦了生命科學論壇(動物行為的功能、機制和進化)、第五屆中國動物行為學研討會暨培訓班。來自包括臺灣在內的58家國內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以及法國、英國、新加坡、荷蘭和日本的動物行為學者專家150多名科研人員參加了本次盛會。
ABSC掛靠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該專業委員會的成立,無疑有助於進一步推動我國動物行為研究、促進學科發展,並有助於展示中國科學家對科學的貢獻。中國動物學會、China Primatological Society、中國動物學會獸類學會、中國生態學會動物生態學專業委員會、日本內分泌與行為學會等十餘個國內外學會發來賀信或表示祝賀。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所長康樂院士出席了開幕式並作了蝗蟲集群的分子機制的精彩報告,他充分肯定了動物行為學學科的重要性,並表示研究所將全力支持動物行為學專業委員會的工作。中國動物學會領導張知彬常務副理事長,王德華秘書長出席了開幕式並致賀詞。出席開幕式的還有動物研究所李志毅書記、有關室領導戴家銀、雷富民、杜衛國以及兩棲爬行動物學分會李義明、鳥類學分會張正旺、獸類學分會李明等諸位教授。
與會會員120餘人通過了學會會徽,以無差額選舉方式選舉出68名動物行為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並進一步選出常務理事;一致推選蔣志剛研究員為理事長,張健旭(常務)、賈志雲、李進華、梅兵、劉定震、唐業忠、邰發道、李代芹、李保國為副理事長。 由蔣志剛、張健旭、賈志雲、李進華、邰發道、梅兵、劉定震、唐業忠、李代芹(新加坡)、汪作新(美國)、孫立新(美國)、王瑋文、梁偉、張明海、王憲輝、齊曉光、肖治術、李保國、孟秀祥組成常務理事會;同時,還聘請Anders M?ller 教授(法國第十一大學)、Sonoko Ogawa教授(日本筑波大學)、Michael Cant教授(英國Exeter 大學)和C. van Achterberg教授(荷蘭生物多樣性中心)以及國內羅敏敏研究員、胡海嵐教授、戴振東教授等若干知名科學家為特邀理事。
為表彰鄭光美院士、王祖望研究員、趙其昆研究員、宋佳坤教授、沈鈞賢研究員、尚玉昌教授為我國動物行為學學科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大會給他們頒發了紀念獎牌,並特邀為學會榮譽理事。同時,對在過去8年積極參與和幫助我們發展動物行為學研究的20名集體和個人頒發了紀念獎牌,對12位堅持申請和籌辦ABSC的人員頒發了發起人紀念獎牌。
會議包括學術研討和行為學研究理論與方法培訓兩個內容,並組織了大會報告和專題研討會。圍繞當前的研究熱點,康樂院士、沈鈞賢研究員、Anders M ller 教授、Sonoko Ogawa教授、周曉林教授、沈聖峰教授(臺灣)、Haiqing Zhao教授(美國)、Michael Cant教授、C. van Achterberg教授、Daiqin Li 教授(新加坡)、張國捷教授(丹麥)等15位中外科學家就動物行為的功能、機制和進化等做了精彩的大會報告。大會還組織了動物認知與通訊、動物社會行為、動物行為側偏和動物繁殖行為4個專題研討會,一批優秀的青年動物行為學學者進行了口頭髮言或作了壁報展示。經過多位專家的認真評選,肖永紅(井岡山大學)、張瑤華(中科院動物所)、錢增強(陝西師大)、夏燦瑋(北師大)、田向玲(天津師大)獲得最佳口頭報告獎, 馬凱(北京師大)、那爾虎蘭(北師大)、郭洪嶺(中科院動物所)、王媛(天津師大)和李超(上海水產大學)獲得最佳壁報展示獎。大會向他們頒發了獎狀和獎金。
中國動物行為學會(ABSC)的成立,是我國動物學研究史中的一個重要事件和裡程碑;研討會暨培訓班的圓滿結束,預示了我國動物行為研究的更加璀璨的光明前景。
常委會討論決定,下屆會議定於2017年8月在成都召開,由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四川認知學會聯合承辦。
參會人員合影
蔣志剛研究員發言
康樂為科學家頒發紀念獎牌
研討會現場
嘉賓作報告
嘉賓作報告
優秀的青年動物行為學學者獲獎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