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行為學及其起源——動物行為學系列(一)

2021-01-20 超維景

動物行為學(Animal Ethology)是以動物在時間和空間中的活動作為研究對象的,是動作和動作的變化、信息的傳遞與接受及個體之間的行為互作,通常指動物的各種形式的運動、鳴叫、身體的姿勢,個體的通訊和能夠引起其他個體行為發生反應的所有外部可能識別的變化(Aubrey Manning,1998)。動物的行為一般是動物為了自身眼前的存活和未來基因的的存活所做的任何事情,是指動物個體或整體所做的事情,而不是指動物體內的生理活動。動物的行為一般而言對生命有利或對基因傳遞有利,動物只有藉助行為才能適應多變的環境。

         社交                    氣味通訊                   奔跑

動物行為學的研究一般分為兩個學派,即比較心理學派和行為學派。比較心理學家一般以小鼠或者鴿子作為研究對象,他們將實驗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實驗的目的是探索動物行為的共同規律並將其應用於人類行為的研究中。比較心理學派對動物的學習特別感興趣,並著重研究動物的學習能力及其帶給動物的應變性。行為學派的主要觀點是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把行為和意識完全對立起來。在研究方法上,行為主義主張採用客觀的實驗方法,大多是在野外動物的自然生境中觀察動物行為。

  John Broadus Watson,行為學派創始人

近年來,動物行為學的研究獲得了蓬勃的發展,主要是把動物行為與生命科學中許多其它的許多分支學科相互滲透在一起,從不同的角度進一步完整、系統地闡述動物行為的原因、機制、發生或發育,進化與適應功能等問題,形成了許多新的研究領域。動物產生行為都是有原因的,不會無緣無故發生,行為學的研究內容之一就是闡明動物產生相應行為的因果關係。行為生理學(ethophysiology)同樣屬於行為學的研究範疇,又稱為行為內分泌學,是指動物的整個行為都受到它體內的生理狀況和激素水平的調控。另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就是研究基因與行為的關係,即行為遺傳學。有的行為簡單,受單一基因調控;有的行為比較複雜,受多基因調控。除此之外,還有對行為生態學的研究,即研究動物行為的功能或者研究動物的存活值。動物的任何一個行為都是長期自然選擇保留下來的,對動物自身具有某種意義、好處、價值或者功能。

動物行為學是現代神經科學研究(Neuroscience)的重要技術之一,與比較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幾乎是並行開始發展的,他們相互交融相互促進。想要深入了解神經科學,學習和了解動物行為學是必須的。動物行為學的分支很多,不可能在此全面論述,本文僅以行為遺傳學(Behavioral Genetics)為中心,作簡要介紹。

顧名思義,行為遺傳學是研究行為學和遺傳學關係的交叉學科,它研究行為特徵的遺傳繼承性,即生物基因型對有機體行為的影響,以及在行為形成過程中遺傳和環境之間互相作用的規律。在研究範疇上,行為遺傳學的研究對象包括大腸桿菌、草履蟲、秀麗隱杆線蟲、果蠅、蜜蜂、小鼠、大鼠、人類等。在早期的研究中,關於人類雙胞胎的研究佔有重要地位。學者通過基因型基本相同的雙胞胎來研究同一表現型或者行為學性狀,在智力、睡眠、面孔容貌、夢遊以及一些人類遺傳病領域展開了長足的長久和進展。

轉基因小鼠最常用於行為遺傳學的研究

(From Taconic Farms, Inc. (1998), Research Animal Review 1(5): 2.)

1895年,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一書,其中關於人類遺傳學的研究提出觀點,即圍繞著群體平均值的偶發變異原理。達爾文的表弟高爾頓(Francis Galton,1822-1911)在表兄的影響下對生命科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主要研究人類,開拓了以個體差異為主的實驗心理學(Experimental Psychology)領域,並於1869年發表《遺傳的天才》一書,書中提出天才人物的家庭成員大多是天才。他還以雙胞胎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統計學分析,說明了獲得性的行為性狀不能夠遺傳的特點。高爾頓在書中指出:「一個人的能力,乃由遺傳得來的,其受遺傳決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機體的形態及軀體組織之受遺傳的決定一樣」,即遺傳決定論(Theory of hereditary determination)。他認為個體的發展和品性早在生殖細胞基因中就決定了,發展是內在因素的展開,環境與教育僅起引發作用。

可以說,在高爾頓之前,心理學都沒有研究過個體差異。美國心理學家J·M.卡特爾(1860-1944)在德國留學期間師從心理學之父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後來在劍橋大學任教期間與高爾頓有過親密的學術交流。受到馮特和高爾頓的影響,卡特爾以各種心理學測試來研究個體差異。卡特爾在自己的實驗室內設立了很多項目來進行測試,包括肌肉力量、運動速度、痛覺感受、視聽敏感度、重量辨別力、反應力、記憶力等,可以說這是早期差異心理學(Differential Psychology)的雛形。到了20世紀,德國心理學家施太倫(W.Stern,1871—1938)於1911年發表了《差異心理學》一書,學科正式誕生。差異心理學是一門把心理特徵、心理狀態、心理過程的發生根源和遺傳列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在同一時期,遺傳學家也把行為列為了一種遺傳性狀來研究,可以說差異心理學是行為遺傳學的前身和早期研究基礎。

到了20世紀中期,眾多遺傳學家對果蠅的行為背後的遺傳控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研究果蠅的趨光性、趨化性、趨地性、攝食、飛翔、求偶和交配、記憶等多種行為的突變型,在此期間雌雄嵌合體的方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種方法可以確定控制性行為基因的初級作用部位。行為學的逐漸發展促使一些分子遺傳學家逐漸轉向行為遺傳學的研究,他們在多種生物中通過誘變處理基因或遺傳物質,得到了許多影響行為的突變型,然後從神經生理、生物化學、組織胚胎學、細胞生物學等角度對這些突變型分析,尋找行為和遺傳的關係。

衛生蜂和非衛生蜂雜交的行為型和基因型分析

(Uu代表開蓋基因,Rr代表叼幼蟲基因,uurr即衛生蜂)

1960年,美國學者Thompson第一個總結了有關資料,寫成《行為遺傳學》一書,從而宣布這一新學科的誕生。其後,相關研究大量湧現。10年以後,一份專業期刊,《行為遺傳學》問世。1967年,Benzer第一個通過人工誘導和選擇的方法得到了果蠅的行為突變體,從而為行為遺傳學的研究開闢了道路。從此以後,行為突變體的研究很快在果蠅、線蟲、草履蟲、細菌及其他生物的研究中大量開展起來。行為遺傳學為動物行為學的研究開闢了一個新天地,對於闡明行為遺傳的規律和機制都具有重要意義。(上述的部分內容節選自:動物行為學的形成與發展,賈秀英,生物學教學,1998-05-15)

相關焦點

  • 第一章(動物行為學)
    應該蠻好玩的哈   ​              什麼是動物行為?   答:  動物行為指動物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和內外生理狀況的改變作出的整體性變化。           動物的行為通常表現為某種動物或運動形式,如跑 跳 遊 飛等。
  • 動物行為學2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動物行為學。昨天,本著尊重動物的標準,我們稍微了解了各種動物的天性之後,大家大概想要挑選一名動物伴侶了吧。洛倫茨就給出了第3條原則,哪些動物最適合養在家裡呢?首先,挑選動物的標準,洛倫茨說,除了要能讓動物自由、愉快之外,也還要考慮養起來要有趣、有意思。咱先說不好養的。
  • 第二屆動物行為學研討會暨整合行為學研究技術培訓班第二輪通知
    青年動物行為學學者專題報告(3日上午;評2名優秀報告獎);5. 壁報(每天茶歇時間;評2名優秀壁報獎);6. 黃山短尾猴行為觀察 (3日下午和4號全天)。附錄:授課和報告內容(根據現有報名情況選出)一、授課內容(50分鐘,包括5分鐘討論)1.
  • 【複選稿件39】動物行為學是一面給人類反思自我的鏡子
    《黑猩猩的政治》:動物行為學是一面給人類反思自我的鏡子這幾個星期來,我用碎片化的時間不緊不快地讀完了《黑猩猩的政治》。就我而言,這部通俗科學著作,我看到的不僅僅是書中每一隻黑猩猩精彩的權利鬥爭,更多的是一種欣慰,欣慰於動物行為學以一種通俗的方式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動物行為學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英文為「ethology」,這個單詞源自希臘文中的ethos,有風俗習慣、社會思潮的意思。所以,我們不難看出,這個詞的原意就包含著社會性、思想性、創造性等這些概念。
  • 【動物行為學科普】萬物有靈|你知道動物們的「行為學」嗎
    自然學家與哲學家對於動物行為的觀察已經持續了幾個世紀,但是也就僅在上個世紀對於動物行為學才有了重大意義的發現,正是得益於以下4種理論。1. 比較心理學它是遺傳、神經方面的著作、也是動物行為學內分泌系統的基礎。心理學家在實驗室及野外也開展了關於動物學習模式以及行為發展模式的研究。
  • 第五屆中國動物行為學研討會、培訓班
    曲靜(北京生科院),010-84504379,18511172831,quj@mail.biols.ac.cn (前沿論壇);     會議內容:     一、 動物行為學研究前沿論壇 (10月11日)     二
  • 中國動物行為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召開
    (簡稱中國動物行為學會,Animal Behavior Society of China, ABSC)成立大會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召開;同時,於10月11日至14日舉辦了生命科學論壇(動物行為的功能、機制和進化)、第五屆中國動物行為學研討會暨培訓班。
  • 中國動物學會動物行為學專業委員會在京成立—新聞—科學網
    動物行為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五屆中國動物行為學研討會和培訓班圓滿結束
  • 翼狼Elang:給宅人的動物行為學入門指南
    《物種日曆》自2015年面世以來不間斷更新1300天,背後是一大波通天徹地神出鬼沒的科普作者。本場演講特邀七位物種日曆作者,為大家分享了超有意思的生物故事。 演講人翼狼Elang:果殼物種日曆作者,靈魂畫手,動物園愛好者,動物行為學專精。
  • 關於動物行為學實驗,這份功課拿走不謝!
    動物行為學實驗是研究人類發病機制、評價動物模型造模效果和新藥效果的一種重要實驗手段,在生命科學、醫學、藥學、軍事醫學和心理學等領域中被廣泛應用。動物行為學實驗可以科學客觀地評價動物的溝通行為、社交行為、學習行為和探索行為等,它可以幫助科研人員探索認知、情緒和運動等複雜的生命現象。
  • 動物行為學實驗方法在醫學疾病模型中的應用
    一、模型評價實驗方法 動物行為學已逐漸成為一門工具學科應用於人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 5本關於行為學的書
    IP 巴甫洛夫俄羅斯科學院1.關於鳥類和動物實例的行為刻板印象Victor Dolnik。生物圈的頑皮孩子。聖彼得堡:CheRo-na-Neve,Petroglyph,2004儘管有許多公平的批評,但我認為這本書對那些沒有接受過生物教育的人非常有用。它揭示了複雜形式的社會行為的簡單而明確的生物學意義。
  • 動物學緒論
    科學問題:a 動物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動態變化及其維持機制;b 動物與腸道微生物協同進化及其機制;c 動物腸道微生物與動物的行為學、生態學特徵的關係;d 動物腸道微生物跨地區跨種傳播模式。科學問題:a 學習、記憶和空間定向等高級認知過程的神經調控和機理;b 神經遞質對動物行為的調節作用;c 動物通訊信號的系統演化及其神經調控機制;d 動物性行為和社群行為的神經調控機制。
  •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普通昆蟲學2016考研大綱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普通昆蟲學2016年考研大綱   本《普通昆蟲學》考試大綱適用於中國科學院大學昆蟲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昆蟲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類群,在生物多樣性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昆蟲學是以昆蟲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是一門基礎理論課程。
  • 重慶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行為學儀器設備(20A02794)結果公告
    一、項目號:20A02794 採購執行編號:1708-BZ2000401559AHS-2 採購方式:公開招標   二、項目名稱:重慶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行為學儀器設備   三、中標信息:   分包號:1   供應商名稱:重慶虹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供應商地址:重慶市南岸區塗山鎮塗山路
  • 怎樣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動物的行為?
    多年來,科學家們認為動物的行為受神經細胞及其神經元迴路的協調活動控制。然而,研究人員正在通過整合基因調控來增進人們對動物行為的理解。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基因組生物學研究所主任、計算機科學教授Saurabh Sinha說:「伊大香檳分校的昆蟲學教授Gene Robinson的一項研究表明,真社會性昆蟲的調控基因組似乎與非社會性昆蟲有所不同,其複雜的社會行為具有某種我們沒有預料到的進化信號。
  • 動物行為學揭秘背後原因
    狗是人類馴化最為成功的動物,在長期與人類相處之後,狗甚至進化出了類似於人類的表情系統,這是狼和其他犬科動物完全做不到的。因此狗雖然不能說話,但是通過表情可以與人交流和互動,甚至於它們懂得如何靠賣萌來博得主人歡心,歪頭看你的動作就是賣萌的一種。
  • 《怪誕行為學》-奇特而有趣的人類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覺得自己的行為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理智且正確的,你有沒有思考過自身的行為是否受到過其他因素的引導。這裡向各位推薦一本書《怪誕行為學》,在這本書中,作者通過了一系列有趣的小研究為我們揭示了人類各種行為背後奇妙的原因。
  • 整合基因調控網絡有助於深入理解動物行為
    論文作者、伊利諾伊大學科學家Saurabh Sinha多年來,科學家們認為動物的行為受神經細胞及其神經元迴路的協調活動控制然而,研究人員正在通過整合基因調控來增進人們對動物行為的理解。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基因組生物學研究所主任、計算機科學教授Saurabh Sinha說:「伊大香檳分校的昆蟲學教授Gene Robinson的一項研究表明,真社會性昆蟲的調控基因組似乎與非社會性昆蟲有所不同,其複雜的社會行為具有某種我們沒有預料到的進化信號。
  • 行為研究和基因組學來揭曉 | BMC Ge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