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河南是PM2.5重災區 專家稱應理性看待

2020-11-29 大豫網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人員在調試PM2.5監測設備。

新華社發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一篇報導引發網友「圍觀」

專家表示:報導引用美國研究性數據,應理性看待

首席記者 路紅 實習生 馬玲玲

核心提示

昨日,PM2.5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一篇最新文章指出,世界衛生組織表示PM2.5超過10微克/立方米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而中國PM2.5的平均濃度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上。同時研究員發現,中國大多數省份PM2.5濃度值都超過世衛組織指標,山東和河南尤其高。

這則有關PM2.5的消息,來自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比這則消息更令人關注的,是與此報導相應的一張中國大陸的PM2.5分布圖。圖中,用不同的顏色標註了PM2.5的濃度值。

英媒這一報導有何依據?河南真的是PM2.5重災區嗎?環保專家如何看待這一報告?

貼士:什麼是PM2.5?

PM,英文全稱為particulate matter(顆粒物)。科學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氣中這種顆粒的含量,這個值越高,就代表空氣汙染越嚴重。在城市空氣品質日報或周報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和總懸浮顆粒物是人們較為熟悉的兩種大氣汙染物。可吸入顆粒物又稱為PM10,指直徑大於2.5微米、等於或小於10微米,可以進入人的呼吸系統的顆粒物;總懸浮顆粒物也稱為PM100,即直徑小於或等於100微米的顆粒物。

【英媒】

PM2.5分布圖上,山東、河南成重災區

英國《經濟學人》是一份擁有國際影響的老牌雜誌,創刊於1843年9月。從2012年1月28日出版的最新一期開始,《經濟學人》雜誌專門開闢了中國專欄,這是70年來該雜誌首次為一個國家開闢專欄。上一次,《經濟學人》在1942年為美國開闢了專欄。

從前天晚上開始,來自這份雜誌的有關中國PM2.5濃度的消息被廣泛關注。無論微博還是網絡論壇上,那張中國大陸的PM2.5分布圖尤其引人關注。

圖中,用不同的顏色標註了PM2.5的濃度值。報導指出,世界衛生組織PM2.5的標準是10微克/立方米。而在這張圖上,中國大陸僅有黑龍江、西藏、海南三省達標,其餘省份均超標。更為觸目驚心的是,山東、河南兩省的PM2.5濃度值達到或超過了50微克/立方米,在這張圖中,用鮮紅的顏色標出。

山東、河南是PM2.5重災區?

昨天,除了微博轉發與「圍觀」,還有不少網友在網絡論壇中進行熱議。有網友表示,《經濟學人》是一份嚴肅的雜誌,其報導應該可信。但也有人提出質疑:他們是如何監測出來的數據?從太空能看到地面汙染的情況嗎?為什麼說數據是PM2.5而不是PM10呢?還有山東網友質疑:山東難道比山西汙染還嚴重?

【原文】

監測數據來自衛星,此方法並不完美

在相關微博中,有《經濟學人》的原文連結。記者找到了發表於2月1日的英文報導。

同該雜誌的所有文章一樣,這篇名為《中國的汙染:人為的,即使從太空也可以看得見》的報導,沒有作者署名。而且篇幅不大,僅千字左右。

報導開篇說:「對於博客圈來說,PM2.5看起來似乎是個有點古怪的且上不來臺面的詞。但最近幾周,這個的確在博客圈吵得沸沸揚揚。」由於網民的熱議,目前北京等少數城市開始公布PM2.5的數據。迫於輿論壓力,其他地區不久也將會公布PM2.5的數據。

報導中指出:「儘管汙染數據採集源是近地面,但是通過衛星來觀察有多少光線被顆粒物阻擋,或者估測顆粒物的化學成分和各種大小不同的顆粒物的可能分布,也可以得到貌似合理的數據觀測值。一份準備提交給《經濟學家》的報告就是這麼做的,這份報告由耶魯大學的Angel Hsu所領導的團隊完成,通過美國衛星採集的數據描繪出整個中國的PM2.5分布圖。」——這就是那則被廣泛關注的消息及PM2.5分布圖的由來。

《經濟學人》在中國擁有許多讀者。微博中,一個經過認證的「經濟學人中文網」2月2日也發布一條微博,翻譯了以上內容。並指出,「此方法並不完美,但仍反映出中國在清汙方面還需走多遠」。

記者注意到,在PM2.5分布圖的上方,有清晰的「溫馨提示」:「人口加權細顆粒物的濃度,每立方米微克數,2007」。——應該是2007年的數據。

圖的下方,顯示該圖的出處:「來源:美國巴特爾研究所,哥倫比亞大學」。

【專家】

監測體系不同

應該理性看待

如何看待這份報告?河南是不是PM2.5的重災區?

我省環保廳宣教中心有關人士表示,按照環保部部署,河南各地將於今年起陸續開展PM2.5監測。此外,空氣品質包括PM2.5的監測,要有嚴格的標準和技術規範,目前新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還在徵求意見中。

這位人士表示,沒有PM2.5的監測數據,無法對這一報告作出評論。

針對這一報告,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範相閣說,這應該是一份研究性報告,其監測數據來自衛星。而按照我國標準,我們監測的是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近地面空氣品質,監測設備都在「距離地面3~15米」。兩個完全不同的監測體系,監測方法,因此難以做出評價。

範相閣表示,包括PM2.5在內的空氣品質狀況,不僅與經濟發展、工業排放有關,還與各地的自然條件、地理地形有密切關係,如河南處於黃河流域,風沙揚塵遠高於沿海地區,「應該理性看待」。

範相閣還表示,PM2.5監測不僅僅是為了研究,「治理才是重點」。

更多精彩進入下一頁

相關焦點

  • 專家稱中國PM2.5監測誤差在允許範圍內
    【財新網】(實習記者 張霞 記者 崔箏)針對有媒體稱北京PM2.5監測在高溼條件下存在數據偏差,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王瑞斌向財新記者表示,目前中國PM2.5監測儀器採用國際通用的原理,「在實際測量時肯定會存在一定的誤差」, 但誤差在「在允許的範圍之內」。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導讀可能很多朋友看到pm2.5有一些陌生,其實它是空氣中的一種顆粒物,可以進入人體肺部,對人們的身體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現在國內處於亞健康的人佔了很大一部分,了解一些關於pm2.5的信息還是很有好處的,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什麼是PM2.5,PM2.5的標準是什麼?
  • 南昌霧霾重現PM2.5是禍首?專家稱逆溫現象所致
    霧霾重現,PM2.5是禍首嗎?專家稱南昌昨日灰濛濛是「變天」前逆溫現象所致元旦迎雨雪天PM2.5含量將大幅降低「南昌怎麼又是灰濛濛的一片啊?不是聽說要下雪了嗎?難道南昌的PM2.5含量超標了?」昨日,熱心讀者胡先生打進本報新聞熱線,關注南昌市的空氣品質,並諮詢如何防範PM2.5。氣象專家表示,南昌昨日出現的霧霾天氣,是因為冬季「變天」前逆溫現象帶來的作用。南昌航空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劉小真稱,南昌「PM2.5」濃度以交通幹線周邊最大,郊區最輕。從時間上來分析,冬季的「PM2.5」含量明顯要高於夏季。
  • PM2.5是什麼意思?PM2.5有什麼危害?
    隨著全國各地空氣出現嚴重汙染,pm2.5屢屢爆表,我國多個城市發生嚴重霧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原本陌生的術語——PM2.5。那麼,到底pm2.5是什麼意思?pm2.5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PM為英文particulatematter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顆粒物。
  • pm2.5標準值是多少?pm2.5中國標準與pm2.5國際標準的區別
    連日來,霧靄重重,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pm2.5標準值。我國現行的pm2.5標準值與pm2.5國際標準有多大差距呢?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被稱作入肺顆粒物。pm2.5的危害很大,除心臟病、動脈硬化外,還會造成肺癌、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
  • PM2.5是什麼?PM2.5有什麼危害?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原本陌生的術語——PM2.5。那麼,到底pm2.5是什麼意思?pm2.5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PM為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顆粒物。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有時也被稱作入肺顆粒物。
  • 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pm2.5的影響
    早在奧運會期間,一些國外的人就因為覺得北京的空氣汙染太嚴重而帶口罩,雖然北京在奧運會期間城市綠色環保做得很不錯,但是這也逐漸帶動起了人們對空氣汙染物的好奇,這裡我們就來了解一種空氣汙染物質pm2.5。
  • 柳葉刀稱中國疫苗能快速誘發免疫反應 英媒:令人鼓舞
    中國新冠疫苗能快速誘導免疫反應【柳葉刀稱中國疫苗能快速誘發免疫反應 英媒:令人鼓舞】據路透社18日報導,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布了一篇關於中國疫苗的同行評議論文。論文稱,中國科興生物研發的新冠疫苗能快速誘導免疫反應,適合在大流行期間使用。英媒認為這一消息「令人鼓舞」。 報導稱,《柳葉刀-感染病學》周三(18日)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疫苗的同行評議論文。
  • 《柳葉刀》稱中國疫苗能快速誘發免疫反應 英媒:令人鼓舞
    論文稱,中國科興生物研發的新冠疫苗能快速誘導免疫反應,適合在大流行期間使用。英媒認為這一消息「令人鼓舞」。報導稱,《柳葉刀-感染病學》(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周三(18日)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疫苗的同行評議論文。
  • 英媒:學者稱在土耳其發現所謂「諾亞方舟」遺蹟 地質學家否定
    參考消息網10月27日報導 英媒稱,研究人員相信,他們在土耳其東部的亞拉臘山發現了諾亞方舟遺蹟。據英國《明星日報》網站10月26日報導,美國教授保羅·埃斯佩蘭託說,有證據表明,諾亞方舟就在那裡。「我們擁有技術資源,我們可以與當地專家合作。一旦科學界了解了亞拉臘山諾亞方舟的存在,我們就可以告知公眾。」故事說,在洪水吞沒整個世界前,諾亞把每種動物都帶了一對上船。據《創世紀》稱,在第150天,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但是,安德魯·斯內林博士認為,感覺那不是正確的地點。
  • 英媒:專家稱人工智慧聽不懂笑話 因領會不了語境
    英媒稱,由亞馬遜開發的虛擬助手Alexa和蘋果的Siri可以講述來自一個幽默資料庫中的笑話,但卻無法理解這些笑話。  據英國物理科學新聞網站3月31日報導,語言學家和計算機學家們說,幽默讓人類與眾不同。而說到幽默,研究幽默的人說,語境是關鍵。
  • pm2.5的主要來源有哪些?pm2.5標準值是多少?
    PM2.5是什麼意思?PM2.5有什麼危害?  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灰霾天氣被公認為災害性天氣:一是影響通行安全,地面能見度降低交通事故多發。二是導致氣象變異,便區域氣候反常。三是損害人體健康,這是危害最大的,PM2.5因其能被人體吸入並粘附在呼吸道和肺葉而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症;由於太陽中紫外線輻射的減弱致使小兒佝僂病高發,還易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導致傳染病增多。那麼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有哪些呢?
  •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河南PM2.5累計濃度暫低於目標值
    12月12日下午,河南省環保廳長李和平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截至12月11日,河南全省在供暖期間PM2.5累計濃度64微克/立方米,比國家下達河南的年度目標值暫時低了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PM10、PM2.5改善幅度位居京津冀及周邊省份前列。」
  • pm2.5的危害及應對辦法
    今天一無所知的小鳥了解了一些關於pm2.5危害及應對辦法,知道了pm2.5在什麼情況下最嚴重,最傷害人體,以及要通過何種辦法能夠比較有效的去應對pm2.5對人體的傷害。一無所知的小鳥為您分享一些哮喘或是慢性支氣管患者也是同樣會被pm2.5折磨的異常痛苦。
  • 英媒:研究稱HIV新藥讓患者預期壽命可接近正常人
    參考消息網5月12日報導 英媒稱,《柳葉刀》周刊刊登的一篇研究論文稱,因為治療手段的改善,服用最新治療愛滋病病毒(HIV)藥物的年輕人的預期壽命如今已接近正常。一些慈善組織稱,還有太多人不知道自己已感染這種病毒。來自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論文作者說,治療HIV的非凡成功是研發出副作用較小、能更好地防止病毒在體內複製的新藥的結果。而且,病毒對這些最新藥物產生抵抗力也更難了。篩查和預防工作得到加強以及對HIV導致的健康問題的治療有所改善也起到了作用。但很多感染HIV病毒的人仍不能活到預期壽命,尤其是那些通過注射毒品感染的人。
  • 專家:PM2.5內生物氣溶膠是活的 對人體威脅更大
    (原標題:專家稱PM2.5內生物氣溶膠是活的,對人體健康威脅更大)
  • 英媒:研究稱豬智商堪比黑猩猩 擅長走迷宮
    參考消息網6月14日報導 英媒稱,科學家發現,豬比狗聰明,並可以像黑猩猩一樣出色地解決問題。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2日報導,美國埃默裡大學神經科學家洛麗·馬裡諾說:「我們已經證明,豬與非常聰明的狗、黑猩猩、大象、海豚甚至人類一樣擁有很多認知能力。
  • 預防霧霾pm2.5的電子口罩?
    口罩最初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儘量減少人們吸入微塵及病菌的可能,但是隨著口罩發展越來越快,口罩的種類也逐步增加,口罩類型也是越來越多,小編給大家講解一下PM2.5口罩的特點性質,PM2.5口罩比傳統的口罩功能更多,普通口罩能做到的,PM2.5口罩一樣可以,並且還增加很多防範,比如其鉛炭布可以起到(
  • PM2.5空氣汙染指數分級以及危害 跑步鍛鍊建議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暫無標準中文名)。雖然PM2.5隻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 英媒:生物專家在印尼發現全球最大蜜蜂
    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 英媒稱,過去數十年被認為已經消失的巨型蜜蜂,再次被人發現。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22日報導,野外生物專家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印尼小島上發現該巨型蜜蜂,它的身體長度與成年人拇指相若。經過數天的搜索,野外生物專家發現一隻雌性巨型蜜蜂,並進行了拍照及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