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的福利,3D列印人體解剖學模型

2021-02-25 南極熊3D列印

 


在學習人體結構方面,3D模型明顯要比2D平面圖更生動,效果更好。因此,為了通過這種方法提高學生在生物課上的積極性,一位生物學教師通過NVBot的教師專用3D列印平臺提出了製作一套教學用人體結構學模型的請求,而工業設計師兼3D建模師Jordan Pelovitz接下了這份訂單。

 


經過一段時間的設計,Pelovitz終於通過3D列印技術做出了這套仿真人體解剖學模型。它們包括器官、骨骼、骨組織和肌肉細胞等在內的各種人體結構,能夠展示出人體解剖學系統的相關性。

「在製作時,為了適應列印臺的尺寸,我將一些模型分解成了單獨的幾部分。」Pelovitz表示,「對方的要求是製作兩套器官系統,所以我最後選擇了消化系統和部分的骨骼系統。」

 


消化系統包含有大腸、小腸、肝臟、以及胃部。它們都在設計上做了優化,所以可以組裝到仿真的人體軀幹模型中。至於骨骼系統則包含了一部分腿部和一個股骨。

 


除了器官和骨骼,這套精細的3D列印模型還展示了光滑肌肉細胞、肌肉組織、骨組織和成骨細胞。

 


為了令這些模型能夠相互組裝,Pelovitz將一些模型的內部設計成了網格狀。另外為了確定最佳尺寸,他還嘗試列印出了多種不同的規格。

如果需要這套結構,可以聯繫南極熊微信392908259

這套解剖結構,適合參加

中國3D列印格局·最牛3D列印企業評選·報名

相關焦點

  • 醫學生福利:3D列印創造低成本、高保真器官模擬器
    2020年8月18日,白令三維從外媒獲悉,西英格蘭大學列印研究中心(CFPR)的一個團隊正在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逼真的器官模型,用於手術訓練。據研究人員介紹,該項目的目的是創建媲美人體組織 "外觀、彈性和一致性 "的器官模型。
  • 醫學生福利:3D列印創造低成本、高保真器官模擬器
    2020年8月18日,白令三維從外媒獲悉,西英格蘭大學列印研究中心(CFPR)的一個團隊正在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逼真的器官模型,用於手術訓練。據研究人員介紹,該項目的目的是創建媲美人體組織 "外觀、彈性和一致性 "的器官模型。通過創建外觀和感覺真實的器官模擬器,手術訓練變得更能代表真實情況,並最終可以幫助降低患者的風險。
  • 3D列印可以解剖模型 使學生了解人體結構
    【PConline 3D列印資訊】任何上過高中生物課的人可能都記得自己花費好幾個小時去學習讓人眼花繚亂的人體解剖圖的經歷。試想一下,如果這個解剖圖變成了實實在在的3D列印模型,那麼學生們學習人體結構和各種內部器官就會變得容易很多。
  • 研究人員推出 3D 人體解剖模型,醫學生練打針不用互相扎了
    耗時 3 年時間,花費 100 萬英鎊,格拉斯哥大學推出了 3D 頭頸解剖項目。據外媒報導,這個項目得到了醫學界的認可,醫藥公司葛蘭素史克給出了好評。目前,他們正在完善的男性和女性的整體模型,將在 2018 年初推出。據報導,格拉斯哥大學虛擬可視化學院正在和一流的醫院和大學合作,完成目前最精確和詳細的頭頸模型。
  • 研究人員發明 3D 人體解剖模型,還能模擬觸覺
    耗時 3 年時間,花費 100 萬英鎊,格拉斯哥大學推出了 3D 頭頸解剖項目。據外媒報導,這個項目得到了醫學界的認可,醫藥公司葛蘭素史克給出了好評。目前,他們正在完善的男性和女性的整體模型,將在 2018 年初推出。
  • 奈特人體解剖圖譜【高清中文典藏版】
    奈特人體解剖圖譜【高清中文典藏版】 大家好,我是
  • 漢高醫療3D列印材料 用於心臟解剖模型
    漢高化學公司宣布與溫哥華的聚合物3D列印公司NewPro3D合作。兩家公司將利用各自的專業知識領域,共同開發用於醫療行業的先進3D列印解決方案,以用於製作解剖模型和假肢等領域。漢高醫療材料 3D列印心臟軟組織結構模型NewPro3D是數字光處理(DLP)3D列印技術的專家,最近成為漢高開放材料平臺的成員,目標是達到生產規模的增材製造。現在,雙方的合作將重點轉移到醫療領域,這可以從針對患者的3D列印解剖模型、定製義肢以及相關3D列印解決方案中受益。
  • 人體解剖學圖集簡介
    人體解剖學圖集 學習辦公 大小: 341.08MB 版本: 3.9.8
  • 「醫學生的幽默」讓解剖圖看起來一點也不恐怖(圖)
    「醫學生的幽默」讓解剖圖看起來一點也不恐怖(圖) 原標題:   甘肅中醫藥大學的醫學生們手繪百餘幅人體解剖圖參賽,藉助醫學與藝術碰撞的火花,提升自身專業素養。
  • 3D數位化解剖為你解密
    帶著這樣的好奇,我們開啟了「解剖」、重構外星人身體之旅。我們通過3d掃描—內部數據重建—3d列印這樣的技術,讓外星人的內部構造也可以肉眼可見。 這次「解剖」的外星人來自very museum,是核心藝術家 steve wang的作品。
  • 甘肅醫學生手繪解剖圖「醫藝碰撞」(組圖)
    中新網蘭州12月12日電 (記者 崔琳 魏建軍)神秘細膩的頭骨、精巧神奇的心臟、緊緻有力的肌肉、半邊肉體半邊骨架的「卓別林」、用心彈唱的女性骷顱……近日,甘肅中醫藥大學的醫學生們手繪百餘幅人體解剖圖參賽,藉助醫學與藝術碰撞的火花,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此次比賽,由該校書畫攝影協會發起,先後收到160幅作品,其中17幅作品獲獎。
  • 3D生物列印全尺寸人體心臟的模型
    「我們現在可以建立一個模型,該模型不僅可以進行視覺規劃,還可以進行體育鍛鍊。」 一種「新鮮」的新型3D列印方法 越來越多的外科醫生正在採用3D列印作為開發定製模型的方法,這些模型可以使他們向患者解釋心臟程序。
  • 一周極客科技盤點 | 超逼真的 3D 人體解剖模型;AlphaGo 上線教學...
    新探索我國科學家新研究讓人類離「返老還童」又進一步最近,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課題組在《細胞·幹細胞》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了人體內的「二維碼」,並闡述了幹細胞誘導過程的變化機制。超逼真的 3D 人體解剖模型格拉斯哥大學虛擬可視化學院正在和一流的醫院和大學合作,完成目前最精確和詳細的頭頸模型。3D 虛擬模型具有超高的解析度,可以跟用戶完全互動,能在各種環境和平臺使用。學生可以在場景中和模型互動,這個場景像 IMAX 影院一樣;也能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或行動裝置上進行單人學習。
  • .| 超逼真的 3D 人體解剖模型;AlphaGo 上線教學工具教人下棋...
    新探索我國科學家新研究讓人類離「返老還童」又進一步最近,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課題組在《細胞·幹細胞》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了人體內的「二維碼」,並闡述了幹細胞誘導過程的變化機制。超逼真的 3D 人體解剖模型格拉斯哥大學虛擬可視化學院正在和一流的醫院和大學合作,完成目前最精確和詳細的頭頸模型。3D 虛擬模型具有超高的解析度,可以跟用戶完全互動,能在各種環境和平臺使用。學生可以在場景中和模型互動,這個場景像 IMAX 影院一樣;也能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或行動裝置上進行單人學習。
  • 3D列印人體模型,將用於訓練外科醫生 慎入
    但實際上這個栩栩如生的「人」是一具3D列印的人體模型。這款模型簡直近乎真實的人體,它由有機矽凝膠和纖維組成,旨在模擬出真實的病人身體來對外科醫生進行訓練。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如圖所示的逼真人體,並用它來對外科醫生進行緊急手術的訓練。整個模型近似真人,皮膚和器官由3D列印製成,通過CT掃描真實的心臟、肺部和血管以求模型的逼真程度。
  • 3D列印人體器官模型來了,模具+水凝膠注射成型
    南極熊獲悉,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RMC)的泌尿學教授Ahmed Ghazi和神經外科醫生Jonathan Stone近日找到了一種新方法,能製造出更逼真的人體器官模型
  • 耶魯醫學生陷「屍體猥褻門」,你在解剖課上這樣做過嗎?
    負責保管年鑑的John Hay Whitney醫學歷史圖書館館長Melissa Grafe表示,醫學院並非每年都會出版年鑑,但藏品中的確包括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年鑑,其中許多都有一個固定部分,就是醫學生第一年在解剖學實驗室中的照片。
  • 科學網—數字醫學:從「傳統解剖」到「3D手術」
    ■本報記者 趙廣立 通訊員 李燕燕 胡紅升 今年2月下旬,60多歲的患者殷道榮術後回到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醫院複查,結果顯示身體恢復良好。要知道,這是第三軍醫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數字醫學研究所(下簡稱研究所)與西南醫院心胸外科合作,藉助3D數位化導航、3D列印技術和3D輔助設計,完成的一例胸腔巨大腫瘤切除加胸壁重建手術。
  • 「漫遊」血管、虛擬解剖 現代科技這樣改變醫學教育
    考研要與實踐操作水平並重「不是每一位醫學生都喜歡或適合學醫,不少孩子因為家長要求而選擇醫學。老師在教學時往往更偏重於醫學技術等硬知識的傳授考核,對醫學領域的人文關懷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入不夠。」當談及新時代醫學教育時,昆明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李璠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 人體解剖圖見過嗎?精細到血管的!麗院學生筆記本裡就有
    他們把繪圖筆記做成了這樣—— 《手足情深》 口腔醫學182班  陳濤有人說醫學生都是被學醫耽誤的美術生。 《生命的搖籃》 口腔醫學176班 鄭萬通 護理學(中瑞)173班 鄭琳伊莎《人體解剖學》 全英文版人體結構圖手繪精緻的解剖圖、娟秀工整的字體,都是醫學生最刻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