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可以解剖模型 使學生了解人體結構

2021-01-13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3D列印資訊】任何上過高中生物課的人可能都記得自己花費好幾個小時去學習讓人眼花繚亂的人體解剖圖的經歷。試想一下,如果這個解剖圖變成了實實在在的3D列印模型,那麼學生們學習人體結構和各種內部器官就會變得容易很多。為了將這一設想付諸實施,使自己的生物課變得更有吸引力,一位生物教師、NVBot教師3D列印平臺的成員僱傭工業設計師Jordan Pelovitz為其設計和3D列印了一個逼真的人體解剖模型,讓學生們可以與之互動,並從中學習。

  作為協議的一部分,Pelovitz必需設計出一個能夠表現出各種人體解剖系統如何互相關聯的模型。

  其最終的結果是一個完全3D列印的人體「拼板」,其中包括了從關節到各種骨骼、肌肉細胞的所有人體器官與組織。

  「這個項目來自NVBot平臺上的一名生物老師的要求。」Pelovitz說,他在3D建模和3D列印技術方面有十餘年的經驗。「我必須把一些器官模型分為更小的部分以便於列印。我的任務是建造兩個器官系統,我選擇的是消化系統模型和骨骼系統的一部分。」

  為了製造消化系統,Pelovitz設計和3D列印了所有的大腸、小腸、肝、胃,而這些3D列印器官還需要能夠裝到一個假人模型裡。3D列印的骨骼系統則是人體腿部的部分,其中包括了3D列印的股骨模型。

  除了3D列印這些主要器官或骨頭之外,Pelovtiz製作的詳細3D列印解剖模型還展示了不同的平滑肌細胞和平滑肌組織之間的區別,以及骨組織和成骨細胞之間的差異。

  「這個項目最具挑戰的部分是最終3D列印出來的對象還能夠彼此組合在一起。」Pelovtiz說。為了完成這個「3D拼板」,Pelovitz先3D列印了幾個縮小尺寸的原型,以衡量彼此的比例關係。

  Pelovitz來自英屬維京群島,擁有工業設計和新媒體設計的專業背景,目前正在開設產品/遊戲設計3D建模相關的課程。

 

相關焦點

  • 醫學生的福利,3D列印人體解剖學模型
    因此,為了通過這種方法提高學生在生物課上的積極性,一位生物學教師通過NVBot的教師專用3D列印平臺提出了製作一套教學用人體結構學模型的請求,而工業設計師兼3D建模師Jordan Pelovitz接下了這份訂單。
  • 漢高醫療3D列印材料 用於心臟解剖模型
    漢高化學公司宣布與溫哥華的聚合物3D列印公司NewPro3D合作。兩家公司將利用各自的專業知識領域,共同開發用於醫療行業的先進3D列印解決方案,以用於製作解剖模型和假肢等領域。漢高醫療材料 3D列印心臟軟組織結構模型NewPro3D是數字光處理(DLP)3D列印技術的專家,最近成為漢高開放材料平臺的成員,目標是達到生產規模的增材製造。現在,雙方的合作將重點轉移到醫療領域,這可以從針對患者的3D列印解剖模型、定製義肢以及相關3D列印解決方案中受益。
  • 3D數位化解剖為你解密
    帶著這樣的好奇,我們開啟了「解剖」、重構外星人身體之旅。我們通過3d掃描—內部數據重建—3d列印這樣的技術,讓外星人的內部構造也可以肉眼可見。 這次「解剖」的外星人來自very museum,是核心藝術家 steve wang的作品。
  • 3D生物列印全尺寸人體心臟的模型
    一種「新鮮」的新型3D列印方法 越來越多的外科醫生正在採用3D列印作為開發定製模型的方法,這些模型可以使他們向患者解釋心臟程序。使用生物印記生產這些複製品使它們變得現實,但也為將來進行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應用提供了可能性。
  • 研究人員3D列印出栩栩如生的心臟瓣膜模型
    心臟瓣膜模型明尼蘇達大學( 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研究人員在美敦力( Federal Reserve Bank)的支持下,開發了一個開創性的工藝,可以將心臟主動脈瓣和周圍結構的逼真模型進行多材質3D列印
  • 研究人員3D列印出栩栩如生的心臟瓣膜模型
    研究人員3D列印出栩栩如生的心臟瓣膜模型 明尼蘇達大學( 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研究人員在美敦力( Federal Reserve Bank)的支持下,開發了一個開創性的工藝,可以將心臟主動脈瓣和周圍結構的逼真模型進行多材質
  • 3D人體地圖:人人都可以學解剖
    Healthline Body Maps  這款應用程式是Healthline和GE Healthymagination共同合作推出的科石化產品,可以在 Retina屏幕上進行男女模型的解剖練習,包括常見的解剖類型,比如骨科、心臟科、神經科的解剖結構。應用程式採用了3D建模、高解析度的圖形和動畫等技術。
  • 一周極客科技盤點 | 超逼真的 3D 人體解剖模型;AlphaGo 上線教學...
    據裴端卿介紹,這項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染色質結構動態變化的規律,並為理解體細胞重編和其他相關細胞命運轉變提供了新的參考理論模型。這次研究無疑讓人類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也為對抗早衰等疾病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也許有一天,人類真的能「返老還童」。
  • .| 超逼真的 3D 人體解剖模型;AlphaGo 上線教學工具教人下棋...
    據裴端卿介紹,這項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染色質結構動態變化的規律,並為理解體細胞重編和其他相關細胞命運轉變提供了新的參考理論模型。這次研究無疑讓人類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也為對抗早衰等疾病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也許有一天,人類真的能「返老還童」。
  • 研究人員發明 3D 人體解剖模型,還能模擬觸覺
    據報導,格拉斯哥大學虛擬可視化學院正在和一流的醫院和大學合作,完成目前最精確和詳細的頭頸模型。3D 虛擬模型具有超高的解析度,可以跟用戶完全互動,能在各種環境和平臺使用。學生可以在場景中和模型互動,這個場景像 IMAX 影院一樣;也能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或行動裝置上進行單人學習。3D 模型內容包含骨骼、神經系統、血液供應、肌肉、組織和淋巴引流的精確可視化。
  • 3D列印人體器官模型來了,模具+水凝膠注射成型
    南極熊獲悉,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RMC)的泌尿學教授Ahmed Ghazi和神經外科醫生Jonathan Stone近日找到了一種新方法,能製造出更逼真的人體器官模型
  • 3D列印人體模型,將用於訓練外科醫生 慎入
    但實際上這個栩栩如生的「人」是一具3D列印的人體模型。這款模型簡直近乎真實的人體,它由有機矽凝膠和纖維組成,旨在模擬出真實的病人身體來對外科醫生進行訓練。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如圖所示的逼真人體,並用它來對外科醫生進行緊急手術的訓練。整個模型近似真人,皮膚和器官由3D列印製成,通過CT掃描真實的心臟、肺部和血管以求模型的逼真程度。
  • 科學家3D列印出逼真的心臟瓣膜模型
    近幾年來,3D列印技術可謂是突飛猛進的發展,幾個月就上升一個新高度。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敦力公司的支持下,開發出一種突破性的技術,用多材料3D列印出了逼真的心臟主動脈瓣和周圍結構模型,它可以模仿真實病人的外觀和感覺。
  • 3D列印與教學:模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DNA行為
    中國3D列印網11月6日訊,在一篇題為「可視化不可見:設計,列印和整合動態三維分子模型以指導結構 - 功能關係的指南」的論文中,來自內布拉斯加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討論了使用三維模型幫助學生的重要性。了解關鍵的生物學和化學概念。
  • 研究人員推出 3D 人體解剖模型,醫學生練打針不用互相扎了
    3D 虛擬模型具有超高的解析度,可以跟用戶完全互動,能在各種環境和平臺使用。學生可以在場景中和模型互動,這個場景像 IMAX 影院一樣;也能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或行動裝置上進行單人學習。3D 模型內容包含骨骼、神經系統、血液供應、肌肉、組織和淋巴引流的精確可視化。該模型還有觸覺反饋功能,使用者通過手部控制器觸摸改模型,後者會給予相應的反饋,可以模擬注射等醫療技能。
  • 大連理工大學發明醫療影像3D列印軟體可量身訂製器官模型
    圖為團隊學生在操作軟體。龍海波 攝中新網大連4月19日電 (記者 楊毅)大連理工大學19日對外宣布,該校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部生物醫學工程系副教授王洪凱率領學生團隊發明醫療影像3D列印建模軟體,將最新的醫學影像處理技術與3D列印技術相結合,為病人量身訂製器官模型,用於外科手術計劃的制定。
  • 3d印表機結構_3d印表機分類
    打開APP 3d印表機結構_3d印表機分類 姚遠香 發表於 2019-04-28 14:19:11   3d印表機簡介   3D印表機簡稱(3DP)是一位名為恩裡科·迪尼的發明家設計的一種神奇的印表機,不僅可以「列印」一幢完整的建築,甚至可以在航天飛船中給太空人列印任何所需的物品的形狀。
  • 科學網—數字醫學:從「傳統解剖」到「3D手術」
    在「數字醫學」的協助下,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3D列印輔助製作的三維弧形鈦板與缺損胸壁斷端完全吻合。 「鈦板通常是平面的,難以與胸壁弧形相貼合,隨著患者呼吸運動,常規鈦板容易出現移位等情況,治療效果有限。而3D列印則相當於對患者所需手術材料的一種私人定製,列印物的大小、尺寸完全可以自行設計。」研究所副教授吳毅介紹說,「3D列印技術將成為未來精準醫療的重要手段。」
  • 3D列印人體器官 可以自主「存活」了
    所以人工製造的人體器官已被視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列印出「自行跳動的心臟」  目前來看,實驗室裡已可以人工培育出具備所需功能的細胞、脈管系統。這些人工培育的人體器官被許多人視為能解決上述這種移植器官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3D列印的進步大大地提高了這種活體組織構造人工培育水平。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