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是歷史大變革的一年,是全球秩序大變化的一年,也是中國數字新經濟新基建起飛的一年。從來沒有人能想到這個變化會如此地劇烈,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之下,人類社會快速來到了一個全新的十字路口。
對於中國來說,網絡化、數位化大潮是迎來了一夜之間的普及和爆發,也迎來了全新的5G時代和新基建的政策。方方面面的大趨勢的變化正在深度地改變中國社會,科技成為塑造未來的核心力量。
未來的科技發展會進入到一個怎樣的階段?會對我們的生活有怎樣的改變?在2020雲棲大會上,2020雲棲數字風雲榜的揭幕,為未來之路拉開了序幕,也指引了更清晰的方向。
2020年雲棲大會
阿里雲棲大會就是阿里雲開發者大會,是雲計算領域的頂尖峰會,也是雲計算行業創新發展風向標,每年都會吸引眾多開發者和科技界人士,雲集在杭州的雲棲小鎮,參加這一盛會。
今年因為疫情的特殊原因,雲棲大會也放在了線上進行,但這似乎更有雲的特點,等於是一場真正的雲上盛會。
在這場大會中,首度出現了一個全新的榜單——雲棲數字風雲榜,吸引了行業不少矚目的眼光。畢竟我們只會在娛樂行業,財經行業經常看到類似的打榜,但在雲領域,卻還是第一次見到。乍一看,你可能會以為是一個商業頒獎典禮,但實質上,它卻是一個非常有創新的節目形式。
雲棲數字風雲榜邀請了數位知名專家和行業人士,以節目化的「趨勢發布+觀點碰撞+現場互動」為核心形式, 向社會大眾呈現一個有洞察、有體感、有討論價值的數字未來世界。不僅傳遞了雲棲大會的核心觀點,並且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討論和解讀,讓觀眾也能對此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視頻節目中,圍繞這個榜單關鍵詞,主持人袁鳴和經濟學家許思濤、資深媒體人秦朔、大數據專家王元卓等六位重磅嘉賓共同探討了2020年數字經濟最有代表性、最具話題性的現象,引發了觀眾的深思,推出了這個經過深思熟慮和選擇的榜單。
這個榜單有十大趨勢,主要分為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數字治理、第二部分是數字產業、第三部分是數字生活,從高緯度的政策布局,到中間的產業鏈支撐再到生活的改變,方方面面都進行了覆蓋。不僅對行業有指導意義,對普通用戶來說,也可以更通透地理解這些從上到下的行業變化趨勢。
其中消費者更關注的可能是諸如多中心的「分布式」商業興起、數字消費「身邊化」 、「遠程」成為新常態,內容主導的消費場景爆發這樣的發生在身邊的生活科技趨勢,但從業者可能更關注的還是新基建元年、全域數據融合重構商業模式、智能場景爆發、金融服務融入生活和生產各類場景等產業化的趨勢內容。
當然,我覺得總體看下來,政策方面的指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讓我們真正看到方向在哪裡?重點在哪裡?所以這個榜單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價值的,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和分析。
疫情之後,生活還會回去麼?
在節目上,關於疫情的看法有一些小小的分歧,有人覺得疫情推動了很多在線業務的爆發,例如在線教育的滲透率就從15%躍居到了85%,幾乎人人都在參與在線教育,例如在線醫療在封城不便的時候成為人們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但是疫情過去之後,很多地方的運轉開始恢復正常之後,這些因為疫情而帶來的在線服務的升級和改變,會回到過去嗎?
從榜單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疫情只是一個雲服務升級的助推劑,而整個社會的數據化、上雲化是大勢所趨。只是在這次疫情的壓力下,所有的業務開始加速上雲,從而完成從線下到線上的快速轉型,但即便是疫情之後,很多事情也回不去了。
包括在線教育和在線醫療等領域,都會持續發展以進入到更高的階段。學生重回校園,醫院重新接待病人之後,其實依舊有教育資源不平衡、醫療資源不平衡等社會問題需要用上雲的方式解決,所以疫情絕不是改變人們生活的根本原因,而疫情過去之後,整個生活還會在目前這個方向上,繼續發展下去。
從年度趨勢榜單的前三大數字治理的趨勢來看,政府整體的數位化建設已經成為共識,開始從部門推動進入到了整體推動的階段,很多城市開始做智慧城市、智慧政府,這種整體推動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效率和協調性,在釘釘中臺的協調下,全國一體化的平臺目前已經聯通了31個省市新疆建設兵團,40餘個國務院部門的政務服務平臺,以及接入地方部門300餘萬項服務事項以及各種高頻的公共服務,我們可以發現,以前很多需要去排隊做的事情,現在手機上都可以完成了。
這種合作改變了政府的管理方式,從行政命令式治理,逐漸變成了政府社會個人的三位一體的協同管理,比如各種碼的出現、各種人員的流動管理、消費券等福利的發放,都呈現了這個特點。
數位化的進步讓政府治理開始更加有數字依據,電子政務大跨越式的發展,提升了政府執政方面的準確性和預見性。比如阿里雲在杭州搭建的城市大腦,目前已經為整個城市的交通乃至行政效率提升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也成為了城市智慧建設的示範案例,正亟待全國推廣。
從這三大趨勢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有沒有疫情,數位化、雲端化、智能化的升級都會是政府前進的方向,疫情大大加速了這個進程,讓主動升級變被動升級甚至被迫升級,而這個進程不會因為疫情的過去出現大幅的倒退,反而會因此開啟全新的未來趨勢,讓更多人更願意參與和加入其中。這其中的基礎學習和推廣工作,已經在疫情中完成了,可以說走完了最難走得一段路。
一體兩面,阿里雲的新基建和新風向
阿里雲作為全球第三,亞洲和中國第一的雲服務公司,一直以來不僅承載著各行各業上雲的商業責任,還承擔著引領中國雲服務發展的行業責任和社會責任,目前阿里雲在整個產業佔到了非常重要的份額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包括AI、物聯網、機器智能、AIOT、5G、區塊鏈等多個方面,都有相應的解決方案,可以說成為各行各業數位化、上雲和智能化升級的堅定支撐者。
在這場全民上雲的戰疫中,阿里雲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不僅在雲端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能力保障,阿里集團也在應用端提供了諸多支撐服務。事實上,阿里的使命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其本意就是連接企業商戶端和用戶端,而現在,這個連接正是由阿里雲完成的。
在節目上,嘉賓就企業直播帶貨問題進行了深度的探討,其背後是一個企業運營趨勢的升級和轉變。在新基建元年,各類雲服務設施日趨完善,各種智能場景也開始爆發,包括直播帶貨在內,都是雲端的場景化營銷,結合線下的推廣和整合後,正在爆發一個巨大的趨勢力。
從另一個趨勢來看,這些智能場景爆發的基礎也是金融服務等融入後的一個必然之路,當解決了網絡支付、物流、引流等多項基礎功能之後,越來越多的場景可以在線上實現成交,小到淘寶實物,大到家電汽車,甚至旅遊門票,都可以完全在網絡上實現交易閉環。
這也是數字生活三大趨勢的基礎,數字消費開始身邊化,服務場景開始遠程化,大量觸點開始交叉,視頻、音頻、圖文等內容主導的消費場景開始爆發,人們開始嘗試日常生活實現網絡化的升級和改變,甚至蹦迪都可以在線蹦迪,這種生活狀態的變化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影響人類社會的秩序,包括商戶的經營方式和消費者的消費方式。
這也為阿里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實上,阿里雲從2018年開始就開始升級雲智能,技術上有達摩院加持的雲、產品上是數據智能的雲、商業上是最佳實踐的雲,生態上是被集成的雲。
從做深基礎、做厚中臺、做強生態三個戰略方向來為中國政府、產業和消費者進行賦能,開始重構社會化的智能數據升級,越來越多的物資交易是通過天貓、淘寶、1688、速賣通來進行,物資運輸則是通過菜鳥的四通一達、餓了麼、盒馬生鮮來完成,交易則是螞蟻金服在支撐,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阿里雲上的雲智慧生態。疫情給了阿里雲最大的考驗,也給了阿里雲最大的背書和推廣。
現在,我們進入了疫情後時代,防疫的警惕不能鬆懈,經濟的重建開始提上日程,如何幫助大家更好的完成這些重建工作,我想這也是阿里雲接下來的重任所在。
雲棲大會一直以來都在看未來,看趨勢,而今年則讓我們看到了更多行進和落地中的現實,因為經歷了這個重要的歷史時期,我想大家一定更加能夠理解雲服務的未來,理解阿里雲的價值所在。相信在這次雲棲大會過後,阿里雲的價值能夠得到更多的認知和重視,整個經濟的復甦和未來社會的數位化、雲升級也能夠同步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