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切開病人換管時難以取出,是氣道管理上出現了問題。
話題
護士嵐嵐:
上次,我負責的一個病人病人換內套管時非常難辦。感覺管子比較「澀」,可難取了。當時,我也仔細的看了,患者頭頸部居中,套管的扣鎖也有與外套管契合,但有時就是無法取出。這是前兩天上班時遇到的,費了半天事,最後,是請科室醫生用止血鉗夾出來的。
這種情況,該怎麼解決和預防呢?
點評
氣管切開作為創傷性的人工氣道,目前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是內外科病區常見的護理問題,對維持、挽救病人生命起了重要作用。為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術後併發症的發生,使病人能早日恢復健康,做好對氣管切開術後病人的護理是必不可少的。
氣管切開患者由於氣管與外界直接相通,易使氣管內乾燥,痰液黏稠、結痂,因此內套管應定時取出清洗消毒。氣切病人護理中,內套管不好取出的情況,時有發生。
護士在去管時,會感覺到手下的管子會比較「澀」。這種情況,不是痰多且濃,就是患者氣道溼化不夠,內套管與外套管管壁,粘住了。因為有的氣管切開患者局部痰液較粘稠,時間長不換,內套管與外套管會黏在一起,從而出現換管不順的情況出現。
這種情況,但凡護理過氣切病人的護士,都有自己的獨到感受和體會。
先看看護理人員的經驗之談:
A、做完霧化再取咯,這樣會比較好拿。
B、估計是分泌物把內管粘住了。我們的做法是平時囑家屬用潮溼的紗布遮蓋氣切口,相對來說能好點。
C、溼化不夠。應該注意溼化,一天一次清理。
D、改變下體位。
通過護理人員的臨床經驗可以看出,氣管切開患者換管是有其獨特的臨床經驗可總結的。
氣管切開病人為避免話題中的情況出現,護理人員可強化以下護理措施:
1.做好切口皮膚護理由於氣切病人痰液分泌物刺激,術後病人頸部切口易感染,護士應及時清潔切口周圍皮膚,用2%碘伏消毒皮膚及創面,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消毒劑,以至皮膚長期受刺激產生糜爛,換管時更加難辦。
2.覆蓋特製溼紗布套管口覆蓋雙層溼紗布,既起到溼化作用,還可防止空氣中的微生物灰塵進入氣道。在患者氣切灌口覆蓋使用一次性無菌紗布墊能使氣切口和氣道溫暖溼潤,一般每日更換紗布次數根據患者情況,值得指出的是,護士要注意固定好紗布塊,如有特製的專用敷料更好,不用小塊的帶毛紗的紗布隨意覆蓋,以免被病人吸入氣道,造成氣道異物,出現意外的窒息等。
3、增加換管次數氣切術後嚴密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尤其是呼吸功能的變化,隨時吸出分泌物,觀察套管是否通暢,注意分泌物性質,若分泌物黏稠,可加強套管內滴入藥物或經套管霧化吸入以稀釋痰液,若氣管內有幹痂時應及時取內管,清洗並消毒後重新放入。常規氣切護理是每日一次更換內套管,如果患者痰液較多且粘稠,可適當增加換管次數(3-4次/日),以避免這種換管時難以取出的情況。
4、維持適宜病房環境保持病房清潔、安靜、空氣流通,室溫20℃——22℃,溼度60%——70%。室內每日用紫外線燈照射2次,每次30min,消毒時注意保護病人眼角膜,避免皮膚暴露。嚴格限制陪床探視人員。為氣管切開術後病人的治療及護理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減少院內感染。
5、每日補充足夠水分氣管切開術後患者,通常無法正常進食,除了靠靜脈補給營養外,也需要給予鼻飼來維持全身的營養狀況。鼻飼應以牛奶、稀麵糊、菜湯和肉末羹、果汁為好,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注意水分的補充,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6、規範氣道溫溼化管理
這是本文重點強調的重中之重。氣管切開的患者失去溼化功能,除了換管難外,還易產生氣道阻塞、肺不張和繼發感染等併發症。充分氣道溼化可起到抗炎解黏、稀釋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的作用。除了要保持適宜的室內溫度和溼度外,還可根據醫院條件,採取以下方法進行氣道溼化:1、每2-6h行霧化吸入一次,每次15分鐘,保持呼吸道溼潤,以利於分泌物排除。2、間歇向氣管內滴入溼化液:生理鹽水加入抗生素和稀釋痰液製劑或者氨溴索注射液,每隔15-30min一次,每次1-2ml。3、微量泵持續泵入溼化液,每日約100ml。4、主動加熱溼化器進行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