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7年,摩爾船長在美國加州至夏威夷州的太平洋裡,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帶—太平洋垃圾帶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根據2018年的估計,該垃圾帶的面積近16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至少100個北京市的面積。垃圾帶當中的塑料垃圾估計更高達8萬噸 ,比以往的估計多4至16倍。
根據2018年的統計,東太平洋垃圾帶的垃圾數目估計高達1.8兆。當中主要包括不同大小和質量的塑料。9成以上的垃圾屬於塑料微粒 (長度少於5毫米),然而只佔垃圾總質量的8%。相反,多於四分之三的總垃圾總質量屬於超於5釐米的廢物,當中約一半(46%) 是被丟棄或遺失在大海中的漁網。其餘超於5釐米的廢物還包括食物容器、水瓶、繩索等。這些垃圾並非聚集成一大塊,而是分散在廣大海域,愈往中心密度愈大,垃圾帶處于洋流緩慢的地方,垃圾漂到這裡後停滯不前,而且愈積愈多。
海洋環流是由全球風場和潮汐所推動。海洋垃圾一旦聚集在環流裡,便會沿著環流流動,形成垃圾帶。地球上幾個大型環流,北太平洋與南太平洋環流、北大西洋與南大西洋環流,以及印度洋環流正正形成了世界上主要的垃圾帶。
「垃圾帶」海域為許多海洋生物棲息地,故嚴重危害生態,大型塑料會殺死海洋生物,細小塑料碎會被魚吞吃後進入食物鏈,令人類有可能進食而出現健康問題。
再者,海洋的汙染物原本可以透過大自然分解,但當海洋有大量塑料物時,塑料就如海綿一樣吸收汙染物。當塑料沿著環流流動時,便會把汙染物帶到其他海域,加劇海洋汙染問題。
因垃圾處於公海,沒有政府願意投放資金清理,僅能靠私人機構負責。2018年荷蘭非盈利組織「海洋清理基金會」曾發起行動,希望透過一個名為「001號」的「海洋吸塵器」清理系統在5年內清除太平洋垃圾帶一半垃圾量,可惜實行幾個月後就因為機器設計不足以適應海洋的複雜環境從而宣告計劃擱淺。
不過即便此項計劃成功並清除了大量海洋垃圾,但這真的是一個長遠的辦法嗎?其實清除垃圾只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在現今的生產和消費模式下,人類只會製造更多的塑料和垃圾。清除垃圾的速度往往追不上製造垃圾的速度,使垃圾帶中的垃圾越來越多。因此在尋求清理方式的同時預防製造更多塑料以及垃圾也同樣重要,消費者要養成良好的購買習慣以及丟棄習慣,讓環保不是一種口號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
環保觸覺
世上最大垃圾帶:相當於1446個香港
網址:https://greensense.org.hk
Medium
出師未捷的海洋吸塵器(The Ocean Cleanup),從頭說起
網址:https://medium.com/@flaneurdemare
圖片來源
New Scientist
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
❶ 創造環境好空間、環境好學習
❷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❸ 喜歡我們文章,請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