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花舊事專欄 ~
帶你看那些城市裡當季常見野花背後的故事
每周二五早晨更新,歡迎關注
新花·舊事:其六十八、角蒿
【花·檔案】
角蒿
Incarvillea sinensis
紫葳科 角蒿屬
別名:莪蒿、蘿蒿、雞嘴兒、羊角蒿、冰耘草、羊角透骨草
【花·遇見】
初見角蒿是在京郊鐵路邊上,那鐵路每日僅數次貨車經過,其餘便可閒閒地踩著鐵軌,愜意前行。角蒿生在路基上,矮草之間,偶見幾朵粉紅色的野花,煞是驚豔。後來遇到過幾次角蒿,多是在郊外村頭或山野荒坡,然而待到想要專門找尋,卻又尋不見了。
去年秋日,攜幼女在森林公園玩耍,河堤之上,幾株角蒿突兀地搖曳,果已開裂,種子已熟了。我才終於得見角蒿的種子,與古人所言不同,種子具薄翅,飄飄然隨風舞動。因著匆忙,並未拍照,卻收集了些許種子,今年栽種了,苗已生出,只是還未開花。想來若能栽活,應當是美好的花卉吧。
【花·史話】
角蒿因其枝葉似蒿,花後結角,故而得名。
宋寇宗奭《本草衍義》曰:「莖葉如青蒿,開淡紅紫花,花大約徑三四分。花罷,結角子,長二寸許,微彎。苗與角治口齒絕勝。」因果實角狀,似豬牙,故又名「豬牙菜」。
《救荒本草》記有豬牙菜,曰:「苗高一二尺,莖葉如青蒿,葉似斜蒿葉而細,又似蛇床子葉頗壯,梢間開花,紅赤色,鮮明可愛,花罷結角子,似蔓菁角,長二寸許,微彎,中有子黒色,似王不留行子。」
古時採角蒿編制為席,名「角簟」,乃風雅之物,宋人多愛之,婉約詞中間或可見。蘇庠《浣溪沙·書虞元翁畫》曰:「水榭風微玉枕涼,牙床角簟藕花香。野塘煙雨罩鴛鴦。紅蓼渡頭青嶂遠,綠蘋波上白鷗雙。淋浪淡墨水雲鄉。」
【小飛的植物筆記】
二至三回羽狀細裂的葉子真是讓數學不好的人畫到崩潰啊~。花的顏色也調不出來這麼鮮亮的紫紅色。。。
介紹植物傳統含義、文化故事請參看天冬編著的圖書《桃之夭夭:花影間的曼妙旅程》《野草離離:角落中的綠色詩篇》。
2016年全年的【新花·舊事】系列專欄,每周二、五上午發布,介紹兩種此時可見的城市裡的野花。它們形態特徵、詳細花期、分布地點請自行查閱專業資料。
本系列的分類系統依《中國植物志》採用恩格勒系統,拉丁學名大部分以《中國植物志》為準。
全部文字出自天冬已出版的圖書《城市野趣:一步一花》,因篇幅所限,書中有刪節,【新花·舊事】系列進行了增補修正。
--
文字/攝影/繪圖:天冬
編輯:小飛
野風集為「識得自然萬物聯盟」成員,回復z查看成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