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女生父母刻意隱瞞孩子特異體質,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

2020-11-29 西喬教育觀

每年新學期開始,中小學都會開展學生特異體質(特殊疾病、異常心理)排查。作為負責任的家長,應該從孩子的實際利益出發,填報真實的健康情況。刻意隱瞞實情,將會給學生、家長和學校帶來更多麻煩和風險。文中高二女生小凌的經歷,值得家長深思。

星期一是學校秋遊的日子,學生們喜笑顏開,校園裡洋溢著歡快熱烈的氣氛。

18級單招班所有家長都在研學告知書上簽字同意,全班32人,可以來一次一個也不少的集體出行了。

七點,離出發時間還有一刻鐘,班主任陳老師發現走讀生小凌還沒來。正打算給小凌爸爸打電話,電話來了。小凌爸爸說,孩子她跟班級同學關係不好,去了也玩不開心,就在家休息一天。

同學關係不好,秋遊不正好可以跟大家多交流溝通,融洽同學感情嗎?

本該是一次集體遊,臨出發差了小凌一個人,多少還是讓大家有些遺憾。想起上周發生的事情,班主任也不再堅持。

女生上課「飆髒話」,乖乖女自認「受辱」

上周三下午,天氣宜人,體育課學習內容是「平板支撐」。女生男生分兩大組練習,同學們按照動作要領,相互指導、幫助,練得很認真。

體育老師去男生場地指導了,一幫女孩子趁機嬉鬧、放鬆一下。有人開玩笑,說這個臀部翹太高,那個臀部太大……

都是女孩子,口語中說著「臀部(屁股)怎樣怎樣」,大家並不覺得突兀。小凌聽了,卻感覺特別刺耳。有人上場練習的時候,大家嘰嘰喳喳、指指點點,甚至動手拍打練習者臀部,提醒她保持身體平衡。

同學們的言語,讓小凌覺得十分惡俗、難以忍受。

到了青春期,孩子偶爾當眾「飆髒話」,通常有兩個潛在的意義:一是藉此表明同伴間彼此的親密關係,一是想讓自己看著更「像成人」,認為這樣會讓自己更特別、更酷。說不上是修養或本性問題。

該到小凌上場了,小凌是個認真謹慎的孩子,家庭條件好,家教也十分嚴格,是個斯文優雅的女孩子。小凌努力按照老師講解示範過的動作要領,盡力把動作做標準。

畢竟才第一次練習,小凌有些心有餘力不足,姿勢看著並不標準,身邊的女孩子開始議論指點她。忙亂中,不知是誰忘乎所以地往小凌臀部拍了一巴掌,提醒她保持身體平衡。

就這樣一個動作,小凌像是受了莫大的侮辱,立刻翻了臉,怒氣衝衝從場地起身,課也不上了,自個回了教室。顯然,小凌的反映有些過度了!作為高中生,小凌的精神成長還沒有達到與年齡相應的水平。對於同齡人的言行,她無法理解,更不能接受。

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列夫·託爾斯泰

不滿同學嬉鬧,不怕事大報警

剛上高中時,小凌住了一段時間校,因為跟宿舍同學和不來,第二學期改為走讀。

這天放學回家後,像平時一樣吃了晚飯,並沒有跟父母多說什麼。想起體育課上女生們滿嘴的「汙言穢語」,想到那隻拍自己臀部的噁心的「鹹豬手」,渾身都不自在。她覺得自己受到了羞辱,決心找出那個「襲擊」她的人,讓她受到法律制裁,至少也要得個教訓,以後不敢再「騷擾」她。

小凌下了決心後,馬上打電話報警。不一會,警車來到樓下。警察敲開家門的時候,毫不知情的小凌爸媽被嚇得不輕。

警察做了現場筆錄,第二天一早,又趕到學校找班主任調查。警察出面,很快查出了「肇事者」——班級裡一個大大咧咧、喜歡開玩笑的女生。

事情弄清楚了,並不夠立案條件。班主任讓動手拍小凌的同學給小凌道歉,以為這件事情也算了結了。

因為住宿的原因,小凌跟班級同學、有其是女生的關係就不太融洽,「報警事件」過後,同學們認為她矯情、自以為是,更不願意跟她打交道了。

同學之間發生矛盾衝突,作為學生既不不找父母商量,也不向老師求助,獨自選擇報警,孩子遇事的處理方式比較過激,缺乏必要的處事邏輯。

可憐父母心,刻意隱瞞有隱情

小凌畢業於當地最好的初中,入校成績相對不錯。彬彬有禮,大方得體,熱心班級事務,是老師同學對小凌的最初印象。軍訓結束後,班主任提議小凌擔任班長職務,同學們也都贊成。

按學校工作慣例,開學不久,班級進行特異體質學生摸底排查。小凌爸爸媽媽在表格的「特異體質」、「特定疾病」、「異常心理」處都填了「無」。

特異體質:指學生的體質狀況不同於常人,表現為過敏體質、變態反應。特定疾病:指在校學生患有不常見的非危及生命的惡性病變,包括先天心臟病、癲癇、肺結核、高血壓、胃潰瘍、哮喘、肺炎、血液系統疾病等。異常心理:指學生出現大腦生理生化功能障礙以及與客觀現實關係失調的基礎上產生的,正常的異常心理狀態和病理性異常心理狀態。

半學期不到,小凌先是找班主任請辭班長職務,還跟宿舍所有人決裂,口口聲聲說她們都是「陌生人」,堅決不跟她們住一起,要求改為走讀。考慮到小凌還沒住滿一學期就改走讀,難免影響其他住校生,班主任不同意

看班主任不答應,小凌回家跟父母提出,「要麼走讀,要麼退學」。看著孩子那麼堅決,老師卻不同意,父母害怕事情變得更加不可控,才把小凌初中時出現心理狀況異常的情況告訴了班主任。

小凌從小聰慧懂事,小學一直是班級學霸,接著如願進入了當地最好的初中。進入中學後,小凌的學習成績不斷下滑。小凌似乎更加努力了,但成績還是上不去。到了初二,小凌不願意上學了。開始家長以為孩子鬧情緒,後來才知道,小凌在學校出現行為異常。慌了神的父母送她去醫院檢查,原來小凌早已經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治療半年後,小凌情緒有所好轉,斷斷續續上完了初中。中考成績不理想,沒能考取普高,無奈之下選擇進入職業學校學習。

班主任總算明白了,小凌的各種表現,為何總讓人覺得有些不可理喻。孩子屬於特異體質,並不是丟人的事情,家長何必連班主任和學校都要隱瞞呢?

如果班主任知道實情,只會處處呵護孩子,給孩子營造一個更加有利於心理修復的環境。

寫在

寫在後面的話

學生有某方面身心疾病,做父母的難免牽腸掛肚、難以釋懷。可憐天下父母心,保護孩子自尊心,讓孩子不受歧視,讓孩子能夠像普通孩子一樣學習生活,也是父母的正常心理。

出於愛孩子,為保護孩子隱私,少數父母選擇了刻意隱瞞孩子特異體質。他們不知道,這樣做只會給當事學生、家庭、學校埋下危險的種子。

對那些孩子是特異體質的家長來說,真正愛孩子,就要接納孩子的一切。面對現實,尋求學校和老師的幫助,遠比家長的「面子」、孩子的「自尊」更重要。

相關焦點

  • 北大女生包麗在醫院離世!父母該如何保護孩子?
    北大女生包利最終還是離開了,留給人們的是無限的沉思! 關注我,我們共同探討五味雜陳的人生,共同撥開人生的迷霧!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大了,到了可以自理的年齡,就會不知不覺的疏忽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特別是孩子上學住校以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交流更加稀少。父母對孩子能做的也就主要是經濟的支持和有限的問候了。久而久之,孩子和父母都習慣成自然了。孩子有什麼事和想法,可能不再和父母親密溝通,甚至用不成熟的方式去做一些事情。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做家長的該怎麼去做呢?
  • 哈佛大學:孩子會做家務長大後更優秀,父母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
    01父母捨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他 一些父母出於疼愛孩子,捨不得讓孩子幹一點家務,還認為幹家務是大人做的事情, 不應該讓孩子插手,孩子只要負責好好學習就可以了。
  • 孩子的愛太易被父母忽視,當孩子有這些舉動時,就是在表達他的愛
    有不少家長反映雖然心裡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有時候經常調皮搗蛋不聽家長的話,而且每次都會讓家長很生氣,甚至會氣到打孩子一頓。但是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就是他們的天,即便會挨打受罵也依舊深愛著父母。有一句話是:"孩子遠比你想像中的更愛你",孩子對父母的愛可能很多時候沒有表現出來,所以很多父母沒有察覺到。
  • 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會有這5個表現,父母別疏忽大意,會害了孩子
    因此越來越多的父母想要自家的孩子情商更高,但卻並不懂得如何分辨自家孩子的情商是不是很低。實際上,一般來說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會有以下這5個表現,父母千萬別疏忽大意,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害了孩子。01低情商的孩子會有哪5個表現?
  • 睿智燈塔-比愛孩子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毫無保留的愛
    父母毫無保留的愛,讓我們有底氣去追逐詩和遠方。父母毫無保留的愛,讓我們有勇氣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是孩子生命中最大的底氣。電影《奇蹟男孩》(同名暢銷書)中的小主人公奧吉,是一個天生臉部畸形的小男孩,在歷經27次手術後終於活下來了,卻不得不面對難以修復的「醜陋」容貌。
  •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怎麼理解?為什麼傷害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只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有很多父母就是打著這樣的旗號,無意當中傷害自己的孩子。有這樣幾種父母,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並真正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其次是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子女,卻口口聲聲說完全知道怎麼愛孩子。最壞的就是並不愛自己的孩子,卻認為自己深愛著孩子。
  • 愛孩子母雞都會,有些父母卻售賣、毒打自己的親生孩子
    高爾基說:「愛孩子是母雞都會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這句話透露出了母愛的天性,也講述了教育孩子的艱難,但有很多父母,卻連嘗試一下教育自己的孩子都不願意。孩子的父親當庭表示寧肯坐牢,也不要親生兒子,而孩子母親一直沒有照管過孩子。最後法院剝奪了孩子父母的撫養權,將孩子交給老家的社會福利院撫養。父母對孩子難道不應該是愛護有加嗎?這與很多「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的現代寵愛子女的父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如何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是他需要的愛?
    如何去做,並讓你的伴侶感受到你的愛,這是一個學問。愛是相通的,所以前天我寫了一篇文章《怎樣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呢?》,文末的時候我留了一個疑問:怎樣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給予的是他們需要的愛呢?當時寫的時候我自己沒有答案,覺得做到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也可以,但是又覺得不夠,這是基礎,今天在和一個朋友討論的時候,我有了答案,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 孩子最終獲得的是父母的方向感
    我回答,媽媽,你去了高一,我在高二。我媽恍然大悟,哦,你已經高二了!(確定是親媽麼)父母的身體力行從小培養好習慣而一個職場媽媽(加一個職場爸爸),教給我什麼呢?他們努力賺錢。孩子最終獲得的是父母的態度我並不是想說,我父母不在我身上花時間,或是,父母不需要在孩子們身上花時間。我也可以長篇大論地講出許多錐心泣血的故事,他們對我深愛、關注、要求、照護。(我媽媽現在說起我第一天去全託幼兒園的情境,就要眼淚汪汪。)
  • 河南大學生體質持續下滑 孩子體重漲視力降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下課書包父母背,體育活動難堅持,宅在家裡不愛動,天氣一冷就感冒……如今,這樣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並不鮮見。「同學們都愛跟我玩,我有什麼不好啊。」除了言語上的「壓榨」,從新學期開始,董永沛覺得自己又多了「肉體上的折磨」。「以前媽媽給我零花錢,現在控制我不讓偷偷在外面買著吃,還給我報了遊泳班、網球班。」董永沛一到周末就「頭大」,因為爸媽總會監督他遊800米,打兩個小時網球才肯「放手」。
  • 特異體質名單,這個事值得再說一遍
    這一時間,讓「特異體質」再一次被大眾提起並且反覆討論,「特異體質「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通常為:過敏體質,指有的人對藥物反應要高於一般人,其中一部分是由遺傳因素導致,稱為特異體質,另一部分是由免疫系統參與而形成的差異,稱為變態反應。一般來說,教育系統所指的特異體質情況,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臟病、癲癇、哮喘、肺結核、高血壓、胃潰瘍、肺炎、腎炎、精神病、傷殘以及其他嚴重疾病。
  • 孩子生日是過農曆好還是新曆好?父母不必糾結,孩子的想法很簡單
    而自己的農曆生日往往只有父母和身邊最親近的人才會記住。其實,這也再正常不過。因為大家現在查看日子用的都是看今天是新曆幾月幾號,所以過農曆的生日往往會被人所遺忘。既然如此,寶爸寶媽們此刻應該就有疑問了:給娃過生日,是新曆還是農曆比較好呢?
  • 為什麼孩子總愛咬指甲?這幾個原因父母要留意,不能總怪孩子
    生活中愛咬指甲的小孩子應該還不少,孩子為什麼會愛咬指甲呢?或者說孩子咬指甲的背後是不是在傳遞著什麼信息?當父母的別大意,孩子愛咬指甲很可能是這幾個原因,不能總怪孩子。因為老王脾氣很暴躁,儘管他兒子各方面都挺優秀,可老王還是動不動就訓斥他兒子,難免會對孩子的心理有不好的影響。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自然就會在下意識裡做一些「小動作」。如果你的孩子也愛咬指甲,那父母要先反思,看看你們有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你們給孩子提供的生活環境是什麼樣的,會不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 父母的自私,真的會毀了孩子
    相信很多做父母的人都應該了解過這件事,養一個孩子的成本遠遠不低,甚至有些超過了一棟房子的錢。可能有人會疑惑了,為什麼養孩子這麼費錢?其實根本原因,是因為大家的生活條件都好了,父母對孩子望子成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所以什麼昂貴的培訓班,夏令營,只要父母能夠負擔,就會竭盡所能給孩子報上。很多父母堅信一句話: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九型人格親子教育法,讓父母懂得孩子,同時也讓孩子懂得父母!
    讓愛孩子有更好的路徑?對比嚴肅的心理學,九型人格會更適合親子教育。因為目前眾多心理學親子課,只是單方面讓父母改變,經由父母的改變影響孩子。學習九型人格親子教育法,父母立即改變,孩子也當下改變。學習九型親子教育法,父母懂得孩子,同時也讓孩子懂得父母!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九型人格親子教育法,開啟的雙向溝通改變的通道。
  • 北大自殺女生包麗去世: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遠離精神控制者
    男生會說只有自己因為愛而忽視她的缺點,讓女生產生負罪感,為了能得到這份愛感恩戴德。接著,會誘導對方訂立 「契約」,比如牟林翰以將來娶包麗為契約,誘使她拍下不雅照片。女生完全淪陷,情感和道德的把柄一併送了出去,無論對方使出威逼利誘都得乖乖就範,從此已經被牢牢掌控。
  • 到底是給孩子過「陽曆」還是「陰曆」生日?父母別一意孤行
    沒想到,兩家人為了孩子生日的日期問題吵了起來,甜甜媽媽甚至憤怒地說:「我家孩子,當然我說了算,就用陽曆。」本是讓人開心的事,然而兩家人因為過生日是陰曆還是陽曆,最後連奶奶都沒有參加孩子的生日聚會,所以很不開心。作為新時代的新手家長,應該如何給孩子過生日?現在很多新手父母的育兒思想都很前衛,很多舊觀念早就被拋棄了。他們認為簡簡單單是最好的養孩子方式。
  • 再愛自己的孩子,以下底線也得守住,不然真把孩子往火坑裡推
    而從這個事件中,更是了解到有些父母在育兒方面還是有很大上升空間的,而在日常生活中,提醒父母:再愛自己的孩子,以下底線也要守住,否則真的是把孩子往火坑裡推。 孩子有錯不糾正,是「害」不是「愛」 如果是孩子犯錯了怎麼辦?
  • 到底給孩子過「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父母別再過錯了
    文|全文共1754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現在的孩子們從小就在父母的呵護當中長大,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過一個更加難忘的生日,有許多家長也是從孩子生日的前半個月起,就開始各種準備了。
  • 特異體質學生的在校管理
    對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況的在校學生管理是教育機構的一項重要工作,實踐中,患病學生家長大多不願意主動告知教育機構孩子的真實情況,而孩子的有些特殊症狀在平時也不易被察覺,因此導致學校和家長之間產生一系列不愉快的糾紛,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