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報:中國野生動物特許經營引發爭議

2020-11-27 中國網

著名動物保護專家郭耕認為,目前列入瀕危物種目錄的,中國佔將近160種,1/4居多,中國雖然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比較豐富的一個國家,但我們現在面臨一個非常嚴峻的選擇。我們到底是為了眼前物質追求,財富的佔有,去剝奪自然,去侵犯其他物種的空間呢,還是選擇一種有節制的生活方式,讓自然,讓野生動物,和諧相處,永遠的延續下去?

由於環境的惡化,人類的亂捕濫獵,各種野生動物的生存正在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威脅。現在每天都有100多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我國也已經有10多種哺乳類動物滅絕,還有20多種珍稀動物面臨滅絕。而它們的滅絕會導致許多可被用於製造新藥的分子歸於消失,還會導致許多有助於農作物戰勝惡劣氣候的基因歸於消失,甚至引起新的瘟疫,由此所造成的損失是我們永遠也無法挽回的。

上世紀在中國滅絕的10種野生動物

(1)新疆虎(1916年滅絕)

原產羅布泊和塔裡木河下遊,1916年由斯文見於羅布泊、庫爾勒。瑞典探險家斯文在其《羅布泊探險》一書中對當地人描述虎的遺骸被蟻類吞噬的情景進行了記述。

(2)普氏野馬(20世紀60年代滅絕)

普氏野馬,又名蒙古野馬。1881年,俄國的普熱爾瓦爾斯基在新疆發現,將其定名為普氏野馬。1890年,一德國人從中國捕到52匹野馬,長途販運到漢堡後,僅剩28匹,其中的8匹繁殖了後代。但真正野馬的最後一次觀察記錄在20世紀60年代,此後再無蹤跡。

(3)高鼻羚羊(20世紀60年代滅絕)

20世紀60年代以前,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北塔山等地區有不連續分布,此後再無蹤影。

(4)臺灣雲豹(1972年滅絕)

臺灣雲豹,又名龜文豹。上個世紀60年代尚有獵取記錄,因森林的砍伐,對皮毛、豹骨的需求,其數量直線下降。1972年始,寶島不再有豹。

(5)直隸獼猴(20世紀80年代滅絕)

直隸獼猴曾是中國分布最北的靈長類動物,河北霧靈山便是作為獼猴分布北限設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入20世紀後,人們湧入霧靈山地區砍伐,直隸獼猴滅絕於霧靈山。

(6)白頭鸛(滅絕年代不詳)

白頭鸛是一種大型涉禽,集群生活在沿海及內陸沼澤、泛洪區。從上世紀50年代後就一直無野生報導,因此斷定,中國境內可能滅絕。

(7)豚鹿(20世紀70年代滅絕)

豚鹿,我國僅在雲南耿馬和西盟縣邊界發現過。科學家在上世紀60年代調查時僅僅發現了屈指可數的幾隻,上世紀80年代再做調查時,已絕跡。

(8)小齒靈貓(20世紀80年代滅絕)

小齒靈貓,國內僅分布於滇南西雙版納勐臘和勐養。除20世紀70年代在勐臘曾獲2個標本,在景洪、勐養收購到3張皮子外,上個世紀80年代後再無蹤影,估計已經滅絕。

(9)鐮翅雞(2000年宣布滅絕)

鐮翅雞分布於小興安嶺及黑龍江下遊,國外見於西伯利亞。1986年、1987年調查時,已無蹤影。2000年新華社發布消息,黑龍江動物所經5年調查,沒有發現鐮翅雞,當地老百姓也已幾十年沒有見到。

(10)冠麻鴨(20世紀中葉滅絕)

冠麻鴨,又名鳳頭麻鴨,原產中國東北、日本、朝鮮、俄羅斯。人們曾於1877年、1913年、1916年分別發現過。直到1964年5月16日,在海參崴出現過一雄二雌三隻,但後又神秘地消失。估計冠麻鴨已於20世紀中葉滅絕。(董敏)

聲音

野生動物「特許經營」引發爭議

2003年「非典」之後,國家林業局發布了首批54種可商業經營利用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使人工飼養野生動物得到了條約的限制。據了解,這54種野生動物的用途主要是食用、藥用和取其皮毛用做製衣。

人工飼養的安全性各方觀點不一

中國林科院動物保護專家楚國忠介紹,我們對野生動物資源並非絕對保護,主要還是要利用它們來為人類服務。人工飼養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保護野外生存的野生動物,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供給人類需求。那麼,如何保證這些允許人工飼養的野生動物的安全性呢?這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

允許飼養野生動物,但對養殖技術人員的安全卻沒有明確的規定。一般說來,養殖場的技術人員因為與動物的接觸頻率比普通人要高,所以感染疾病的機率更大。楚國忠說:「這就需要技術人員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手;有疫苗的要注射疫苗,要儘量少接觸有病個體。另外,對養殖場要進行定期檢查和消毒。」

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不少野生動物往往會帶有病菌病毒,因此,加強衛生防疫管理是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利用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列入《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的物種,僅表明該物種從馴養繁育技術的角度和野生動物保護的角度已具備商業性馴養繁殖利用的條件,並不表明該物種沒有攜帶病菌病毒。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孟智斌說,在名單公布之前,這些物種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養殖,而且已經掌握了人工繁殖的技術,從長期的養殖經驗來說,它們並沒有表現出對人類健康有害。

消費時人工飼養和野生的仍很難區分

允許人工飼養野生動物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也滿足了人類需要,但同時,它也引出了另一個讓人關注的問題:如何區分流入市場的野生動物是人工飼養的,還是野外捕捉的呢?

世界自然基金組織野生動物貿易項目負責人徐宏發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這種區分非常難,在目前還沒有非常行之有效的辦法。」國家曾出臺辦法,要求對野生動物個體進行標記,但實現的效果並不好。

楚國忠表示,對野生動物的商業貿易應該實行定點定公司的銷售制度,這樣消費者可以從國家指定的專賣部購買需要的野生動物製品,既保證安全,又保護了野外生存的野生動物。

名單公布之初衷是為了保護野生動物,但現在收效如何,眾多專家均表示很難評估。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野生動物貿易項目協調員李立姝說,因為野外調查很難展開,所以目前沒有明確數據,因此,也無法判斷人工飼養野生動物對野外生存的野生動物究竟有何作用。

專家:許多珍稀蝙蝠被吃沒了

據測算,目前地球上動物的滅絕速度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快,竟然比2000年前要快上1000倍之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張樹義研究員是專門研究蝙蝠的專家,在他所研究的領域中同樣存在著即將消失的種群,值得深思的是,有些恰恰是被人吃掉的。

現在蝙蝠種類和數量都比二三十年前減少了一半

無尾蹄蝠,俗名稱為無尾空面蹄蝠,這種無尾蹄蝠現在僅存只有幾百隻的數量。張樹義說,如果一個小型動物的種群只有幾百隻的數量,那這個種群就已經太稀少了,可以說甚至比大 熊貓還要珍貴。

今年3月份,張樹義帶著幾個研究生一同來到了福建省武夷山,做實地的考察和採藥。中途張樹義因事提前回到北京,留守的幾個研究生偶然在武夷山發現了稀有的無尾蹄蝠。

中科院動物所在讀博士李鋼向記者介紹:當時的考察和採藥主要就是針對在山上的自然山洞和廢棄的礦洞。一個老鄉說,在山上有一個礦洞,已經有很長時間都沒有用過了,於是,就請這個老鄉帶路前往礦洞。這個山洞並不是很高,差不多不到兩米吧。一看就知道是人為挖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幾個人就拿出了裝備和手電筒,進入了山洞。山洞裡面都是水,有小腿肚深。

李鋼用手電筒一照,發現裡面差不多有將近一百隻的蝙蝠,然後就隨機抓了幾隻,並用隨身攜帶的設備給這些蝙蝠拍了照片,並且將這幾隻蝙蝠的翼膜取下做樣本後,將蝙蝠放走。

翼膜樣本保存在酒精裡,可以提取這些蝙蝠的DNA。李鋼說,他們當時看到的蝙蝠多為中華菊頭蝠、小菊頭蝠、中菊頭蝠,但是其中有一隻竟然是難得一見的無尾蹄蝠。

對於這隻珍貴的無尾蹄蝠,張樹義研究員非常重視,他說,現在這些蝙蝠,不僅僅是無尾蹄蝠,無論是從種類還是數量,都比二三十年前減少了一半,這樣的推測還是保守的說法。

吃蝙蝠最嚴重是廣州海南

是什麼原因使得這種小動物的數量和種類驟然下降呢?

張樹義說,首要原因是人類盲目開發洞穴。有一些政府為了當地的旅遊業,開發很多洞穴吸引遊客,這樣將蝙蝠最重要的棲息地破壞了。其次,現在為了殺害農作物裡的害蟲,就大量地使用殺蟲劑,這些殺蟲劑殺死害蟲的同時,也將這些害蟲的天敵蝙蝠殺害了。蝙蝠長期的飛行,要保持身體的恆溫就需要大量地吃害蟲,它每一天能夠吞下自己體重1/10重量的害蟲,蝙蝠數量的減少對農業是一種危害。再則,盲目地砍伐森林。最後,是對古老建築的破壞,這個雖不是主要的原因,但是因為有一些蝙蝠是棲息在古老的建築裡,所以同樣會破壞它們的棲息地。

除了這四點,張樹義研究員還說出另外一個造成蝙蝠大量減少的原因:就是人們為了獲取野味,將蝙蝠捉來吃掉。最為嚴重的在廣州和海南。

張樹義研究員說,很久以前,海南的生活水平很差,所以當地的一些居民就將蝙蝠捉住,煮來當肉吃,這樣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風俗。在廣州,這幾年因為居民們都富裕了,開始迷上了吃野味。他們捉來了蝙蝠,並不能分清哪些是很珍貴的,哪些是普通的,有很多珍稀的蝙蝠就這樣被人吃少了,甚至吃沒了。-文/本報實習記者 陳晶晶 馮雪

相關焦點

  • 可合法經營野生動物名單圈定 54種陸生動物可經營
    本報北京8月12日電(記者張東操)野生動物不可亂吃,但哪些野生動物經營利用合法呢?國家林業局今天公布可商業性馴養繁殖和經營利用陸生野生動物名單,核定梅花鹿、非洲鴕鳥、火雞、中國林蛙、灣鱷、蠍子等54種陸生野生動物可以進行經營性馴養繁殖和經營。   被列入名單的野生動物,目前在國內均已具有成熟的商業性馴養繁殖技術。
  • 能源交通水利等可開展特許經營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促進就業鼓勵創業,以穩就業惠民生助發展;通過《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用制度創新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李克強對文件運轉流程提出明確要求:國務院常務會通過的文件,如無特別重大修改意見或其他特殊原因,7天之內必須下發。
  • 如何辦理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
    市民董先生:我想在自家餐館經營野味,不知道在這方面有什麼規定?應該如何辦理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  市林業局:根據國家和我省相關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規定,餐飲企業要從事野生動物經營活動,需辦理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而此野生動物只限定於養殖場人工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如野豬等。
  • 中聯環境預中標約38億湘潭市環衛一體化(一期)特許經營項目
    中聯環境預中標約38億湘潭市環衛一體化(一期)特許經營項目北極星固廢網訊:根據招標投標相關法律法規及招標文件的規定,湘潭市環衛一體化(一期)特許經營項目評標工作已經結束,本項目評標辦法採用「綜合評估法」,評標委員會推薦了以下3名中標候選人(排序),現將相關信息予以公示。
  • 深圳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包括禁食寵物貓狗,不料引發熱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深圳出臺的有關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條例?其中包括了禁止食用寵物貓狗,這一條例一出引發許多人的熱議和爭論。一、食用野生動物的危害想必大家都知道2020年因為新冠狀的影響,很多人的工作、事業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影響,甚至受到了重創。
  • 從源頭管理野生動物非法交易
    1月27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展和風險評估》稱,從現場的溯源調查、病毒基因序列比對和既往疾病監測血清標本檢測等證據推測,目前認為新冠病毒起源於野生動物,可能於2019年12月初經由華南海鮮市場某種野生動物外溢及其市場環境汙染感染人,進而造成人與人之間傳播。
  • ...蝙蝠100萬隻,10餘種藥用動物滅絕,國家擬百億買斷野生動物養殖業?
    報導說:「中國政府面臨巨大壓力,必須杜絕可能引發傳染病疫情的野生動物貿易,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的新冠疫情震中武漢出臺了兩項措施,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同時向養殖野生動物的農民提供現金補償,要求其退出相關行業。」
  •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因科學研究、種群調控、疫源疫病監測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獵捕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應當向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申請特許獵捕證;需要獵捕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的,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申請特許獵捕證。第二十二條  獵捕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應當依法取得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核發的狩獵證,並且服從獵捕量限額管理。
  • 疫情下的「野生動物禁食令」:鱷魚鴕鳥梅花鹿這些養殖動物,還能吃嗎?
    而類似長期馴養的野生動物能否食用問題,一直有爭議。野生和馴養的邊界到底在哪?也引發很多討論。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鳳凰星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海南禁食陸生野生動物
    經營以下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必須經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取得野生動物經營許可證:  (一)經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馴養繁殖國家重點保護的子二代以下野生動物或者省重點保護的子代以下野生動物;  (二)經調出地省級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放行調入我省的野生動物;  (三)非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 中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歷程及展望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漁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變革和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在保障農產品供給和國家食物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和農村就業、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世界漁業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 穿山甲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意味著什麼?
    分布在中國境內的主要是中華穿山甲。近30年來,穿山甲成為全球最為瀕危的野生動物之一,同時也被認為是全球非法走私量最大的哺乳動物。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下稱「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介紹,據該組織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就有超過100噸穿山甲鱗片被中國海關截獲,而未被截獲的數量是這一數字的五倍左右。
  • 禁止野生動物交易 檢查經營場所1233處
    禁止野生動物交易 檢查經營場所1233處 2020-03-02 1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特養政策】哪些野生動物可人工飼養?有哪些注意事項
    野生動物馴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當時,原始人將捉到的比較溫順的活動物圈養起來,以備狩獵無獲或冬天時充飢。此外,中外歷史上還有不少馴養猛獸用於作戰的記錄。在中國,作為觀賞動物有規模的養殖記錄見於清朝,1908年在北京建成了「萬牲園」(北京動物園前身),飼養展覽動物幾十種。
  • 馬鞍山市長江大保護(一期)特許經營項目啟動招標
    馬鞍山市長江大保護(一期)特許經營項目啟動招標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從馬鞍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獲悉,12月31日,馬鞍山市長江大保護(一期)特許經營項目發布招標公告。本項目總投資暫定為45028.25萬元。
  • 湖北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業發展調查
    武漢市黃陂區黑斑蛙養殖戶陳雄偉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自己每次跟客戶談生意時,都會攜帶農業部、國家林業局頒發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經營利用許可證以及「路圖標」,「現在人們生態保護意識強了,都知道青蛙是益蟲、不能吃,不說清楚一點,我們養的黑斑蛙賣不出去的。」省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副處長雷文濤表示,養殖戶想要證明自己馴養的野生動物擁有合法身份,必須隨身攜帶相關證件。
  •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正式去函!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正式去函!> ► 文 觀察者網 周弋博韓國女團這事,讓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出手了
  • 新疆阿克蘇查獲3起涉嫌違法經營野生動物案
    在阿克蘇市一花鳥蟲魚寵物市場,阿克蘇地區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地區公安局森林公安局查獲3起涉嫌違法經營野生動物案,現場查獲野生鳥類95隻。 潘志安 攝(抗擊新冠肺炎)新疆阿克蘇查獲3起涉嫌違法經營野生動物案(圖)中新網烏魯木齊3月24日電(王小軍 劉紅文) 記者24日從新疆阿克蘇地區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該局聯合阿克蘇地區公安局森林公安開展了一次野生動物集中執法檢查行動,在阿克蘇市查獲3起涉嫌違法經營野生動物案,現場查獲野生鳥類95隻。
  • 湖南:嚴厲打擊一批非法經營省保護「三有」野生動物行為
    現將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查處的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專項執法行動第三批典型違法案件發布如下:1.常德市桃源縣謝某非法經營省保護的「三有」野生動物及其產品案2020年1月27日,群眾舉報在桃源縣漳江街道姚公潭村地域謝某家裡經營銷售野生動物。桃源縣市場監管局聯合縣林業局執法人員、轄區街道工作人員對該經營當事人謝某家裡進行突擊檢查。
  • 野生動物保護行政執法事項匯總(2020年版)
    法定實施主體: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第一責任層級建議:設區的市或縣級四、事項名稱:對生產、經營使用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食品,或者為食用非法購買國家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等行為的行政處罰職權類型:行政處罰實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二條第四款:珍貴、瀕危的水生野生動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