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15年前,跟中國一起想與月亮相約的國家也有不少。
11月24日「嫦娥五號」順利升空,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將首次在月球表面進行自動採樣。自2004年月球探測工程啟動以來,嫦娥家族的奔月神話一步步成為現實。
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開始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12月6日凌晨,實現上升器與軌道器組合體成功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容器已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準備擇機返回地球。
一切順利的話,在毛主席誕辰(12月26日)之前,一部分月壤將可以帶到湖南以告慰老人家在天之靈。 全世界都知道「嫦娥五號」圓滿完成這項工作的重大意義,有的國家大大方方向中國表示祝賀,有的國家扭扭捏捏,更有喊著要中國「分享數據信息」的。
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向中國表示祝賀,並表示這是中國航天計劃的一個階段性成就,願加快推進兩國航天合作。
對此,華春瑩表示:這次嫦娥五號探月工程得到包括俄羅斯等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祝福,中方對此表示感謝。中國一貫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積極開展有關國際交流與合作,分享航天發展成果……現在,嫦娥五號正在回家的路上,我們都期待嫦娥五號能夠順利平安凱旋歸來。
什麼叫大氣、自信?這就是。
以前,美國在航天領域總是擺出一副海納百川,自信包容的樣子,現在原形畢露,儘是小人嘴臉,小肚雞腸。
去年第70屆國際宇航聯大會議在華盛頓舉行,中國參會人員卻無法到場,各國一臉疑惑。華春瑩在記者會上回答了記者的疑問:美方把籤證問題「武器化」,未及時發放籤證致中國代表團集體缺席國際宇航聯大會。
蓬佩奧這種下三濫手段能損害中國宇航事業一分一毫?丟臉的正是美國自已。中國航天計劃照樣會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網友為「嫦娥五號」感到開心同時,還翻出了十幾年前老報紙,當年中國如何規劃的?現在就是如何實施的。
2004年2月,國防科學工業技術委員會領導對外宣稱:中國月球探測計劃已經進入實施階段,將分「繞」「落」「回」三步。
3年內,一顆屬於中國的衛星將開始繞月飛行,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
6年內,中國的月球車將在月面上軟著陸,展開巡視探測。
2020年之前,中國研製的機器人將把月壤樣品採回地球。
看起來仿佛平淡無奇,按步就班,但背後是何等高效的組織能力和執行能力,還有雄厚的科研人才隊伍建設。
15年前,跟中國一起想與月亮相約的國家也有不少。
日本、印度、俄羅斯、美國都有自己的月球計劃。 其實,還有一個國家跟中國制定同樣時間的「採集月壤計劃」,那就是代表歐洲的德國。 德國比上述國家要晚兩年,要不怎麼說德國人嚴謹呢。
2007年2月,德國公布探月計劃:第一步,在2013年向距離月球僅50千米的發射軌道一個繞月探測器;第二步,在2020年發射無人探測裝置從月球表面採集土壤,返回地面。
德國後來就不了了之了,2017年法國《費加羅報》等媒體稱,歐洲宇航局的宇航工作人員正在苦學中文,以便與中國同事進行工作配合,「嫦娥四號」登月將帶上德國的探測儀。
2019年1月,「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著陸,德國基爾大學研發的月球探測儀搭了一趟順風車。或許幾十年後,能在月球某個位置挖到德國油紙包,裡面有一臺嶄新的探測儀
這些事,中國都很低調,沒有大張旗鼓地宣揚。否則,能把公知氣瘋了。
十五年過去,除了中國,所有國家都放了月亮鴿子。
當初各國的豪言壯語,就像在酒桌誇下的海口。
阿鷹說:我以後要在月球二環買房……
阿三站起來,兩眼通紅,舌頭打結:哥,那沒勁,要買我就買四合院,信我不?我可不是吹……
泥轟說:幹了,都在酒裡,到時,哥幾個來月球紅燈區玩哈…… 第二天,酒醒了,大家就聊別的事了,免得尷尬。
印度有努力,2019年7月22日下午2時43分,印度稱成功發射了「月船2號」(Chandrayaan-2)探測器,9月抵達月球南極,把印度人激動壞了。
總理莫迪乾脆宣布了印度載人航天時間表,計劃將在2022年將印度航天員送上太空。這已經算是克制了,之前計劃是將在2015年把航天員送上太空,將在2020年登陸月球,將、將、將……廁所計劃都沒「將」出來。
接著,「月船2號」就失聯了,9月份印媒問印度空間研究機構,探測器到底去哪了?印度官方在那搪塞,直到11月,才承認「月船2號」已經墜毀,莫迪說「事情總有起伏。」
歐美網民在網上嘲弄印度的隱瞞行為: Indian news media: Water & presence of whales found on Moon by Indian spacecraft. 印度新聞媒體: 印度宇宙飛船在月球發現了水和鯨魚;
International news media: Spacecraft launched by India found in Bay of Bengal 國際新聞媒體: 印度發射的宇宙飛船掉進了孟加拉灣。
The moon rover, built by TATA, is only the size of a minivan, but will carry sixteen Indian scientists. 由 TATA 公司製造的月球車只有一輛小貨車那麼大,但是可以裝得下十六名印度科學家。
還有: 賭5美元,這東西早就墜毀了; 那艘漏水的核潛艇怎麼樣了? 104顆衛星, 但是這些衛星只有學生玩具那麼大。 印度網友開始反擊,指責美國不要忘了自己的問題,並懷疑嘲笑者主要來自巴基斯坦。 其實,月球跟印度真的關係不大,說彎道趕車「中國登月計劃」,就跟吹「孟買將超越上海」一樣,心血來潮的人跟腳踏實地的人,永遠是兩種結果。 太空競賽,仍然是在中美俄歐間進行,如果是健康的競賽,對全人類的未來都是有益處的。 然而,美國卻將霸權思維延伸到了太空領域。
2019年4月,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稱,國際探月合作只能在美國領導下進行。「只有一個國家能夠建立確保太空人重返月球的聯盟,那就是美國。」
因此,中國的探月之旅,讓美國非常焦慮,但又沒有什麼辦法去阻止,當中國不斷取得成功後,其它國家就會請求與中國合作,對美國來說,這意味著其太空霸權的喪失。 直接了當地說,美國已經將一切政治化,無論是海洋、陸地、航空、航天、月球、火星……所有科學研究都要在美國領導的秩序下進行。否則,就動用政治力量,不擇手段地逼迫盟國孤立中國。 是中國把美國逼瘋了嗎?並不是,而是美國受了刺激,心態扭曲了。
在美國眼中,中國應當是一個農業國,製造業必須處於全球產業鏈最低端,人民缺衣少食、水電不濟、雜亂的街道、落後的交通、軍閥割據、一盤散沙。
時不時還得接受美國的施捨,讓好萊塢明星定期來中國流幾滴眼淚,只有極少數為美國利益的「精英」,才被允許得到名譽和利益,這樣才「完美」。 中國怎麼可以有「兩彈一星」?怎麼可以有核潛艇?怎麼可以有東風飛彈?怎麼可以有北鬥導航系統?怎麼可以有5G技術?現在你還要準備登月?
這些與美國對中國的「期望」恰好相反,那你就是在「挑戰」美國。
那些「親美人士」更是接受不了,別說中國登月計劃,2019年一部《流浪地球》都能讓它們氣到發狂。
在它們眼中,探索太空、拯救人類、文明救贖等高大上事業,只能由美國來做。如果中國做了,那就是闖了「禁區」,所有美國養的狗都會叫起來。
美國的問題是國力在下降,「太空計劃」心有餘而力不足。
2019年NASA給自己打氣說要在2022年實現載人繞月飛行,白宮則建議NASA在2024年前使美國太空人重新登陸地球的天然衛星。
四年很快,到時我們再來驗證,但願美國再不要像2005年那樣放鴿子,說好的「多國太空站」呢?靠詆毀中國,能實現它的太空霸權?
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罷,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擴展閱讀:
感恩節,這塊抹布能擦淨歷史血跡?| 後沙
巴西總統拒買中國疫苗,背後水有點深 | 後沙
3500家美企狀告川普政府濫用關稅,「奔馳」說出一個關鍵問題 | 後沙
印度和日本又雙叒叕覬覦安理會常任席位了 | 後沙
背景簡介:文章2020年12月7日發表於微信公眾號 後沙(它們都放了月亮鴿子,只有中國如約而至)。作者授權風雲之聲轉載。
責任編輯: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