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核能開發前景表示樂觀—新聞—科學網

2020-12-01 科學網

 

近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其年度回顧報告中指出,雖然大量老化的核反應堆給各國帶來了許多「挑戰」,但去年世界各地在加強核安全方面依然取得了重大進展。總體而言,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對於核能開發前景表示樂觀。

 

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自福島核事故後,大部分擁有核電站的成員國都進行了安全壓力測試,其中許多國家都採取了額外的安全措施。此外,從全球437座核電站的性能指標數據來看,運營的安全度仍然很高。

 

這些核電站中,有162座已經運營超過30年,22座運營超過 40年。核電站的長期運行和設施老化是監管機構、運營商和公用事業面臨的一個持久的挑戰。人們越來越希望將現有核電站的安全目標提高至與新型核電站接近的水平,目前許多國家已經在採取行動,以解決反應堆老化的問題,國際原子能機構說。

 

例如,美國、瑞士和加拿大當局已出版了指導方針和(設施)老化的經驗教訓,以確保(核電站的)安全和性能在整個生命周期中保持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國代表希望國際原子能機構大力推動核能的和平利用
    新華社聯合國11月11日電(記者王建剛)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吳海濤11日說,中方希望國際原子能機構大力推動核能的和平利用。機構應根據世界核能發展形勢及成員國需求,加大資源投入,繼續為成員國開發利用核能和擴大核技術運用提供有力支持。
  • 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2050年全球核能發展趨勢
    原標題: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2050年全球核電發展趨勢 9月10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原子能機構)發布了新版《至2050年能源、電力和核電預測》報告,詳細分析了到2050年全球和區域核電發展趨勢。假設現有核電廠的運行壽命延長,並且對各國的政策、技術和市場發展有更樂觀的估計(即「樂觀情景」),到2050年,全球核電裝機容量將增加81%,達到715千兆瓦。具體內容如下: 1。2018 2018年全球能源消耗和電力生產,電力佔全球終端能源消耗的19%,位居第二,介於石油(40%)和天然氣(15%)之間(圖1)。
  • ...前景廣闊——訪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張建華
    新形勢下,我國在和平利用核能與核技術應用發展方面,有何新的突破?未來有何計劃?對此,記者採訪了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張建華。  我國核能發展進入世界前列  記者:作為戰略性高科技產業,我國核能發展和核技術應用近年來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張建華:近年來,我國核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 中國代表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會議上介紹核技術應用防控疫情經驗
    新華社維也納6月15日電(記者于濤)國際原子能機構6月理事會會議15日通過視頻方式舉行。中國理事、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克儉出席會議並發言,重點介紹了核技術應用防控新冠疫情經驗。張克儉高度讚揚國際原子能機構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特別是成功舉辦「氣候變化與核電作用」國際會議,進一步凝聚了各國核能發展共識。他指出,面對當前新冠疫情對世界能源生產與消費造成的重大衝擊以及核能的突出表現,機構應重新評估核能作用,並表示中方願與機構及各成員國分享中國核能發展經驗。
  • 國防科工局副局長談我國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30周年
    「守望和平發展核能」——國防科工局副局長王毅韌談我國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30周年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 餘曉潔)10月16日,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50周年紀念日。今年也是我國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30周年。
  • 國際原子能機構確認伊朗生產金屬鈾的計劃
    央視新聞1月14日消息,據伊朗邁赫爾通訊社報導,國際原子能機構14日已經確認了伊朗生產金屬鈾的計劃,該計劃旨在為德黑蘭反應堆生產一種新型的燃料。伊朗的鈾濃縮設施(來源:邁赫爾通訊社)國際原子能機構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機構總幹事格羅西已在14日當天告知機構成員國關於伊朗計劃在生產金屬鈾方面展開科研活動的最近進展,該計劃是伊朗對外宣稱的為德黑蘭研究反應堆設計出一種改良型燃氣的目標的一部分
  • 國際原子能機構發表聲明表示,北歐上空大氣放射性同位素濃度小幅...
    2020-07-03 07:12:14來源:FX168 國際原子能機構發表聲明表示(衛星新聞)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FX168財經報社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原作版權,但因數量龐大無法逐一核實,圖片所有方如有疑問可與我們聯繫,核實後我們將予以刪除。
  • 安全 合作 機遇—世界民用核能發展的三大關注點
    安全 合作 機遇——世界民用核能發展的三大關注點    新華社巴黎3月8日電(記者 李學梅) 在8日開幕的國際民用核能大會上,代表們就民用核能的發展前景展開討論。    本次核能大會由法國發起。法國總統薩科齊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核安全「不是一個國家面臨的挑戰,而是擺在國際社會面前的當務之急」。他的觀點得到與會國家和地區以及機構的認同。國際能源機構執行幹事田中伸男指出,發展核能有兩個最基本的前提,即安全性和核不擴散,該底線一旦被突破,將對輿論產生極其負面的影響。
  • 先進機器人學與機構學國際學術論壇舉行—新聞—科學網
    論壇主席、瀋陽自動化所所長、先進機器人學與機構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於海斌指出,近年來,機器人技術在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帶動下,逐步向智能化、網絡化、協作化發展。隨著後疫情時代的到來,機器人學及機構學理論將面臨新的發展環境,具有新的發展趨勢,期待各國專家以本次論壇為契機,在未來開展更深入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 2012年世界核能工業發展回顧-核技術開發和推廣
    中新網1月9日電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今日在其網站上發布《2012年世界核能工業發展回顧-核技術開發和推廣》篇。據文章介紹,2012年世界核電技術在反應堆技術和核電站運營方面有明顯變化。目前美俄等國正在開展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的研究工作。國際原子能機構和世界核運營者協會(WANO)籤署了新協議,支持全球範圍核電站安全可靠地運行。各國相繼開展核能合作並推廣核電技術應用。
  • 國際原子能機構:伊朗核物質庫存低於臨界點,伊朗允許國際原子能...
    2019-05-31 21:35:30來源:FX168財經網 國際原子能機構:伊朗核物質庫存低於臨界點,伊朗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檢查所有設施;伊朗遵守2015年伊核協議的核限制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
  • 中國核能發電進入重要戰略機遇期—新聞—科學網
    與會專家也紛紛建言,我國應抓住重要歷史機遇期,安全高效發展利用核能,從「核大國」向「核強國」邁進。 世界各核大國並未「棄核」 「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都建有核電站,並將核能作為能源結構的重要部分。」王壽君說,2017年全球有核電國家核能發電佔其一次能源供給平均值約為10.6%,我國尚不到4%(3.82%)。
  • 伊媒:伊朗指責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科學家遇害負有「直接、首要」責任
    伊朗新聞電視臺(Press TV)以此為題報導稱,當地時間11月30日,伊朗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IAEA)代表嚴厲指責該組織對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一事保持沉默。  伊朗新聞電視臺(Press TV):伊朗提醒國際原子能機構,該組織對法克裡扎德被殺負有「直接的、首要的責任」。
  • 國際原子能機構證實韓國曾經提煉高濃縮鈾和鈽
    中新網11月12日電 聯合國的國際原子能機構近日證實  據英國媒體報導,在一份保密的報告中指出,韓國並沒有向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曾做實驗提煉高濃縮鈾和鈽元素,此事引起嚴重關切。但報告也說,韓國與國際原子能機構主動合作。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中指出,韓國曾經在1982年至2000年期間做實驗,當中涉及小量高濃縮鈾和能用於核彈的鈽元素,但韓國並沒有通知國際原子能機構,而濃縮鈾和鈽元素都可能用於核武器。
  • 中國最大的鈾礦續寫核能開發新紀錄
    據介紹,大營鈾礦西段是中國地質勘探「大營會戰」的繼續,目標是繼續擴大內蒙古大營鈾礦礦床規模,形成國家級鈾礦資源基地,為中國核能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同時為未來的礦區總體規劃和礦山開採提供進一步的依據。  鈾是稀有放射性金屬元素,天然鈾由幾種同位素構成,鈾235原子核完全裂變放出的能量,是同量煤完全燃燒放出能量的2700000倍。
  • 中國呼籲IAEA應在促進和平利用核能中發揮作用
    新華社維也納9月19日電(記者 劉鋼)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王毅韌19日表示,國際原子能機構應在提高全球核安全水平、進一步促進核能發展及其相關國際合作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重塑國際社會發展核能的信心。
  • 美、以等回應伊朗重啟濃縮鈾提煉 伊朗邀國際原子能機構派專家核查
    外媒6日援引伊朗外交渠道消息報導稱,伊朗已致電國際原子能機構,邀請專家赴實地核查。作為對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不斷對伊施加制裁的回應,伊朗總統魯哈尼5日宣布了伊朗第四階段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的措施,自6日起啟動福爾多核工廠的離心機。伊朗原子能機構主席薩利希表示,福爾多核工廠重啟豐度為5%的濃縮鈾提煉。資料圖:伊朗總統魯哈尼。
  • 《瞭望》文章:中國核能競爭力提升
    《瞭望》文章:中國核能競爭力提升  首先要積極發展核電,特別是要加快建立現代核工業體系和核安全體系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於濱 實習生文娟  3月25日,兩年一度的第十屆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會在北京開幕。
  • 國際原子能機構支持哥倫比亞利用核技術了解海洋
    在世界各地,科學家們都在尋求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支持,利用核衍生技術來研究海洋,並為保護海洋做好更好的準備。我們來看看國際原子能機構在這一挑戰中如何支持哥倫比亞——一個領土接近50%海洋的國家。最近,因維馬爾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環境實驗室利用核衍生技術進行的研究幫助確定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哥倫比亞加勒比卡塔赫納灣沉積物中沉積的確切汞量。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幫助當局進行風險評估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在所有汙染物中,微塑料是最令人擔憂、最複雜、最難處理的。這是因為它們的大小;這些到達海洋的塑料顆粒小於5毫米,因此很難追蹤。
  • 中國核能綜合利用的現狀及前景受到國際核能界的關注
    記者注意到,中國核電建設的進展,以及核能綜合利用的現狀及前景受到國際核能界的關注。 據了解,近年來,以「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和「國和一號」成功研發建設為標誌,我國核電技術研發和工程應用躋身世界前列,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核電強國後又一個擁有獨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和全產業鏈的國家。業內專家表示,從在建規模和發展前景看,我國目前已成為全球三代核電發展的產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