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維也納6月15日電(記者于濤)國際原子能機構6月理事會會議15日通過視頻方式舉行。中國理事、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克儉出席會議並發言,重點介紹了核技術應用防控新冠疫情經驗。
張克儉高度讚揚國際原子能機構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特別是成功舉辦「氣候變化與核電作用」國際會議,進一步凝聚了各國核能發展共識。他指出,面對當前新冠疫情對世界能源生產與消費造成的重大衝擊以及核能的突出表現,機構應重新評估核能作用,並表示中方願與機構及各成員國分享中國核能發展經驗。
張克儉介紹了中國核技術應用的發展狀況,以及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中國採用核輻照滅菌技術為醫療防護服等醫療物資滅菌消毒,使滅菌效果、效率大為提升;在疫情嚴重地區試點採用核輻照技術處理醫療廢水,成效顯著。近日,全球最大的核輻照處理工業廢水項目在中國建成投運,具備日處理3萬噸廢水的能力,標誌著中國核治汙技術邁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階段。
張克儉表示,近年來中國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不斷深化,雙方已合作設立「核農學協作中心」「核安保協作中心」,目前正在積極謀劃設立「利用昆蟲不育技術防控蚊媒的協作中心」。中國政府設立的「原子能獎學金」項目,兩年來通過機構共招收了來自亞非拉14個成員國的25名留學生,為發展中國家核專業人才培養作出了積極貢獻。為進一步加強對女性核科技人才的培養,中國政府將為機構新設立的「居裡夫人獎學金」項目每年提供10個碩士研究生名額。
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由35個成員國組成,每年舉行5次例會。本次會議主要審議機構年度報告、技術合作報告、計劃與預算委員會報告、保障執行報告等。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