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網訊 傳統印象裡,地圖總是呆板而無趣的,逼真的三維街景地圖出現之後才有所改觀。再後來,一大批手繪地圖以其萌萌噠的姿態讓公眾有了對地圖的全新認識——原來,地圖也可以變得如此有趣。如今,製圖人不僅在地圖的趣味性方面越來越用心,在地圖的設計構想上也開始有了更多的創新。
近日,據《第一財經周刊》報導,被稱為日本設計界奧斯卡的Good Design Award獎項,將今年的設計大獎頒給了一個地圖作品――AuthaGraph Word Map。而此前,無印良品也曾榮膺Good Design Award獎項。
據該獎項的審查委員會委員長、創意指導永井一史表示,這樣的結果有些出乎意料,但這個地圖作品能夠讓人看到更加多元化的世界。Good Design Award的審查委員會副委員長、產品設計師柴田文江說,地圖是一個體現價值觀的東西,這個地圖作品體現時代發展價值觀的地圖,創新了地圖原有的設計模式。
AuthaGraph Word Map的特殊之處在於,這個地圖既保持了長方形的樣子,也能正確表示各個部分的面積——而以往的製圖方法很難同時兼顧到這兩點。AuthaGraph是authalic(面積相等)與graph(圖)的組合詞。
從設計理念上說,它將地球的表面積96等分,然後一邊維持每個部分1/96這個面積比,一邊將其變形為一個正三角錐。展開這個正三角錐,它就是一個縱橫比約為1:1.73的長方形。將很多同樣的長方形不斷拼接,它就像是一個「無止盡版的世界地圖」。
AuthaGraph Word Map是無止盡連接,因此允許切割出不同視覺中心的矩形,根據不同視角,展現一個更加多元化的世界。將最初的那個長方形模版在這個無止盡的大圖上移動,以全球各地任何一個地區為中心,切割出一個新的長方形,最終折成一個選定視角的三角錐。
AuthaGraph Word Map由慶應義塾大學媒體政策研究課鳴川研究室與株式會社AuthaGraph共同開發,設計於2010年正式完成。株式會社AuthaGraph創始人鳴川肇本身也是個建築設計師,他的公司設計、開發、製造與立體構造有關的各種技術與產品。據悉,AuthaGraph Word Map已經被部分日本教科書使用,而且,東京的日本科學未來館也在六百多處展示中使用了這種地圖表現方式。
荷蘭地圖學家墨卡託於1569年提出的投影法(Mercator Projection)製作的地圖,為地圖投影方法中影響最大的,幾乎是大航海時代的通行指南。墨卡託投影法的原理是:假想一個與地軸方向一致的圓柱切或割於地球,按等角條件,將經緯網投影到圓柱面上,將圓柱面展為平面後,即得本投影。這個切圓柱投影法讓任何經緯線可以垂直相交,世界地圖也得以在一個長方形上呈現。
值得指出的是,極點附近會發生很大變形。如今我們使用的地圖也有很多採用這種設計,即以自己國家為視覺中心,導致格陵蘭島與南極大陸也變形極大。
另一種可以由正十二面體表現的立體地圖――Dymaxion Map於1946年發布,它儘量正確表現出陸地的形狀,但也正因為陸地優先,海洋被分離開來。
實際上關於地圖設計領域的創新,並不只有這一種地圖作品,泰伯網此前曾報導,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郝曉光博士編制了一份豎版的世界地圖,打破人們數百年來的固定思維—— 在人們的認知中,中國與美國相隔太平洋遙遙相望,地圖版圖之上,美國在中國的東面。只有一張以太平洋為中心、呈現中國與太平洋沿岸國家地緣關係的世界地圖的時代宣告結束了。
郝曉光提出了「雙經雙緯」編制《系列世界地圖》的設計方案,一套為四版,前人已做過的東半球版(即亞太版)和西半球版(即歐美版)為「經線世界地圖」,他創新的北半球版和南半球版為「緯線世界地圖」。
在北半球版上,他沿著南緯60度把地球切割開來,而在南半球版上,這條切線是北緯15度。如此繪製出來的兩幅世界地圖,完全不切割大陸。尤其是北緯15度切線,幾乎在南北美洲之間的最狹窄處穿過,完整保留了南北美洲大陸的形貌。
在這張地圖上,世界上每一個大陸、大洲,每一個國家,無論大小都被完整地呈現,郝曉光表示,第一次給地球表面的全體陸地成員拍了一張「全家福」標準照。
今年是被稱為日本設計界奧斯卡的Good Design Award設立的第60年。它本是1957年日本政府通商產業省(如今的經濟產業省)為提高日本的設計水準而設立的,如今,已成為體現當年設計趨勢、思考未來設計可能性的國際性獎項。
設計獎所體現的設計價值,已經從「有用便利」逐漸轉變為「體現社會共同價值、引導社會期待的發展方向」。這也是這個地圖可以成為本屆大賽獲獎作品的原因之一。(文丨泰伯網 龍薇)
相關閱讀:
原來,百度早已向車廠免費提供測試階段高精地圖
移動網際網路滲透共享出行,高德開放平臺服務為摩拜單車、ofo等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