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正在融化我們的冰川 1950年代以來萎縮18%

2020-12-06 廣東頻道

  歷時八年科學調查,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日前發布了《第二次冰川編目》,使我國成為世界冰川分布大國中首個實現兩次冰川編目的國家。

  此次發布的中國冰川編目是在2006年啟動的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冰川資源及其變化調查》項目成果。在專家組組長秦大河的指導及項目負責人劉時銀研究員的帶領下,對中國冰川分布現狀進行的一次系統更新。

  「此次編目包括了中國現有冰川48571條,總面積51480平方公裡,估計冰儲量5600立方千米。」中科院寒旱所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世昌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通過對比發現,1950年代以來的全球變暖導致中國西部的冰川面積總體萎縮18%左右。」

  冰川正在萎縮

  在我國,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有數據顯示,青藏高原冰川覆蓋面積約5萬平方公裡,佔全國冰川總面積八成以上。多次擔任中科院珠峰冰川考察隊隊長的康世昌在去年的科考中發現,珠峰地區東絨布冰川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冰塔林的下限上移,冰川邊緣一些高大的冰塔林已經消融崩潰;在海拔6300米以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冰裂隙,而且冰裂隙的寬度也在擴大,這些都是冰川強烈消融的表現,這表明氣候變化對珠峰地區的影響很明顯。

  他介紹說,通過長期遙感和地面監測發現,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珠峰地區冰川面積在1974年至今約40年間退縮10%,但冰川下遊的冰湖面積在同期擴張約13倍。「青藏高原的冰川是多條大江大河的源頭,是眾多江河和內陸湖泊重要的補給來源,冰川退化應引起注意。冰川消融短期內會造成江河流水量增加,但長此以往,一旦部分冰川消亡或冰川面積減小,其下遊徑流就會逐漸減少,影響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康世昌說。

  他還告訴記者:「全球區域有很多冰川退縮後形成冰磧湖,也是冰川退縮的證據。」編目結果同樣顯示,西部冰川呈現萎縮態勢,面積縮小18%,年均縮小243.7平方公裡。阿爾泰山和岡底斯山的冰川退縮最顯著,冰川面積分別縮小37.2%和32.7%。

  按照這樣的趨勢,我們的冰川會最終消失麼?對此,康世昌認為「不一定」。「這個主要還看冰川的規模。並且冰川變化在時間和空間上還是存在差異的。」

  氣候變暖是罪魁禍首

  全球氣候變暖是否是導致世界各地的冰川紛紛表現出退縮狀態的原因?對此,康世昌給出肯定的答案。

  「近年來,氣候變暖已成全球性問題。以青藏高原為例,作為全球中緯度地區海拔最高的地域,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明顯。」他說,「20世紀以來,青藏高原的冰川開始退縮。而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冰川退縮幅度在增加。」

  「因為冰川是氣候的產物,氣候變化使得它的物質平衡受到影響,降雪過後融化的部分增加、形成的物質來源減少,而冰川又是氣候變化最敏感、最直接的信息載體,與氣溫、氣候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因此當氣候變暖時,冰川末端的位置不斷後退,冰川量、冰川厚度都隨之發生改變。」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教授羅勇說。

  氣候變化使冰川日漸萎縮,而日漸萎縮的冰川又是否會對氣候帶來惡性影響?「冰凍圈主要成員是冰川、海冰、凍土、積雪、冰蓋,其中冰川在地球上佔的面積相對比較小。其中覆蓋面積較大的積雪和冰蓋對氣候是有影響的;海冰和凍土也是;冰凍圈和氣候之間則是有強的相互作用,但是山地冰川對氣候的影響主要還是局地的。」羅勇說,「比起對氣候的影響,冰川的融化可能更多地在影響著環境,比如冰川融化後會有大量的融水,冰川末端的水形成冰壩,一旦潰決,對冰川河流下遊的居民生活影響很大,甚至造成災害。」

  對此,康世昌也表示:「冰川退縮改變氣候模式這一說法尚值得商榷。從各拉丹冬冰芯的歷史記錄來看,最近幾十年來沙塵暴頻次應該減少,主要與風速減弱有關係。在最近幾十年來,冰川退縮與沙漠化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聯繫。」

  冰川調查與研究還將繼續

  資料顯示,我國於1978年至2002年開展了第一次冰川編目工作,以上世紀50到80年代的航攝地形圖和航空相片為主要數據源,總計編制46377條冰川的目錄,總面積59425平方公裡,估計冰儲量約5600立方千米,當時的數據源主要以手工量算為主要手段完成。而此次冰川編目工作是繼2002年之後,我國科研人員對中國冰川資源現狀的又一輪系統和全面的普查。

  相較於第一次冰川編目工作,康世昌表示新技術的應用提高了此次編目結果的精度。「比起前一次冰川編目工作,這一次我們利用大量的遙感資料,通過自動和人工解譯,大大減低人工解譯的誤差,自動化程度更高。」

  據冰川編目項目組介紹,此次編目工作利用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提高自動冰川邊界識別水平前提下,充分利用2006—2011年間開源的Landsat TM和ETM+遙感影像。「《第二次冰川編目》使我國冰川編目工作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秦大河表示。

  註:第二次冰川編目數據已通過寒區旱區科學數據中心(http://westdc. westgis.ac.cn)提供共享,並為西北國防環境建設、甘肅省國情普查、國家重大科技研究計劃、行業專項等提供了數據服務。劉曉瑩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繼續,陸地冰川已連續38年萎縮
    像是我國的青藏高原,就被稱為「亞洲水塔」,長江、黃河、恆河、湄公河等多條亞洲著名河流都是從青藏高原的冰川中誕生的。但除了這些好處,冰川也帶來了隱藏的風險:冰川的快速融化可能引發冰崩和致命的冰川突發洪水,同時山地冰川的快速融化也有助於加劇全球海平面上升——這一切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正在我們的地球上上演。
  • 科學家觀察中國偏遠冰川以「驚人」的速度融化
    祁連山,中國(路透社)-科學家們說,由於全球變暖帶來了無法預料的變化,並加劇了長期缺水的前景,中國悽涼的祁連山冰川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2020年9月27日,融水流過中國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祁連山老虎溝12號冰川。
  • 全球變暖加速:西伯利亞永凍層解凍、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可能會釋放...
    在過去的30年中,這裡的溫度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全球變暖正在西伯利亞各地造成創傷,解凍的永久凍土中積聚的甲烷氣體爆發,過去三個夏天的森林大火在西伯利亞燒毀了數百萬公頃的土地,燃燒導致的深色菸灰和木炭覆蓋了大片土地,進一步吸收熱量並加速凍土融化。而今年的大火更加劇了西伯利亞2020年上半年的熱浪。
  • 科學家:全球變暖或致南極冰川發生「不可逆」的融化
    中新網2月19日電 據路透社報導,澳大利亞氣候科學家19日稱,全球變暖或導致南極冰川發生"不可逆轉"的大規模融化,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是減緩這一過程的唯一解決方案。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員佐伊·託馬斯說,最近的人類活動加劇了全球變暖,這可能導致南極洲冰川出現大規模融化。報導稱,託馬斯所在的研究團隊最近發表了一篇有關南極冰川融化的研究論文。研究表明,隨著氣候變暖,世界將可能會失去南極西部的大部分冰蓋。據稱,這些冰蓋位於海床上,並被浮冰所環繞。
  • 再見吧,冰川!隨著全球變暖,每年有3900億噸冰雪融化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由於全球變暖,地球上的冰川持續融化,每年有多達3900億噸的冰雪消失不見。 阿拉斯加的冰川受影響最大,其次是南美洲南部和北極的冰川。阿拉斯加朱諾的門登霍爾冰川 該研究的主要學者、來自蘇黎世大學的麥可·澤姆浦表示:「在過去的30多年以來,幾乎所有地區的冰川都同時出現了消失的情況,這顯然是氣候變化導致的。到本世紀末,山脈冰川很有可能將全部消失。」
  • 全球氣候變暖致「中亞水塔」冰川嚴重萎縮
    中新社西寧7月17日電 (孫睿 文思睿)「『中亞水塔』冰川萎縮,積雪融化,固體水資源減少。天山山區共有10778條冰川,其中約97.52%的冰川表現為退縮狀態。」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亞寧,17日在第二屆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主旨論壇上說。
  • 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南極冰川每年融化幾十億噸
    科學家稱,自19世紀中期以來,南極冰架已經減少了4萬億噸。變暖的海水正在從下往上融化這些冰架,導致它們的重量越來越小。這對南極海岸線上分布的數百座冰山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南極冰架從陸地上出發,跨過海岸線,直接延伸到海裡。這些冰架可以保持冰山的穩定,防止它們隨洋流飄走。隨著冰架的融化,它們變得更薄,更脆弱,也更容易損壞。
  • 格陵蘭島冰川崩裂與全球變暖,值得我們反思
    不過,很多科學家指出,儘管有研究顯示今年上半年可能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上半年,但為上述事件貿然打上「全球變暖」所致的標籤還缺乏依據。美國眾議院能源獨立和全球變暖問題特別委員會專門邀請專家討論了這次冰川崩裂事件。委員會主席愛德華在一份聲明中說,科學家認為此次事件「清楚表明氣候正在變暖」。
  • 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 地球「腰圍」變粗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7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發現,全球變暖導致南極洲和格陵蘭島上的冰川融化流入海洋,多出來的水流向赤道地區,因此地球的「腰圍」正在變粗。 2萬年前冰河時期結束時,地球的「腰圍」曾一度比較「苗條」,並且以每年一毫米左右的速度「減肥」。而現在,全球變暖徹底倒轉了這一趨勢。
  • 格陵蘭島冰川加速融化!全球變暖已無可挽回,海平面將進一步上升
    據外媒8月15日報導,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位於北美洲東北方、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的格陵蘭島的冰蓋已經融化到無可挽回的地步,目前為減緩全球變暖所做的任何努力,也無法阻止其解體。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位教授表示,冰蓋現在處於一種新的動態,即使我們回到類似於20或30年前的氣候,我們仍不能阻止它融化。
  • 南極冰川正在從下方融化 致海平面上升
    一直以來,判斷冰川消退主要是通過從上方觀察兩極的冰川、冰架。然而如今人們得知,不僅冰川的水上部分在變小,水下部分也在消融。  南極的部分冰層深達2公裡。如果這些水下冰川融化,將構成真正的威脅。  結果令康拉德與其同事感到震驚:溫暖的海水導致海底附近的冰蓋明顯萎縮。研究人員發現,僅僅在五年裡,大倫敦地區的水下冰層面積就顯著變薄了。這些冰層或者已經在水下融化,或者斷裂後更快地漂流入海。
  • 全球變暖正在影響著廣袤海洋
    全球變暖正在影響著廣袤海洋全球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提升,5G時代更高速的發展,我們的資源在高速使用與消耗,越來越多機器的運轉,越來越多溫室氣體的排放,海洋也面臨著冰川融化、水溫升高、海平面上升、水質酸化等等問題,甚至可能使熱鹽循環終止,全球變暖正在侵蝕著我們的地球環境。
  • 全球冰川加速融化,或許我們應該做點什麼?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近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2019年7月1日—29日的全球平均氣溫可能超過2016年7月(此前最熱7月)的紀錄。此外,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格陵蘭島上月融冰1970億噸,足以使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0.5毫米,融化速度甚至比幾年前最壞情況模型所預測的還要極端。
  • 冰川好慘:東南極洲最大冰川,迅速融化,全融可使海平面上升1米5
    Denman冰川,南極洲東部最大冰川,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萎縮,而且很可能無法逆轉。它每年最多消退45米,融化速度幾乎與溫暖的南極洲西部冰川程度相當。由於該冰川的西側處於地球上最深的峽谷上方,因此全球變暖導致溫暖的海水衝向這側的基線,研究人員人為,這加快了冰川的融化萎縮速度,甚至很可能導致不可逆轉的解凍。
  • 冰川好慘:東南極洲最大冰川,迅速融化,全融可使海平面上升1米5
    ,南極洲東部最大冰川,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萎縮,而且很可能無法逆轉。它每年最多消退45米,融化速度幾乎與溫暖的南極洲西部冰川程度相當。由於該冰川的西側處於地球上最深的峽谷上方,因此全球變暖導致溫暖的海水衝向這側的基線,研究人員人為,這加快了冰川的融化萎縮速度,甚至很可能導致不可逆轉的解凍。
  • 全球變暖是騙局?南極冰川融化快6倍,科學家發出警告……
    請廣大軍迷朋友先點擊上面藍色「深度軍武熱評」,再點「關注」,歡迎將本文章轉發到您的朋友圈,好文章我們齊分享,這樣您就能每天免費收到精彩分享啦,祝您身體健康
  • 外媒:地球冰封地區冰川融化或導致全球氣溫上升0.4度
    據法新社10月27日報導,日前發表的研究報告強調了全球變暖的「惡性循環」危險,稱地球冰封區損失的數十億噸冰很可能會使全球氣溫上升0.4攝氏度。報導稱,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北極夏季海冰每十年下降10%以上,高山冰川在過去一個世紀每年減少約2500億噸冰。
  • 全球變暖有多可怕?如若南北極冰川全部融化,這些國家將不復存在
    進入近現代以來,人類社會經歷了高速發展,但對地球環境造成的傷害也越來越顯現,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全球氣候變暖了。不過近年來世界各國都意識到了這方面的危害,開始注重節能減排,但效果並不是很明顯,畢竟破壞性發展了這麼久,突然轉變發展方向短時間內很難奏效。那麼全球變暖究竟有多可怕呢?
  •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全球變暖再發信號
    科學家們關於全球變暖的很多預測正在發生:平均氣溫上升、極端天氣頻發、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野生動物種群和棲息地的變化等。>全球變暖使旱季突發大火的概率增加,在過去一年裡,全球範圍內野火頻發。高溫記錄不斷更新《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報告顯示,今年5月和6月全球大部分地區海平面溫度高於平均水平,這導致陸地溫度高於正常水平,尤其是在熱帶地區和北半球大部分地區,而全球變暖是造成該現象的一個因素。《國家地理》雜誌報導,自1906年以來,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已經上升了0.9攝氏度(1.6華氏度)。氣候變暖所造成的極端高溫正在損害人類健康。
  • 南極冰川融化速度是80年代6倍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14日發表研究報告,顯示南極冰川融化速度是20世紀80年代的6倍,加劇全球海平面上升風險。1979至2017年,南極冰體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超過1.4釐米。按照一些科學家先前預測,假如氣候變暖趨勢不緩解,部分地區到2100年將出現海平面上升1.8米的極端情況,淹沒不少沿海城市,殃及數以百萬計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