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俺要說清楚的是俺這帖子有虛構的成分,美其名曰: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三位蟲友都有些年紀了,玩蟲都有20——30年了。起步時間都差不多,早年都在一起玩蟲,後來分道揚鑣了。
第一位蟲友心思縝密,熟讀了眾多關於蟋蟀的書籍,對那些蟲普是爛熟於心,故而,他收的蟲子都是有名有姓的,每年家裡都是些黃麻頭,紅沙青,草紫黃之類的東西。此君還善於研究暗門,從須到尾,無不用之其極;此君還誨人不倦,收了不少徒弟,因其自稱和某太師有些淵源,可謂是師出名門。記得當時北路蟲還沒有在上海普及,他的南路蟲確實還算玩的可以。後來,北路蟲佔據了上海絕大部分市場,南蟲沒落了。他的戰績是每況愈下,徒弟們也逐漸散去。哦,還想補充一下的是,近年來,此君在飼料上下了不少功夫,出場的蟲子有一草沒一草,也不太叫,對方的蟲子基本是進口就退——俺們是多年老友,他告訴俺:這是飼料好,有後臭之功。只是現在基本沒人和他玩蟲了。
第二位蟲友有些經濟實力,為人也豪爽,收蟲的原則就是一條:全大。大排架,大牙。每年在公養場子裡總會有幾條明星。從去年起,有人說他的蟲是什麼「白么子」——其實,他的蟲絕對是秋蟲。此君每年基本不輸錢,只是貼上了蟲本。
第三位蟲友早年也背蟲譜,對收,養,鬥可以說的頭頭是道,評論蟲很有一套,後來,逐漸的說不清楚了,近幾年來對蟲的評論越來越簡單了,只是說些「沒兇相」,「有大頭夾」之類的話,但是,鬥蟲的勝率倒是高了些。常常有些很漂亮的蟲被他定性為「討債句」,或俺們看來很一般的東西被他稱讚為「阿哥不多」。事實上,他說對的概率比較高。對此,他自己說是運道比較好。
哈哈,寫多了,兄弟們也許看著眼暈,就說這些啦。
哦,俺只是想引起些思考,與各位蟲友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