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16日),一顆汽車般大小的小行星從距離地球1830英裡(2950公裡)的地方飛過。
根據小行星追蹤器和義大利Sormano天文臺編制的目錄顯示,這是有史以來小行星距離地球最近的一次。更令人感到後怕的是,此前這顆小行星的悄然靠近,絲毫沒有被人察覺。
▲軌跡模擬顯示,這是有史以來小行星距離地球最近的一次。圖據SpaceWeather
據《商業內幕》雜誌18日報導,由於體積很小,所以即使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也不會造成任何危險。但儘管如此,這一事件仍然令許多人擔憂,因為直到它與地球擦身而過後很久,天文學家才發現了它的存在。
「這顆小行星從太陽方向靠近地球時沒有被發現。我們沒有預見到它的到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主任保羅·喬達斯說道。直至小行星飛過地球大約6小時後,位於美國加州的帕洛瑪天文臺才首次發現了這塊太空巖石。
不速之客「2020 QG」:
史上最近但未撞擊地球的小行星
這顆近地小行星最初被稱為「ZTF0DxQ」,現在,天文學家正式將其命名為「2020 QG」。當地時間周一,天文物體軌道模擬網站orbitsimulator.com的創建者託尼·鄧恩在推特上寫道:「昨天,新發現的小行星ZTF0DxQ從小於地球直徑四分之一的地方經過,這使它成為已知的距離地球最近但沒有撞擊地球的小行星。」
▲「2020 QG」軌道模擬。圖據《商業內幕》
鄧恩隨後分享的加速模擬動畫顯示了「2020 QG」的大致軌道:它以7.7英裡/秒(約12.4公裡/秒)或27600英裡/小時的速度傾斜。早期觀測表明,這顆小行星在世界時間周日凌晨4時擦過南半球,模擬動畫進一步顯示,它飛過南極洲附近的南冰洋。然而,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中心計算出的軌跡又略有不同,該中心的渲染圖顯示,「2020 QG」飛過了澳大利亞以東數百英裡的太平洋上空。
▲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中心模擬顯示,「2020 QG」飛過了澳大利亞以東數百英裡的太平洋上空。圖據《商業內幕》
就太空巖石而言,「2020 QG」並不算太危險。望遠鏡觀測顯示,它的寬度在6英尺(2米)到18英尺(5.5米)之間,體積介於一輛小汽車和一輛加長皮卡車之間。美國普渡大學和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撞擊地球」模擬器顯示,即便它與地球相撞,最終也可能只有很小的碎片能夠到達地面。
▲模擬顯示,即便「2020 QG」撞向地球,也會在大氣層中爆炸,只有很小的碎片能夠到達地面。圖據《商業內幕》
根據模擬器顯示,這樣一顆小行星會在大氣層中爆炸,產生一個明亮的火球,並釋放相當於幾十噸TNT炸藥爆炸的能量——與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的「小男孩」原子彈威力相當。但空中爆炸可能發生在離地面大約2-3英裡的地方,所以對地面上的人來說,它製造的動靜不會比馬路上的喇叭聲更大。
天文學界陷入不安:
搜尋防禦危險小行星存在極大盲點
但即便如此,「2020 QG」小行星的發現依然讓天文學家們十分不安。因為這次近距離的擦肩而過,再次突顯了人類搜尋、防禦危險小行星計劃中存在極大盲點。
近年來,科學家們也發現了不少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悄悄靠近地球,其中仍有像「2020 QG」這樣不會飛越過任何望遠鏡視線範圍的近地天體。如果任何有危險的「天外來客」,像「2020 QG」一樣「鑽」了地面監控系統的漏洞,那麼它可能會殺死成千上萬的人。
例如,2013年2月,一顆約66英尺(20米)寬的小行星在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憑空出現」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上空,並產生了一場超級爆炸,釋放了約50千噸TNT當量(相當於30枚「小男孩」原子彈的能量)。這場超級爆炸發生在距地面12英裡(20公裡)的高空,衝擊波震碎了俄羅斯6座城市的窗戶和玻璃,導致約1500人受傷。
▲模擬小行星撞擊地球動畫。圖據SpaceWeather
據《商業內幕》雜誌報導,儘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直在積極地「掃描」太空以防範此類威脅,然而,NASA只能探測90%直徑大於460英尺(140米)的「城市殺手」隕石。
2019年5月,NASA坦言,在估計的2.5萬個類似或更大尺寸的天體中,他們僅發現了不到一半。當然,這其中並不包括車里雅賓斯克隕石和「2019 OK」小行星等較小的太空巖石。
與此同時,像「2020 QG」這樣來自太陽方向的天體是出了名的難以發現。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主任喬達斯表示:「對於探測來自太陽方向的小行星,我們能做的不多,因為小行星只能通過光學望遠鏡來探測,而我們只能在夜空中搜索它們。」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徐緩
編輯 李彬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