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發布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的通知
(此件業經中科院李家洋會籤)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中科院有關研究所(院):
2003年原國家環保總局與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了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該名單的發布不僅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對相關部門和地方及科研單位開展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對保護我國生物多樣性和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意義深遠。
為更好地履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進一步加強生物物種資源和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努力開展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治工作,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制訂了《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現予發布。
附件: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二○一○年一月七日
一、外來入侵植物名單
1.馬纓丹
學 名:Lantana camara L.
英 文 名:Common lantana
別 名:五色梅、如意草
分類地位:馬鞭草科Verbenaceae
形態特徵:直立或蔓性灌木,高1-2米,枝長可達4米。莖枝均呈四稜形,有短柔毛,通常有短的倒鉤狀刺。葉對生,卵形至卵狀長圓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或楔形,邊緣有鈍齒,表面有粗糙的皺紋和短柔毛,背面有小剛毛,揉爛後有強烈的臭味。花密集成頭狀,頂生或腋生,花序梗粗壯。花萼管狀,膜質,花冠黃色或橙黃色,開花後變為深紅色。漿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
地理分布:原產熱帶美洲,現已成為全球泛熱帶有害植物。
入侵歷史:明末由西班牙人引入臺灣,由於花比較美麗而被廣泛栽培引種,後逃逸。現在主要分布於臺灣、福建、廣東、海南、香港、廣西、雲南、四川南部等熱帶及南亞熱帶地區。
入侵危害:常以蔓生枝著地生根進行無性繁殖。適應性強,常形成密集的單優群落,嚴重妨礙並排擠其他植物生存,是我國南方牧場、林場、茶園和橘園的惡性競爭者,其全株或殘體可產生強烈的化感物質,嚴重破壞森林資源和生態系統。有毒植物,誤食葉、花、果等均可引起牛、馬、羊等牲畜以及人中毒。
防治方法:宜選用除草劑草甘膦(農達)進行化學防治。機械方法宜雨後人工根除,推薦結合機械、化學和生物替代等技術措施進行綜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