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開年以來,銀行管控信用卡風險正在升級,出現「降額」甚至「封卡」,截止到2020年第三季度,我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還金額已經達到了906億元,相比於2019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還金額的800億元,直線上漲106多億元,而在2011年這一數字也僅僅為110億元,逾期金額每年增長翻倍一倍還要多對於這麼高的增長趨勢,銀行終於開始警惕起來了。
許多信用卡持卡人反映,銀行調低其所用的信用卡額度,這些信用卡的銀行主要以股份行為主,如交行、中信、廣發、平安等。如果你想要有錢花,就可能需要去申請信用卡,如果銀行給你批了一張小額的信用卡讓你覺得很不爽,申請提額總被拒絕的你可能很沮喪,那你還沒有遇到更糟糕的事,你用得好好的信用卡突然被封、被降額、被銀行風控了。
徹底沒錢花了,這可能會讓人崩潰掉吧。有的朋友說難道是因為套現導致降額封卡?原因不止這麼簡單。到底有哪些原因會導致降額封卡?
信用卡代還軟體行業的局部坍塌
2019年12月,央行發出文件要在2月之前關停所有代還軟體,但是雖然最後也只是對不正規和小體量的品牌進行清查,包括很多市面上耳熟能詳的品牌都已倒下,那就真的沒有一家靠譜的代還軟體了嗎?不然,迪迪幣歐作為信用卡代換行業中的黑馬,仍以穩定安全費率低等特點吸引大批信用卡卡奴。
公眾號——迪迪幣歐,就可以直接回去使用下載,解決用戶信用卡帳單不查徵信,利用用戶卡內剩餘額度進行真實商戶循環還款,達到多消費多商業多行業的消費帳單,符合銀行消費大數據,解決帳單的同時解決養卡問題。
一、標記為「高風險」人群易被降額
一般常見的「高風險」就是指存在套現、倒卡等用卡行為,如果被銀行發現持卡人有這些用卡行為,會要求持卡人做分期,不然就會降額、甚至直接封卡。而且,信用卡使用頻率較低也可能會被懷疑為「高風險」人群。
第三方徵信數據評估也可能被標記為「高風險」。隨著信用卡風控的升級,京東白條、螞蟻花唄和百度有錢花等網際網路金融產品接入央行徵信系統,銀行在也開始引入第三方徵信數據作為補充參考,從而防範多頭借貸風險。部分網貸用戶可能會因有網際網路借貸或P2P網貸記錄被一些銀行判斷為高風險。
二、「管卡」風控受多家網貸平臺影響
近期,幾百家網貸平臺不斷爆雷,相關專業人士表示,這一系列的爆雷影響了信用卡的資產質量,借款人在急用錢的情況下,又不想逾期在徵信報告上留下汙點,設法借舊換新,從銀行借不到錢就去借網貸,以貸還貸,這種方式成為還貸的一種渠道。
相關業內人士認為,從去年至今,網貸風險集中式爆發,大量不正規的網貸平臺倒閉被封,致使銀行進行了常態的「管卡」風險防範動態調整策略。實際上,並不是大批量的降額封卡,只是常規階段性管控。
三、還有哪些行為導致信用卡被風控?
如果在使用信用卡的過程中,出現以下的用卡行為也會同樣導致降額或封卡。
1、 經常逾期或長期欠錢不還。
如果你經常逾期不還帳,銀行就會認為持卡人沒有按時還帳的能力,當然會給你降額。還有長期欠錢不還的「老賴」,銀行會直接送你上黑名單,然後降額,最後可能直接封卡。
2、 信用卡帳戶異常。
如果當你的信用卡產生一筆境外可疑的交易,或者在高風險地區刷卡交易有盜刷風險的刷卡記錄,銀行也會降低持卡人信用卡的額度,如果是被盜刷可由持卡人申請降低信用卡額度,以防止盜刷行為。
3、 風險交易。
交易顯示你刷卡的時間太早或太晚,比如早上9點之前刷卡,一般這時候大部分店鋪都還沒開門你就線下刷了一筆大額的交易,按照常理來說,大部分店鋪這個時間點還沒有開門。
此外,同一張卡在30分鐘內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終端上有交易,這樣的交易也容易引起銀行懷疑。還有那些明顯的套現行為,一次性還款又一次性刷出來,到還款日還進去,再一次性刷出,這一定會被定為風險交易封卡降額的。
最後建議各位卡友們如果不想面對封卡降額,繼續享受信用卡的權益,還是保持良好的用卡習慣和信用記錄,不要因不良記錄導致被銀行標記為「高風險」人群被降額封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