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傢伙搶孩子手裡的麵包,襲擊走在街上的貓咪,大聲喧譁,影響日本東京居民休息。98%的居民表示要對其採取措施,其中63%的人堅決支持將其抓起來……
東京居民們不是在議論某個黑社會幫派,他們「控訴」的是烏鴉。東京都政府專門有一個每年撥款數億日元的項目,叫做「東京都烏鴉對策專案」,想方設法對付這種黑色的壞傢伙。
在日本傳統文化中,烏鴉並非不祥之物,甚至被視為象徵符號,帶有溫情色彩。日本幼兒園裡的小孩子們學唱的歌曲中,有一支是《烏鴉之歌》,曲調歌詞蠻有趣。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兒童故事——《烏鴉家的麵包房》。《海邊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卡夫卡」的意思就是烏鴉。日本的烏鴉在公園裡,通常享受和鴿子一樣的待遇。東京的烏鴉一度達到3.7萬隻,以量多、嘴大、肥碩著稱。
不過今天,在東京等大城市中,居民們對烏鴉已沒有多少溫情。東京都政府專門有一個每年撥款數億日元的項目,叫做「東京都烏鴉對策專案」,想方設法對付這種黑色的壞傢伙。
「搶劫」天鵝
烏鴉為何在日本變成了天怒人怨的對象呢?實在是因為,它們不是一般的「黑」。這些無法無天的傢伙身強體壯,成群結隊地活動,動作敏捷,膽大心細。我曾在日本的公園裡餵鳥,發現即使是比烏鴉個頭大十幾倍的天鵝,嘴邊的食物也常被烏鴉搶走。
烏鴉動作靈活,當遊人向天鵝拋擲食品的時候,往往食品還沒落地,烏鴉就在空中將其攔截。如果食品已經落在天鵝身邊,你會看到一群烏鴉在天鵝面前蹦來跳去,啊啊大叫,吸引對方的注意。與此同時,另一隻烏鴉閃電般撲向天鵝身邊的食物,將其叼走。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繁殖季節,烏鴉群中很少發生爭鬥。我曾將麵包扔到烏鴉群中,想看烏鴉混戰的好戲,結果是,只要有一隻烏鴉搶到麵包,其他烏鴉便不再爭搶。我逐漸加大麵包的體積,但令人失望的是,烏鴉們並不會因此放棄「原則」。
我想,或許是這些奪得食物的烏鴉動作靈敏,別的烏鴉反應不過來,於是找來一根樹枝,將其插在地上,在上面掛一片麵包。這樣,烏鴉很難將麵包一下拖走,也許就會出現幾隻烏鴉爭食的場面。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烏鴉們飛到10米開外,將掛著麵包的樹枝圍在中間,卻只是看著,沒有一隻烏鴉靠近啄食。
烏鴉們可能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東西,擔心是誘餌,因此既戒備,又好奇。
這種情況持續了5分鐘。此後,終於有一隻烏鴉從隊伍中跳出,幾隻烏鴉尾隨其後。它們靠近麵包的時候小心謹慎,不斷重複靠近-跳開-靠近的過程。
又過了5分鐘,大約看出無論怎樣折騰,「誘餌」都沒有反應,終於有一隻烏鴉猛撲過去,一口將麵包叼住,從樹枝上拖下來。看到此舉沒有引發任何危險,這隻烏鴉得意地狂叫數聲,示威般地再次衝向樹枝,將樹枝撞翻在地。
襲擊行人 入室盜竊
如果僅僅對天鵝進行「搶劫」,日本人對烏鴉大約不會太過厭惡。東京的烏鴉們早已變本加厲,甚至敢於從街頭孩子的手中奪取食物。
烏鴉在繁殖季節變得敏感,所以經常襲擊行人;烏鴉有「收藏癖」,所以經常入室盜竊。它們還在垃圾中尋找食物,把垃圾拖得到處都是。
日本地域狹小,人口眾多,垃圾處理一向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剛到日本的外國人對日本人一星期只能倒兩次垃圾深表同情。為了避免垃圾汙染環境,影響整個街區的生活質量,這種近乎苛刻的規定,日本人也得接受。然而,烏鴉讓人們在垃圾上的努力遭遇挫折。烏鴉把垃圾拖得到處都是,同時成為若干種病毒的傳播者。
烏鴉的數量日益增加。2001年,在居民的支持下,東京都政府設立了「東京都烏鴉對策專案」,給垃圾站加上網子,讓烏鴉無法接觸垃圾,同時捕殺烏鴉,至今已「解決」了1.7萬隻烏鴉,有效控制了東京的烏鴉總量。
然而,這些努力無法使烏鴉的囂張有所改善,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烏鴉仍是東京讓人哭笑不得的一道風景線。(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