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護田將綠繞」,是很多人心中美麗鄉村畫卷不可或缺的一筆。但在不少村莊,農村汙水收集處理不足、「靠蒸發」「曬太陽」的問題卻讓這幅畫卷的「顏值」跌了幾分。日前,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北京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支持建設的首批11個農村汙水治理項目專項建設任務已全部下達,共涉及延慶區、房山區、昌平區等10個區86個鎮302個村,將惠及16.9萬戶居民。
首批11個農村汙水治理項目分別為:豐臺區河西地區農村汙水治理工程;大興區44個村村內汙水收集管線建設項目;2019年通州區美麗鄉村建設生活汙水治理管線工程;北京市房山區長陽鎮農村治汙工程;懷柔水庫一二級保護區內村莊汙水外引工程;平谷區2019年農村汙水治理工程;順義區農村汙水治理工程2020年度建設項目;密雲區高嶺鎮放馬峪村等15個村美麗鄉村汙水配套管網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房山區農村汙水治理工程(一期重點村截汙治汙);昌平區2019年農村汙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項目、延慶區美麗鄉村汙水收集處理一期骨幹管網工程。
記者了解到,首批11個項目共計鋪設汙水收集骨幹管線1360.47千米,新建檢查井75168座、提升泵站143座。全部建成使用後,將新增汙水收集能力7.7萬噸/日。這11個項目所涉302個村莊的農村汙水治理工程,將本著「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設計實施,
農村汙水不再「放任自流」,有哪些好處?首先,便是讓汙水變清水,切實提升農村汙水的收集處理率,減少對區域地下水、地表水的汙染,同時有效解決農村汙水無序排放問題對水環境的汙染,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其次,結合本市美麗鄉村行動計劃系列政策措施,還將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滿足農村居民對居住環境質量的美好期待,同時以環境「紅利」推動農村民俗旅遊等產業發展,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近年來,北京市深入落實國家關於加強水環境治理的部署要求,持續推進城鄉水環境治理。2013年以來,北京市連續實施兩個三年行動方案,新建完成再生水廠68座,升級改造汙水處理廠26座,建設規模超前十年總和。全市汙水處理能力提升了70%,新建改造汙水管線增長54%,基本解決了城鎮地區汙水處理能力不足問題,汙泥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置。2019年,北京市城鄉水環境治理的第三個三年行動方案——《北京市進一步加快推進城鄉水環境治理工作三年行動方案(2019年7月-2022年6月)》(以下簡稱《方案》)出臺,提到要「利用3年時間,解決900個左右村莊的汙水治理問題」,同時明確「對農村地區汙水收集管線和再生水利用管線骨幹管網建設資金,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按不同比例給予支持」。
為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北京市發改委按照《方案》要求,將900個左右村莊的汙水治理任務按年度分為3批,壓茬推進。其中,第一批建設任務共安排了前文所述的11個項目,涉及302個村,目前已全部下達專項建設任務。
「農村汙水治理,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切實關係著農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提升審批效率,切實幫助更多農村解決汙水「靠蒸發」的現狀,完成2022年底「全市農村地區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達到55%以上」的目標,立足農村實際下放了審批權限,採取各區發改委立項審批,北京市發改委下達專項建設任務、批覆決算的形式,優化項目審批流程。
【來源:北京頭條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