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誤差在1毫米以下

2020-11-26 黑龍江日報

生活報訊(江麗波寧宇記者霍營)5日,我省首例由機器人輔助的骨科手術在哈市一院骨五科順利完成。該機器人能使手術定位誤差在1毫米以下,術中輻射減少70%,手術時間縮短三分之一。

不久前,31歲的何女士遭遇車禍導致骨盆骨折,得知哈市一院骨科有機器人輔助手術,於是來求醫。骨外五科主任王昕為何女士手術時,一邊觀察著機器人屏幕上的骨盆定位,一邊精準操作。隨著機械臂的移動,他和團隊僅用了平時2/3的時間便結束了手術。術後第二天,何女士就能坐起。王主任說,預計半個月後,患者將能部分負重行走。

「手術很順利,機器人讓我省了不少力氣。」王昕主任說,一直以來,醫生都是藉助X光射線在術中通過透視看到骨頭,為了定位準確,患者往往要接受反覆照射,才能讓醫生更好找準進針位置。

通過手術機器人,能使手術定位精度誤差在1毫米以下,一次定位就可成功,可減少術中輻射70%以上,很多複雜骨科大手術通過它的幫助都可以實現微創、微損傷,例如何女士的骨盆手術,如果進行傳統手術切口需要20釐米,而經過機器人輔助手術後切口只有1釐米,術中出血僅20ml左右,相當於一次全面體檢的採血量,同時降低了手術和麻醉風險,減少了對患者機體的損傷。

相關焦點

  • 中國「北鬥」萬米定位誤差僅毫米 為什麼還在用美國的GPS?
    眾所周知,我們使用的手機定位大都是美國的GPS,但國產北鬥導航明明早在2012年就已經正式對亞太地區提供無源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中國自主研發的多星多頻高精度軟硬體系統甚至讓萬米高空的衛星定位信息誤差達到毫米級別。
  • 誤差不到1毫米 穿刺機器人準確率效率超醫生
    「人手穿刺的精度為正負2到3毫米,平均用時近兩個小時;而我們研製的輔助精準穿刺機器人,穿刺誤差不到1毫米,平均用時僅半小時,可以減輕醫生手術負擔和病人痛苦。」14日,2017世界智能製造大會集中採訪活動走進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一款外形如人體手臂的機器人讓人耳目一新。
  • GPS定位的誤差源
    利用GPS進行定位時,會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影響GPS定位精度的因素可分為以下四大類。這些因素主要影響電磁波傳播時間的測量和衛星精確位置的獲得,誤差通過測量平差方程傳播給GPS定位結果,所謂精密定位,就是利用各種模型,估算出下面列出的各種誤差(大部分),這是GPS應用的前沿課題。
  • 日本版GPS定位技術誤差僅1釐米
    日本三菱電機、NEC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已經聯合開發出基於新一代衛星的世界最高精度定位技術。與目前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相比,定位誤差可降至1000分之1的1釐米左右。這將成為日本汽車和鐵路無人駕駛等新一代交通系統的基礎性技術。日本企業將於2018年率先在日本國內提供該項服務。這項技術也有望成為日本基礎設施出口的一張王牌。
  • 中國「北鬥」萬米定位誤差僅毫米,為什麼還在用美國的GPS?
    眾所周知,我們使用的手機定位大都是美國的GPS,但國產北鬥導航明明早在2012年就已經正式對亞太地區提供無源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中國自主研發的多星多頻高精度軟硬體系統甚至讓萬米高空的衛星定位信息誤差達到毫米級別
  • GPS接收機探城市「脈絡」誤差在毫米
    GPS接收機可精確到毫米不管是自來水管道、暖氣管道,還是燃氣管道,只要你是金屬材質的,均可「摸黑」檢測,誤差只在毫米之間。7月22日,記者來到濟南港華燃氣有限公司的檔案室,為您解開所有金屬材質的地下管線的檔案密碼。[圖紙歸檔] 每套檔案有3份,5000餘套分區域碼齊  走進濟南港華燃氣有限公司的檔案室,你會懷疑自己走進了圖書館中的一間閱覽室。
  • GPS理論基礎定位誤差源
    利用GPS進行定位時,會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影響GPS定位精度的因素可分為以下四大類(可以參考下圖)。這些因素主要影響電磁波傳播時間的測量和衛星精確位置的獲得,誤差通過測量平差方程傳播給GPS定位結果,所謂精密定位,就是利用各種模型,估算出下面列出的各種誤差(大部分),這是GPS應用的前沿課題。
  • 高德展示誤差7cm高精定位,小米8雙頻GPS定位該慌嗎?
    雷軍當時對雙頻GPS定位進行了說明,表示L1頻段理論測距誤差在300m,通過4星校驗理論誤差可以降到5-10米。但事實上,尤其是在城市中往往會受到建築物幹擾,L1頻段定位實測誤差往往在1-200米。2010年增加的L5頻段,理論誤差在30m,相對於L1頻段來說定位精度提高10倍。
  • 世界第一橋幕後故事:樁基定位誤差不到幾毫米
    據介紹,為解決海上測量精準的難題,科研人員反覆比對、實驗,遇到過困難,接受過教訓,最終找到了突破點,保證了5127根樁基每一根的定位誤差不到幾毫米,海上施工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在誤差上我們也創造了世界第一。」 4年無事故是大家共同的努力     周豐峻  中國工程院院士     膠州灣海底隧道從開始設計到建設,離不開周豐峻院士的身影。
  • UWB定位系統的主要定位誤差來源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發展,室內定位已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應用,定位技術也逐漸成為各類新型場景的底層核心技術。因為UWB定位系統與生俱來的獨特優勢:定位精度高、功耗低、抗幹擾能力強、穿透性強等等,使UWB定位系統成為了室內定位行業最重要的一部分。
  • 日本開發出誤差為1釐米的衛星定位系統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三菱電機、NEC、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共同開發出精度誤差最小可達1釐米的衛星定位系統,僅為美國開發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最小誤差的千分之一。這套名為「準天頂衛星」的定位系統預計2018年開始在日本國內投入運營,並推向海外市場。
  • 影響GPS定位誤差的因素?
    GPs定位的核心功能是精準定位!如今GPS已廣泛應用於軍事,如飛彈制導,軍艦導航,環境監測,距離測量,面積測量,智能穿戴如電話手錶,智慧交通,GPS車輛管理,GPS導航,等。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 衛星定位普遍誤差5-20米,「星輿科技」想借北鬥東風做高精度定位技術
    到2020年,將發射11顆北鬥三號和1顆北鬥二號衛星。屆時,北鬥產業預計將產生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收入。 這對於北鬥產業鏈上的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圖源:星輿科技 呂韶清告訴36氪,目前的衛星定位,普遍存在5-20米的誤差,而星輿科技所做的,就是儘可能消除這些誤差
  • GPS定位器定位誤差值多大算正常的?
    用過車載GPS定位器的司機們都知曉,GPS有些過程中會由於許多緣故發生汽車實際地理位置與GPS地圖上展示的地理位置不相同,發生了一定的的誤差。有某些是一兩百米,有某些或是更多。康凱斯要告知大伙兒的是:GPS定位器地理位置發生誤差,只要是不是特別離譜,都算是一切正常的。
  • 國產智慧型手機實現高精度定位 誤差僅在一米左右
    國產智慧型手機實現高精度定位 誤差僅在一米左右時間:2015-05-13 16:20:49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彭芬編輯:會上,東方聯星公司展示了在華為智慧型手機上實現的北鬥高精度定位功能。這是我國首次在國產智慧型手機上實現北鬥增強高精度定位功能,可以將定位誤差由8—10米縮小至1米左右。
  • 日本版GPS「引路」衛星啟用 誤差在10釐米以下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 王歡】據悉,承擔日本版全球定位系統(GPS)任務的「引路」人造衛星11月1日起正式啟用,可提供精度達10釐米以下的全球最高水平定位信息。使用日本版GPS,有望用於汽車自動駕駛和基礎設施檢修等,預計到2025年將創造近5萬億日元的新服務。
  • 科普丨了解一下GPS定位中的誤差源及削弱方法
    小編就為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GPS定位中的誤差源及削弱方法的一些信息,純乾貨,學習一些知識總是沒錯的,耐心觀看。GPS定位出現的各種誤差從誤差源來講大體可以分為三類,與衛星有關的誤差、與信號傳播有關的誤差和與接收機有關的誤差。
  • 200家日企參與籌建日版GPS 定位誤差小於1米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5日訊(張美奇)《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說,為了推進日本版全地球定位系統(GPS)的產業化利用,日本軟銀移動、三菱電機、豐田汽車和本田等約200家企業等將於7月成立產、官、學合作組織。在2016年之前,將啟動各種實證試驗,並將敦促日本政府完善相關環境,例如放寬限制等。
  • 利用手機攝像頭進行室內定位:誤差小於1米
    在室外,智慧型手機靠GPS傳感器定位,但是到了室內手機就接收不到GPS信號了。不過現在一種新技術可以利用設備內置的攝像頭來進行室內定位修正,修正後的精度可達1米之內。這項新技術可促進新型應用的誕生,對於Google Glass這類的可穿戴技術尤其有價值。
  • 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四輪定位,在使用中哪些操作不當會引起誤差?
    前輪定位包括主銷後傾(角)、主銷內傾(角)、前輪外傾(角)和前輪前束四項內容;對兩個後輪來說也同樣存在與後軸之間安裝的相對位置,稱後輪定位。後輪定位包括車輪外傾(角)和逐個後輪前束。前輪定位和後輪定位合稱為四輪定位。  當車輛出現以下狀況時,應當進行四輪定位:  ① 車輛的行駛性能受到了影響,例如車輛跑偏、轉向後無法自動回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