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年,義大利天文學家朱賽普·皮亞齊發現了第一顆小行星穀神星。經過40天的跟蹤觀測後,由於穀神星運行至太陽背後,使得皮亞齊失去了穀神星的位置。隨後全世界的科學家利用皮亞齊的觀測數據開始尋找穀神星,但是根據大多數人計算的結果來尋找穀神星都沒有結果。只有時年24歲的高斯所計算的穀神星的軌道,被奧地利天文學家海因裡希·奧爾伯斯的觀測所證實,使天文界從此可以預測到穀神星的精確位置。同樣的方法也產生了哈雷彗星等很多天文學成果。高斯使用的方法就是最小二乘法,該方法發表於1809年他的著作《天體運動論》中。
最小二乘法(又稱最小平方法)是一種數學優化技術。它通過最小化誤差的平方和尋找數據的最佳函數匹配。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簡便地求得未知的數據,並使得這些求得的數據與實際數據之間誤差的平方和為最小。
其中,是事先選定的一組線性無關的函數,是待定係數,,擬合準則是使與的距離的平方和最小,稱為最小二乘準則。(此公式不求甚解,閱後即忘可)
筆者將使用2D直線的計算方法進行LSQ驗證,圓的驗證略。為了簡化問題,筆者設計了一個測量模型:
在建立完基本坐標系後欲測量一條2D直線,該直線在XOY平面內,平行於X軸,Y坐標為3。測量完成後得到了11個測量點,5個點在材料外,距離名義直線偏差均為0.3;6個點在材料內,距離名義直線偏差均為0.2。如果使用最小二乘法進行評價,該最小二乘直線所在Y軸的坐標是多少?(這裡的偏差值只是為了理論驗證,不必糾結!)
3.1 讓我們拋開名義值,進行多種假設吧!
如上圖,位置1,2都不可能是二乘直線所在的位置,因為其偏差的平方和為最小麼?筆者認為偏差的平方和最小的區域應該是11個測量點之間的區域!
3.2 如果是測量點之間的區域,憑藉測量人員的直覺,一定會聯想到偏差的中間線,是不是中間線就是偏差的平方和最小的位置呢?
注意,此時偏差中線位置Y=3.05,思考下如何算出來的?
那麼偏差的平方和為11*(0.25*0.25)=0.6875。(這條中間線其實是最小區域直線哦!)
3.3 將中間公差線向材料內或者材料外平移0.01,0.02.0.25,那麼偏差的平方和是多少呢?會不會更小呢?
取+0.01時,Sum(dev)=5*(0.24*0.24)+6*(0.26*0.26)=0.6936
取-0.01時,Sum(dev)=5*(0.26*0.26)+6*(0.24*0.24)=0.6836
取+0.25時,Sum(dev)=6*(0.5*0.5)=1.5
取-0.25時,Sum(dev)=5*(0.5*0.5)=1.25
這些都不是最小值,其他數值的計算略.
3.4 最小二乘直線所在的位置是料內偏差的平方和=料外偏差的平方和。請各位列出對應公式?
解:設料外偏差為X,那麼料內偏差為0.5-X;
∴ 5*X2=6*(0.5-X)2
∴ 2X2-12X+3=0
∴ X=3-((30)1/2/2)≈0.261387 (舍掉了一個根)
所以 Sum(dev)=10X2=165-(30)3/2≈0.68323...,這個值是最小滴。
留給大家個作業,3.0386咋算出來的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