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快速找到佛山電臺推送的精彩文章,可以設置「置頂」哦~點擊上方「佛山電臺」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社頭坊、三友崗、舍人大街……
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內街小巷
藏著佛山這座城市的脈絡與韻味
對這些城市內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
是禪城區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你走進這樣的小巷子,看著那斑駁的紅磚牆、凸凹不平的麻石路面,3米寬的悠長的巷子,總是讓人感受到一種靈魂深處的寧靜。
日前,禪城區石灣鎮街道相關負責人參與本臺早間節目,就轄區內街小巷改造情況向市民通報。禪城區城市管理與綜合執法局工程建設管理科科長霍堅敏表示,石灣社頭坊改造提升工程、鎮崗片區改造提升工程及三友崗片區環境整治提升工程,預計本月底完工。
△禪城區城市管理與綜合執法局工程建設管理科科長霍堅敏(右二)、禪城區環境保護和城市管理局石灣鎮分局工程股陳錦源(左一)、佛山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任規劃師何雲(右一)
禪城區此前召開的2019年建設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工作暨城市管理工作部署會議上提到,全面推進城市內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仍是今年城市管理的工作重點。今年內,禪城區要高標準完成第一批8個片區3條路的整治驗收。其中,石灣鎮街道有3個內街小巷改造提升項目,包括社頭坊改造提升工程、鎮崗片區改造提升工程及三友崗片區環境整治提升工程。
霍堅敏表示,內街小巷的整治一是解決管網、排水等功能性的問題,二是規整沿街搭建的雨棚等建築,完善消防設施、改造消防通道。
和「水浸街」講拜拜
禪城區環境保護和城市管理局石灣鎮分局工程股相關負責人陳錦源表示,石灣內街小巷項目普遍存在地下排水管網雨汙混排堵塞的情況,有些地方的地下排水道標高比主排水口還低,並且處於低洼地段,每逢大雨過後都會出現水浸街現象。
△改造前的內街小巷以前經常出現水浸
如石灣三友崗改造項目,三友崗的內街原來是出名的「水浸街」,通過對周邊的排水系統改造提升,完善各居民排水管與汙水管進行對接,實現雨汙分流,之後沒有再出現水浸現象了。房屋外立面重新粉刷,街巷鋪上水泥路面,房屋門前的人行道石抬高,防止雨水反灌入屋。
此外,通訊線網、供水管網、道路路網、供電電網、公共設施等方面也是3個內街小巷項目普遍存在的問題。
△陳錦源正在施工現場(右)
陳錦源表示,針對這些問題,石灣採取相關措施對滿足落地條件的通信及供電線路進行落地處理,從而解決線路雜亂的問題,進一步美化片區環境;通過更新替換片區給水管網,完善消防栓的安裝;拆除並打通各內巷的斷頭路,清理衛生死角,完善片區內的巷道路網;在鎮崗片區內,新建一間公廁,給社頭坊和鎮崗兩個片區的居民使用。
△內街巷提升工程同時還會提升部分綠化,拓展公共活動空間,結合文化打造細節
△改造後的三友崗一角,夜幕降臨,燈光亮起,古樸的街巷在燈光下散發出別樣的韻味
車位規劃更科學
如何規範停車在內街小巷整治當中是一大難題,霍堅敏表示,這也是居民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因為停車的地方都是公用的,有些居民就直接把車停在自己家門口。但我們做了規整之後其實是減少了一些車位。」
雖然車位減少了,但車位的規劃卻更加科學了,陳錦源表示,因為老舊社區居民大多以老人家為主,因此會在主要的路口設置欄杆防止車輛進入,保障有突發事故的時候,能為救護車和消防車留出生命通道。
「比如三友崗原來的主路正是收容所的位置,兩邊都停滿車,如果其中有一臺壞了,基本上是無法通行的,這個片區基本以老人家為主的,經常有救護車過,如果按照現在的現狀管理會出事,消防也是。」陳錦源說。
但陳錦源也表示,在石灣鎮街進行改造的時候,都會對公用空間進行統計了解,在儘可能不影響居民生活、以及保障消防安全的條件下,多規劃些車位。
對於市民提出的工程是否影響日常生活的問題,陳錦源表示,由於工程施工範圍在居民的身邊,會對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有時候施工不能按工作鋪排計劃推進。但是,部門在施工前都會跟居民進行詳細的講解得到準許後才能進行施工,避免引起片區居民的誤會和衝突。
△正在建設的街心公園
城市價值提升向內街小巷延伸
" 人居環境整治和內街巷提升,就要用笨功夫一塊一塊磚來鋪、一米一米管網去做,堅決杜絕形式主義。"禪城區委書記劉東豪日前前往南莊鎮南莊村、張槎海口村和石灣社頭坊三個點實地進行走訪調研時曾如此表示。劉東豪強調,內街巷提升一定要慢工出細活,因為這關乎中心城區的功能與品質。
△老人民坐在家門口互相攀談,小巷子裡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佛山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任規劃師何雲也認為,內街小巷的整治,不僅是下水管和亂拉電線的整治,更重要的是讓居民的生活品質得到提升,這就要結合片區的特色去打造。
「每一個社區都有他們長久形成的特色,怎樣去塑造這個社區的特點,就要從文化方面適當考慮。當然我覺得文化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我們內街小巷的從基礎設施提升這部分來看,是一個比較短暫的、馬上能讓市民看到更加好的居住環境,令市民感受到幸福感。」
何雲認為,近年來禪城一直在推進的城市內街巷改造提升,成為城市升級的另一個重頭工作,這些內街巷的改造提升,不僅僅是基礎設施和城市規劃的提升,更是對本土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再現,她希望在基礎提升和特色塑造方面,禪城能夠在實踐中探索中摸索出一套有規可循的城市內街巷提升的微改造標準。
△沙塘社區根據社區的文化特色與建築特點進行的牆面繪畫
誠然,城市品質的提升不能急也急不來,要慢工細活、要「繡花功夫」,才能在尊重原有建築環境生態的基礎上,真正提升居民居住環境乃至生活品質,只有深入挖掘和升華內街巷的本土文化,才能為城市文旅產業提供發展空間。
據悉,禪城區第二批內街小巷改造提升項目預計年內動工,第二批包括華遠東路(魁奇路-綠景路)、陶博一路、北起張槎一路以南、南至季華二路等,共33條道路進行整治提升。
今天超過30萬人都在讀
剛剛!2019年"佛山脊梁企業" "佛山大城企業家"宣傳名單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