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
是個什麼?
鵝口瘡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狀為口腔兩側、上顎、舌頭上長出類似奶塊,稀粥殘渣的乳白色的斑膜。初期不會疼痛,也不影響孩子進食,鵝口瘡嚴重時會造成孩子吞咽困難、嗆奶、嘔吐、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甚至引起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如區分奶塊和鵝口瘡
如果發現舌面或者口腔黏膜上附著有乳白色的、像棉絮或者奶塊樣的東西,並且不容易擦掉,用力擦去,下面的黏膜出現潮紅、粗糙樣。
那麼寶寶就很有可能患了鵝口瘡。
得了鵝口瘡怎麼辦呢?
如果寶寶患了鵝口瘡,寶爸寶媽們不要太著急,鵝口瘡是比較容易治療的。
可嘗試使用以下方法進行治療:
1、用棉籤蘸些制黴菌素溶液塗於患處;
2、用2%—3%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液清洗口腔;
3、塗些冰硼散或者硼砂甘油。
每天塗2—4次,連續塗3——7天,一般即可治癒。
塗藥的同時要注意補充複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鵝口瘡容易復發,治療見效後(一般1—3天即可見效)應再堅持用藥3—4天,才能使孩子徹底好起來。
如果經過以上處理,鵝口瘡仍然不愈,建議去醫院就診。
如何預防鵝口瘡
當寶寶免疫抵抗力較差或菌群失調時感染了白色念珠菌就會容易患上鵝口瘡,預防鵝口瘡需要增強寶寶免疫抵抗力、杜絕致病菌傳播以及維持腸道菌群平衡。
杜絕致病菌的傳播
1、餵奶前、接觸寶寶前要充分洗淨雙手。
2、母乳寶寶要保持媽媽乳房及乳頭的清潔。
3、非母乳寶寶的奶瓶、奶嘴應充分清洗,並定期煮沸消毒。
4、餵奶後給孩子餵幾口溫開水,衝去留在口腔內的奶汁,防止病菌的滋生,繁殖。
5、嬰兒用的毛巾等物品要與成人分開,並及時煮沸或者曝曬消毒。
維持腸道菌群平衡
1、日常生活中儘量不使用消毒劑、奶瓶清潔劑。平時衛生只要用清水擦洗、晾乾就可以。不要刻意製造無菌的壞境。
2、母乳餵養的寶寶哺乳前,不要給乳房消毒,用溫水擦拭即可,寶寶吸吮乳頭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益生菌攝入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