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金融時代如何保護好消費者權益?數禾科技提出建議

2021-01-11 慧聰網
數字金融時代如何保護好消費者權益?數禾科技提出建議

各行各業都談數位化的大環境中,數字金融已經悄悄走入大眾的生活之中,不論是將傳統銀行服務搬到線上,還是與生俱來便具備數位化屬性的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服務,都在改變著大家的生活方式,帶來新的體驗。

行業的發展必然不會一蹴而就,數字金融領域亦有著種種困難需要克服。比如就消費者層面來說,如何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便是行業的重中之重。

《數字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踐與探索》發布

近年來,中國數字金融發展迅速,為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顯露出了一些行業性的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監管機構、行業企業等也一直在努力。

近期,在中國互金協會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與教育培訓委員會牽頭之下,聯合諸多行業優質企業共同進行調研調查、案例收集、意見整編後,《數字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踐與探索》正式發布。

數禾科技作為代表也參與了本書的編撰,並從當前科技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作用和影響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白皮書的發布,對行業來說將起到更好的引導作用,也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數字金融服務,進一步完善一個健康可持續的數字金融發展環境。


數禾科技的建議與看法

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新事物」,數字金融的發展勢頭尤為迅猛,而只有給予一定的約束與管控,才能讓這匹潛力無限的「黑馬」成為真正的「千裡馬」,持續釋放出價值。

與傳統金融行業一樣,數字金融必然需要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規約束與引導,在本次白皮書中,數禾科技便積極呼籲立法部門根據市場發展需求,出臺針對數字金融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消費者與經營者雙方的權利與義務。

從近年的趨勢來看,數字金融監管力度明顯加大,監管體系的完善為行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加上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規約束,則勢必為行業穩健發展提供更多的依託與保障。

需要了解的是,在消費者權益保護上,光靠監管與立法是遠遠不夠的,作為行業主體,相關企業能更加直接有效的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發揮作用。

而企業要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金融科技與安全教育便是兩大著力點。

數禾科技認為依託金融科技,可以有效從平臺保護消費者權益,為用戶構建一個安全的服務系統;而安全教育,則能提高企業員工在業務流程中的對用戶權益保護的重視,提升員工的法律意識,以此進一步為用戶提供有保障的服務。

數字金融發展勢頭迅猛,正不斷為消費者的生活諸如更多的活力。消費者權益保護如今越發受到重視,數禾科技也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為行業健康發展帶來更多賦能。

責任編輯:許慧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部分內容為網際網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網站內容涉及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焦點

  • 央行發布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 發揮好「減震器」和「舒壓閥...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李丹丹)為加快建立完善有利於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的機制,保護金融消費者長遠和根本利益,人民銀行制定並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 央行報告:數位技術對消費者金融素養影響整體正向
    本報記者 李暉 北京報導接受良好教育的金融消費者是金融市場穩定的基石。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發布《2019 年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簡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與2017年相比,消費者金融素養整體上稍有提升。教育、收入、地域、年齡和職業五個因素與消費者金融素養顯著相關,而數位技術對消費者金融素養的影響整體正向。
  • 邢會強:大數據時代個人金融信息的保護與利用
    大數據對既有的法律體系提出了挑戰,即個人信息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間的關係為何?金融消費者的定義究竟為何?這都需要做出理論和制度上的回答。關於金融消費者的定義,央行將購買、使用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自然人視為金融消費者。
  • 西北政法大學舉辦新時期消費者權益保護專題講座
    2020年12月18日至19日,「新時期消費者權益保護研討會系列專題講座」在西北政法大學成功舉辦,本次系列專題講座共分三場,由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主辦,陝西省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會、陝西許小平律師事務所、尚公(西安)律師事務所協辦。這次系列講座,多位學術界、實務界人士以及該校數百名研究生、本科生到會聆聽了講座。
  • 從格萊珉銀行到金融消費者保護,亞洲國家普惠金融五個典型案例
    普惠金融的概念由聯合國於2005年「國際小額信貸年」提出後,已為世界各國所採用。近十年來,全球和區域普惠金融聯盟相繼成立,建立起支撐普惠金融發展的強大網絡。從早期的格萊珉小額貸款模式,到現今東南亞國家在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獨特創新,亞洲在普惠金融領域的努力與嘗試可圈可點。
  • 江蘇發布消費者權益保護十大案例
    中國江蘇網訊 買了茅臺卻遭遇商家囤貨抬價,辦了套餐竟要支付「靚號」使用費,教育培訓班單方不準退費……遭遇類似侵權行為,消費者該如何維權?在今年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3月11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2019年度消費者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期望以此引導消費者積極理性維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也提示廣大經營者依法誠信經營,為營造良好放心的消費環境,服務保障消費推動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和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 微眾銀行微粒貸嚴打虛假APP 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
    (原標題:微眾銀行微粒貸嚴打虛假APP 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
  • 冬蟲夏草如何分辨?江西315消費者權益日諮詢現場教您識別真假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陳雪紅報導:「首先,它的草體非常長,最主要的區別是它有四隊足,環紋比較明顯、也有規律……」3月15日上午,在2019江西(南昌)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宣傳諮詢服務活動現場,省藥檢院工作人員正耐心給前來諮詢的群眾講解如何分辨冬蟲夏草的真偽。
  • 2019年315晚會主題 315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標語
    平時生活中,有些消費者買了東西過後自己的權益沒有保障,有時候買到假貨也是無處申訴,來看看2019年315晚會主題是什麼?順便分享些315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標語。  2011年 為消費者提供公平的金融服務。  2012年 消費與安全。  2013年 讓消費者更有力量。  2014年 新消法 新權益 新責任。  2015年 攜手共治 暢享消費。  2016年 新消費 我做主。  2017年 網絡誠信消費無憂。  2018年 共建秩序 共享品質。
  • 全渠道時代,品牌商如何抓住消費者?
    · 全渠道下,用戶數據分散、割裂,導致品牌商難以形成統一用戶畫像,如何統一用戶數據,加深用戶洞察是品牌商面臨一大挑戰。 · 在獲客成本上升的趨勢下,品牌商對於營銷ROI的要求越加嚴苛,如何提升投入產出比對於營銷鏈路各個環節提出挑戰。
  • 福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選擇正規渠道購買取暖器
    因具有發熱快、使用方便等優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但是在享受溫暖的同時,也不要忽視安全問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時尚頻道獲悉,為幫助消費者正確選購和使用室內加熱器產品,福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特發布取暖器消費提示。選擇正規渠道購買。
  •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基本特徵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消費者權益為特定保護對象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保護的消費者權益包括兩種:一是人身利益,即消費者對其生命、健康、名譽、安全等不受經營者非法侵害的權利;二是財產權利,即消費者所享有的財產在交易過程中不受非法侵害的權利。
  • 2020年第五屆時代金融金桔獎(上)
    時代周報社編輯部以「金融科技賦能新動力」為主題,由廣東時代傳媒集團主辦,時代周報、時代財經承辦的「第五屆時代金融金桔獎」匯聚各領域專家學者及企業創領者,使共創成為可能。在創意碰撞中汲取力量,成為行業人的靈感源泉,評選當年優秀的金融案例並給予充分的肯定,為金融行業的發展獻一份力量。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消費者權益考點
    消費者:指為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自然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維護全體公民消費權益的法律規範的總稱,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二、消費者權益日的起源   1898年,全世界第一個消費者組織在美國成立。
  • 數字經濟時代如何構建新金融安全體系?大咖們這樣說
    論壇上,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等三十多位嘉賓共同探討了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網絡安全、風險管理等熱點話題,為保障國家金融安全,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提出前瞻性的建議,為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的發展建言獻策。
  • 金融App無障礙研究報告發布,提出5大發展建議
    近期,一段老人獨自冒雨交醫保,因工作人員拒收現金而滿臉無助的視頻在網上流傳,這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資訊時代的老年人該如何獲得更多關懷。不久後,11月24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相關單位,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
  • 建議所有平臺對照自查整改
    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數字經濟正前所未有地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金融領域數位化轉型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擴大了金融服務覆蓋面,提升了金融服務效率,提高了風險防控水平。同時,金融數位化快速發展也帶來了網絡安全、市場壟斷、數據權屬不清、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問題,影響市場公平和金融穩定。
  • 希伯倫科技:數位化供應鏈促進金融科技服務模式創新
    「金融服務供給主體,無論是持牌金融機構,還是新興金融科技公司,都必須保護好金融消費者權益。」11月3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發文表示,要加強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持續監測,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隨著"數據"被列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跨入新時代。
  • 中信「動卡空間」首創權益分享 引領金融社交時代
    煙臺齊魯網3月12日訊 (通訊員 楊鴻遠)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APP客戶端正逐漸成為商業銀行的「新門戶」。 與購物、社交等領域具有單一應用功能的APP客戶端不同,商業銀行的APP客戶端在橫向整合銀行業務、行動支付等功能的同時,還在不斷地縱向延伸,如加入電子商務、生活服務類應用等。
  • 螞蟻井賢棟:遵從監管是金融科技行穩走遠的保障
    「我們深刻認識到,維護金融安全、防範金融風險是金融領域一切創新和發展的前提,螞蟻服務著眾多的消費者和小微企業,在維護金融安全、防範金融風險上,更應該提高安全水位,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規範要求自己。」這是螞蟻集團上市暫緩後,管理層首度對外發聲。井賢棟表示,中國金融科技是在國家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大時代下成長起來,螞蟻集團是受益者;發展離不開監管,監管是為了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