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侯兵兵 齊文峰 李小樂
B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arface antigen,HBsAg)為B肝病毒顆粒的外殼蛋白,其陽性多表示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本病例為一例HBsAg實驗陽性(弱陽性),但最終結果卻並不是HBV感染。具體經過如下:
案例經過
患者,女,26歲,於2020年8月28日,在我院體檢部進行入職前健康體檢,在檢驗科檢測項目主要包括: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B肝五項、愛滋病毒抗體、梅毒螺旋體抗體、C肝抗體、生化全套。結果如圖1、2、3:
圖1
圖2
圖3
由檢驗結果可知,該患者B肝表面抗原定量結果為0.11 IU/mL(陽性)、B肝表面抗體定量結果為16.83mIU/mL(陽性)、血清鐵3.5umol/L、血前白蛋白224mg/L,其他檢驗結果均正常。
案例分析
該患者表面抗原定量結果為0.11 IU/mL,其陽性程度可稱為弱陽性,並且同時B肝表面抗體定量結果也為陽性的情況在臨床檢驗工作中較少遇到,一般造成出現此種現象的原因多為標本自身原因(血清中有細小纖維絲存在)。
該患者為健康體檢患者,同時其肝功能均未見異常,其他化驗指標也均未見明顯異常,B肝病毒感染可能性較小。
於是,我們找到該標本(如圖4),經吸管輕挑後未見肉眼可見纖維絲,為防止細小纖維絲幹擾結果後將標本置37攝氏度孵育30min後將血清吸入EP管後經10000r/min離心5min後再次上機檢測B肝五項結果,複查結果一致。
圖4
此時,我們基本可以排除標本原因導致結果的異常。於是我們與患者本人進行聯繫,將實驗結果與患者進行溝通,並對患者近期身體狀況進行了解,交流過程中我們得知該患者由於抗體滴度較低在體檢前5天左右抗打了B肝疫苗。此時,我們似乎找到了原因,表面抗原弱陽性可能是由B肝疫苗所致。
後經我們進一步查閱文獻,發現因接種B肝疫苗導致B肝表面抗原一過性陽性的現象早已有相關報導[1-2]。於是,我們參考該類文獻,囑患者於1-2周後複查B肝表面抗原。患者於10天後再次檢測B肝表面抗原定量結果為0.01 IU/mL(陰性)。
所以,該患者體檢過程中表面抗原定量結果與B肝表面抗體定量結果同時為陽性的結果是可靠的,B肝表面抗原定量結果呈現陽性可能與B肝疫苗直接相關。
小結
雖然,HBsAg為乙型病毒性肝炎診斷的重要指標,其陽性多表示B型肝炎病毒感染。但是,在檢驗科日常實驗過程中,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時並不一定說明就有B肝病毒感染。
當遇到標本出現纖維絲、儀器故障、試劑被汙染等情況時實驗也有可能呈陽性;此外,B肝疫苗為純化重組HBsAg,在注射疫苗後可能會使HBsAg檢測呈陽性[2]。
因此,在我們日常檢驗工作中、在審核報告過程中,除了保證標本、儀器、試劑等因素無差錯外,還應保持警惕精神,遇到有疑問結果多查閱文獻資料,多與臨床醫生進行溝通,必要時我們可以親自與患者本人進行交流。
提示:儘量在疫苗接種2周後再進行HBsAg檢測,以排除B肝疫苗對HBsAg檢測的影響[1]。
【參考文獻】
[1]王菊英,劉瑤瑤,李鋒.新生兒B肝表面抗原陽性的確認及原因分析[J].中國免疫學雜誌,2020,36:1370-1373.
[2]劉華,王穎智,沈雲嶽等.B肝疫苗接種後新生兒B型肝炎表面抗原一過性陽性的研究[J].檢驗醫學,2015,30(11):1107-1112.
說明:本文為原創投稿,不代表檢驗醫學新媒體觀點。轉載時請註明來源及原創作者姓名和單位。
編輯:徐少卿 審校:陳雪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