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這似乎是一場無法預料、無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確實警告過。《唐山大地震——30周年紀念版》全景式記錄了當時人類面對自然災害時的種種表現,追溯了地震前後撲朔迷離的事實與現象,反思了人類在現代化過程中究竟應該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終極問題。
水面沸騰 魚兒極容易捕撈
唐山八中教師吳寶剛、周萼夫婦:1976年7月中旬,唐山街頭賣鮮魚的突然增多。他們只是奇怪,多少日子裡難得買到新鮮魚,為什麼今天特別多,而且價格非常便宜。「這是哪兒的魚?」「陡河水庫的。」賣魚人告訴他們,這幾天怪了,魚特別好打。「這一對夫婦當時怎麼也想不到,一場災難已經臨頭。幾天後,他們於地震中失去一兒一女。
蔡家堡、北戴河一帶的打魚人:魚兒像是瘋了。7月20日前後,離唐山不遠的沿海漁場,梭魚、鯰魚、鱸板魚紛紛上浮、翻白,極易捕捉,漁民們遇到了從未有過的好運氣。
空中騷動 失去「理智」的飛禽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長湖號油輪船員:據船員們目睹:7月25日,油輪四周海面上的空氣噝噝地響,一大群深綠色翅膀的蜻蜓飛來,棲在船窗、桅杆、燈和船舷上,密匝匝一片,一動不動,任憑人去捕捉驅趕,一隻也不飛起。
不久,油輪上出現了更大的騷動,一大群五彩繽紛的蝴蝶、土色的蝗蟲、黑色的蟬,以及許許多多螻蛄、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鳥也飛來了,仿佛是不期而遇的一次避難的團聚會。最後飛來的是一隻色彩斑斕的虎皮鸚鵡,它傻了似的立於船尾,一動不動。
同日,遷安縣商莊子公社有人看見,蜻蜓如蝗蟲般飛來,飛行隊伍寬100多米、自東向西飛,持續約15分鐘之久。蜻蜓飛過時,一片嗡嗡的聲響,氣勢之大,足以使在場的人目瞪口呆。
動物逃亡 老鼠倉皇奔竄
唐山地區灤南縣城公社王東莊王蓋山:7月27日,他親眼看見棉花地裡成群的老鼠在倉皇奔竄,大老鼠帶著小老鼠跑,小老鼠則互相咬著尾巴,連成一串。有人感到好奇,追打著,好心人勸阻說:「別打啦,怕要發水,耗子怕灌了洞。」
同時,距唐山不遠的薊縣桑梓公社河海工地庫房院子裡,那幾天有300多隻老鼠鑽出洞子,聚集在一起發愣。
撫寧縣墳坨公社徐莊徐春祥等人:7月26日,他們看見一百多隻黃鼠狼,大的背著小的或是叼著小的,擠擠挨挨地鑽出一個古牆洞,向村外轉移,一片驚懼氣氛。
敏感的飛蟲、鳥類及大大小小的動物,比人類早早地邁開了逃難的第一步。然而人類卻沒有意識到這就是來自大自然的警告。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一場毀滅生靈的巨大災難已經迫近了。
不可捉摸 大自然的警告
顯然,在唐山地震前,許多人都接收到了大自然的警告信號。但是這些信號具有「不唯一性」——天氣悶熱也會使雞犬不寧,連日多雨也會使井水突漲,人們也正是用最尋常的經驗解釋了那些「異常」。
這是人類的自責。然而人們常常忘了:人是社會的動物,即使在同大自然的鬥爭中,人也只是作為一個整體,才能顯示出他們的力量。
地震預警
地震前動物有前兆
震前動物有前兆,發現異常要報告。
牛馬騾羊不進圈,豬不吃食狗亂咬。
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
冰天雪地蛇出動,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豎耳蹦又撞,魚兒驚慌水面跳。
蜜蜂群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
聽三種聲音辨地震
專家黃相寧介紹,大地震來臨前,首先不是能感到震動,而是聽到發自地底的聲音。
一、如果聽到地下像有汽車開過去,就是有感地震,不必擔心。
二、如果聽到地下是坦克車、拖拉機的聲音,就是5級左右的中等地震,居住在抗震的房屋裡也不必擔心。
三、如果聽到地下狂風巨作,有獅子、老虎等野獸的吼叫聲、大樹的折斷聲,那是附近要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信號。聲音過後10秒左右可能發生大的地震,如果住在平房裡面要不帶任何物品馬上出來。如果住在樓房裡,就要趕緊到跨度小的地方,比如衛生間,樓門口、樓梯拐彎的那塊平臺,因為是澆築的,那裡比較結實。
地震一停馬上順樓梯下樓到開闊平坦處,絕不能坐電梯,因為大地震後還有餘震。
避震要點
遇地震一般勿跑動
地震來了市民該怎麼應對?震時是跑還是躲,我國多數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一般以不要跑動為妙。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開闊、安全的地方。
身體應採取的姿勢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儘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
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
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燈火,因為空氣中有易燃易爆氣體。
(責任編輯:王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