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沙坪垻區某公司,分管人事的領導(左)正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查看員工上班時間的聊天記錄 |
單位電腦監控:你在網上幹啥 老闆一目了然
單位電腦監控是否侵犯員工隱私法律尚屬空白
文/記者 敖祥菲 圖/首席記者 鍾志兵
按工信部要求,7月1日起國內新售電腦須預裝上網過濾軟體。其實,上網過濾軟體在生活中並不罕見,記者調查發現,打著維護網絡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機密洩露等旗號,不少單位都安裝了具備監控網頁、屏蔽網頁等功能的網絡軟、硬體設備,這意味著員工在電腦上的一舉一動都處於單位的監控中,一些私人信息也難以倖免。
因為公司監控員工上網、涉及侵犯員工隱私的糾紛隨之增多。知名網際網路律師遊雲庭指出,目前國內相關法律法規幾乎為空白。
網友發帖
聊天記錄被公司偷看
本月4日,某論壇上一條關於「公司竊取員工聊天記錄」的帖子被置頂頭條,引來數百網友討論被老闆監控聊天是否侵犯隱私的話題。
網友sala11發帖稱,自己是廣州某化妝品連鎖品牌的員工,一次,她和一同事上班時間在聊天工具上談論公司某部門經理,「發洩一下怨氣和怒氣」,一個多月後sala11和同事被老闆辭退。據稱,老闆的辭退依據正是她們的聊天記錄。她們猜測偷看聊天記錄並向老闆告狀正是某部門經理所為。
sala11除了在某網發帖「洩憤」外,還採取了法律手段,她表示自己已向當地公安部門報案。
當事人回應
博客曬聊天記錄截屏
4天後,sala11帖子中提及的部門經理鄭先生在某網開博客,承認自己從伺服器截獲sala11和同事的聊天記錄,並在博客放了聊天記錄的一段截屏。
鄭先生在博文中表示:「若不是你們慫恿離職同事糾纏公司,並主動提供對公司不利的信息,我做夢都想不到要去關注你們二位。」
記者隨後聯繫上鄭先生,鄭先生承認通過公司的監控網絡軟體,偷看了同事的聊天記錄。鄭先生說,很多國內外公司為了防止商業機密洩露都監控員工運用公司內部網絡進行的一切網絡活動。「我認為上班時間私人聊天就是違背職業道德,公司有權監控。」
談及在博客上放聊天記錄截屏的行為,鄭先生辯稱是對前同事在某網上損害公司和個人名譽的反擊。
監控
走訪十餘家單位
9成裝有監控軟體
現在,很多白領一天的工作是這樣開始的:啟動電腦,登錄聊天工具、MSN或飛信,打開郵箱收發郵件,點開搜狐等網站瀏覽新聞,淘寶上購物、開心網上「種地偷菜」……當你忙得不可開交時,這一切可能一覽無餘地暴露在老闆眼皮底下。
多數單位有監控行為
記者在一款功能強大的網絡監控軟體網站上了解到,該產品已開發出第六代升級版,其最新客戶中有重慶的近十家單位,包括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
記者向我市十餘家企事業單位了解是否有監控員工運用電腦情況,九成被調查單位都對員工電腦採取了或輕或重的監控措施。
看新聞打遊戲都能監控
北京某事業單位網絡管理人員稱,該單位從去年起就花1萬餘元在全局運用一款名為「網路崗」的專業網絡監控軟體產品,該軟體能每過幾秒對區域網內電腦進行截屏,誰在看新聞、發郵件、打遊戲,全都按時間順序一一呈現。
可監控員工聊天記錄
我市一房地產公司網絡工程師介紹,該公司的網絡控制工具為硬體設備,以前員工上班時間訪問無關網頁、應用佔據太多流量,嚴重影響公司財務軟體、辦公平臺等應用,如今,該公司可屏蔽掉那些與工作無關的網頁。
事實上,在上述企事業單位安裝的網絡軟體、硬體的功能中,都包括監控聊天工具這一功能,對於是否會侵犯員工隱私,網管人士說,一般情況下不會去監控員工的聊天記錄。
潛伏
躲避網絡監控
白領亮出3G
上網行為被單位監控,白領們也「發明」了眾多反監控方法。
對策一:用3G上「私網」
重慶某單位員工昨日說,現在3G網絡越來越發達,他們單位的同事正籌劃辦張電信包年的3G無線網絡卡,牽扯到自己私事的時候就拔掉單位網線,用3G上網卡上網,「私聊就不走單位的網絡。」
對策二:卸載軟體客戶端
某公司網管介紹,「網路崗」有個特點,不在區域網的每個電腦安裝客戶端軟體伺服器電腦就無法監控聊天記錄,如果想自己的聊天記錄不被監控,員工可把客戶端的軟體卸載。「不過這不是長久之計,老闆若發現長期沒有你的聊天記錄,一定會識破你的把戲。」
對策三:購買新興軟體
記者昨日還了解到一種高科技的反監控方法:「公私分明」的聊天記錄軟體,即員工聊公事的話就點擊「公事」按鈕,單位可記錄並監控,員工需要聊私事則點擊「私事」,單位便放棄記錄。業內人士介紹,這個方法需要單位的認同才行。
對策四:更改MAC地址
一位電腦高手透露了一種「終極對策」:監控軟體的原理其實就是識別IP位址,但由於識別IP有一個問題:很多單位是隨機分配或者人為隨意改變的,如果出現這種問題,監控系統就和MAC地址綁定,因為一般情況下,MAC地址是不可以被更改的,但現在很多軟體可以更改這個地址,這就可以躲避監控。
員工態度
被監控就是不被信任
一項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3000多名網友中,超過九成的網友會在上班時間上網聊天,其中有24.1%的網友表示自己或朋友有被監控的經歷。超過六成的人認為,被監控就是不被信任,就意味著被侵權。
昨日,我市某建築設計單位員工陳先生稱,自己所在單位涉及到政府的一些規劃成果、資料等機密,單位監控無可厚非。不過,我市某公司從事公關工作的小白有不同的看法:「我們經常在網上跟客戶溝通,這些都被公司監控當然不舒服了,因為每個人跟客戶聯絡感情的方式不同嘛。」還有不少企業員工表示,知道被監控就少上網聊天、聊天少說隱私。
專家說法
監控可以 請事先告知
單位監控員工上網行為是否違法?公司無意監控到的員工隱私是否侵權?知名網際網路律師遊雲庭認為,辦公電腦所有權屬於公司,公司為員工上班支付了相應的薪酬,理論上公司對員工在上班期間的信息交流是有權監控的;不過,公司也該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來完善監控事宜,例如只能由特定權限的人來查看信息,並且不能隨意擴散。他還表示,目前國內相關法律法規幾乎為空白。
浙江澤大律師事務所周辛藝律師則認為:「從法律上講,公司監控員工的電腦是不合法。該行為已經侵犯了員工個人隱私權。」
而陝西華秦律師事務所胡榮彬律師表示,老闆監控員工聊天記錄是否侵犯隱私權,要看監控行為是否事先告知員工。有的公司出於保密或者管理的需要,記錄員工上網情況,控制企業內部網絡活動,如果事先給員工明示,查看員工聊天記錄並不屬於侵權行為。員工在知道的情況下,其上網行為視做願意接受公司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