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胳膊上綁定一隻手錶大小的儀器,自身的體溫數值會立即顯示在市場監管部門的監控網絡終端上。4月25日,記者從北京市場監管部門了解到,目前全市正在對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部分單位食堂從業人員開展智能溫度計安裝使用工作,包括廚師、與食品原料和食品成品直接接觸的配菜、保管以及運輸人員,需隨身佩戴智能體溫計。
通州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為餐飲企業加工人員安裝智能體溫監測器。通州區市場監管局供圖
通州區市場監管局共發放了2883部智能體溫計至轄區內590家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部分單位食堂。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被監測的企業需開通數據監控平臺,詳細輸入需佩戴員工的基本信息,將智能體溫計與佩戴者的手機進行匹配綁定,隨後將感應器通過束帶固定在佩戴者的上臂,佩戴者的體溫數值立即顯示到了數據監控平臺的電腦屏幕上。
順義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央廚房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所有接觸食品的從業人員均全部佩戴;除工地食堂、學校食堂、醫療機構食堂和養老機構食堂以外的單位食堂中,從事炒菜、涼菜、面案三個工種的廚師必須佩戴。順義區成立了區局、市場所和智能體溫計使用單位三級網絡平臺,詳細指導使用單位完成註冊、監測、網絡上傳等環節,督促使用人員正常佩戴和使用,鼓勵24小時佩戴。並建立每日體溫計使用情況信息報送制度,及時通過管理員帳戶從電腦和手機客戶端掌握轄區內餐飲服務單位智能溫度計的使用和進展情況。全區共104家相關單位,共計1228人需要配備智能體溫計,目前已發放920個。執法人員可登錄北京市智能體溫監測與預警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控餐飲從業人員體溫情況。
執法人員在北京市智能體溫監測與預警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控餐飲從業人員體溫情況。通州區市場監管局供圖
門頭溝區市場監管局前期已為重點餐飲企業配備292個智能體溫計,並指導從業人員正確安裝、佩戴和使用。為了打消從業人員的顧慮,執法人員建立了臨時智能體溫計工作群,通過遠程連線的方式進行「把脈問診」,發揮年輕執法人員視頻處理的特長,設計製作科普小視頻,指導食堂管理員完成操作。對於網絡溝通實在無法解決的特殊情況,工作人員前往餐飲企業上門服務,進行面對面指導安裝,並告知餐飲單位負責人,佩戴者每日至少監測4次體溫,每次間隔大於2小時,鼓勵持續佩戴、連續監測,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連續性。
此外,豐臺區市場監管局將一些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後廚「360°無死角」的網絡視頻接入局指揮調度中心。為有效解決豐臺區內餐飲數量大、規模參差不齊、涉及從業人員多等問題,該局還與企業協作推進智慧監管「新模式」,除了協助餐飲單位了解復工疫情防控要求、提高主體責任意識、幫助企業真實了解其員工活動軌跡、公示餐廳員工健康信息「二維碼」外,還建立了「就餐人員追溯二維碼」:通過不觸碰、即掃即查方式,電子化統計顧客相關信息,既有效保護進店人群個人隱私安全,也實時掌握進店顧客總體情況,消除了進店紙質登記繁瑣、排隊現象。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丁天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