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萬餘臺可佩戴智能體溫計 英視睿達助隔離人員體溫實時監測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發放萬餘臺可佩戴智能體溫計 英視睿達助隔離人員體溫實時監測

中新網北京4月10日電 (陳杭)通過研發體溫實時監測與管理系統、發放11700餘臺智能體溫計,北京英視睿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視睿達」)上線大數據監測平臺,已自動識別了多例體溫異常記錄和發熱症狀。

英視睿達董事長尹文君10日在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提到以上內容。

疫情發生以來,英視睿達和北京微芯邊緣計算研究院針對居家隔離等重點人群體溫監測需求,從大年初二開始就組建了聯合科技團隊開展應急攻關。在短短的6天時間內,成功研製出「新一代超微型體溫實時監測與管理系統」,溫度測量誤差小於0.1度,且體積小、功耗低、易於佩戴,可以實時精準的連續採集體溫信息。佩戴者通過手機就可以很方便的看到自己的體溫日常變化狀況,並可有效的避免交叉感染。

據尹文君介紹,「新一代超微型體溫實時監測與管理系統」迅速上線、穩步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截至目前,聯合團隊積極配合市教委、市經信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委、市商務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監獄管理局等8個政府部門,面向餐飲、家政、美容美髮等重點人群以及隔離人員,已經累計發放了11700餘臺智能體溫計,每天佩戴日活率達到80%以上。

隨著智能體溫計設備的推出,大數據監測平臺也同步上線,可以同時支持10萬人以上的並發需求,為管理部門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尹文君稱,系統建立了三級閉環篩查反饋體系,做到提前預警、精準施策,及時切斷疫情傳播途徑,提升管理效率。佩戴者每天利用智能體溫計進行體溫連續監測,提升個人的健康安全感;系統平臺自動篩查體溫異常信息,一旦發現體溫異常情況會在第一時間內將相關信息發送給佩戴者,提醒其關注身體狀況並持續跟蹤;對於已經核實確認的發熱人員,則進一步通知其和主管單位對接及時安排門診。

平臺上線以來,已經自動識別了多例體溫異常記錄和發熱症狀,做到了早發現、早預警、早防控。

尹文君提到,圍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發熱門診需求,快速組織捐贈了智能體溫計平臺,助力雷神山醫院提升精準防控水平。(完)

相關焦點

  • 智能體溫監測預警系統方案開發
    八、智能體溫監測預警系統應用場景  正文  一、智能體溫監測預警系統方案介紹  智能體溫監測預警系統解決方案——具備實時精準測體溫、佩戴口罩識別、預警和追蹤高危人群等功能,人臉識別針對未穿戴口罩人員面部畫像,利用疫情防控平臺進行人臉識別,鎖定人員信息,進行精準管控。
  • 北京免費安裝智能體溫計,遠程監控餐企加工人員體溫
    4月25日,記者從北京市場監管部門了解到,目前全市正在對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部分單位食堂從業人員開展智能溫度計安裝使用工作,包括廚師、與食品原料和食品成品直接接觸的配菜、保管以及運輸人員,需隨身佩戴智能體溫計。通州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為餐飲企業加工人員安裝智能體溫監測器。
  • 高考考生要提前14天測量日常體溫監測身體健康狀況
    會上,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相關負責人透露,針對今年高考,已經制定了細化的操作流程和指導措施,要求考點入口處設體溫檢測點,對所有進入考點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同時設置涼棚和體溫異常者復檢室,供待檢和復檢人員等候使用。低風險地區的考生進入考場前要佩戴口罩,進入考場就座後,可以自主決定是否佩戴口罩;備用隔離考場和中高風險地區的考生,要全程佩戴口罩。
  • 智能體溫監測儀亮相菏澤火車站
    2月1日,菏澤市開發區引進的智能體溫監測儀亮相菏澤火車站。據介紹,該儀器主要是熱成像原理,可以在流動的人群當中監測和追蹤高溫個體,有效的避免檢測人員和被檢測人員的交叉感染。該儀器的投入使用,提高了旅客的出站速度,同時減輕了檢查人員的勞動強度,提升了監測效率。記者了解到,菏澤火車站只留一個出站口,其他出口全部封閉。進出登記,測量體溫。
  • 雲南高考生 體溫低於37.3℃方可進考點!紅碼須隔離14天……
    如乘坐計程車或網約車赴考點,提前預約車輛,乘坐時在後排落座並全程佩戴口罩,下車後應及時做好手衛生;如考生乘坐公共運輸工具赴考點,全程佩戴口罩,可佩戴一次性手套,並做好手衛生。途中儘量避免用手接觸其他物品,與周圍乘客儘可能保持安全距離;如乘坐班車赴考點,宜全程佩戴口罩,保持開窗通風、分散就座,途中避免在車上飲食和用手接觸其他物品,下車後做好手衛生。
  • 今年高考考生體溫低於37.3℃方可進考點,每個考點至少3個備用隔離...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依據國家衛健委的要求,今年高考參與組考、監考環節的工作人員和考生,要提前14天進行日常體溫測量和身體健康狀況監測,做到每天體溫測量並記錄。考試前,考生要做好自我健康監測,確保考試時身體狀況良好,提前準備好口罩、手套、紙巾、速幹手消毒劑等防護物資。
  • 考生體溫高於37.3℃ 經研判評估到備用隔離考場考試
    所有考務人員實行清單式管理,自6月23開始進行健康監測,考前3日內出現發熱等相關症狀者安排備用工作人員替換補位,考試期間清單外人員不得進入考點。  考點入口處設置體溫檢測點,對所有考生和考試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同時,設置涼棚和體溫異常者復檢區域,供首次測溫不合格人員休息等候和復檢使用。  各考點按照每10個常規考場配備1個隔離備用考場,且每考點不低於3個備用隔離考場的要求進行設置;備用隔離考場與常規考場分離,相對獨立設置,並設專用防疫通道,與正常考生入場通道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 5G、AI紅外體溫檢測儀紛紛上陣抗疫,工信部:每日產能超萬臺
    據廣東移動方面透露,「5G+紅外」測溫應用可實現對多人同時掃描,紅外精密溫感探測儀在距離10米處就開始探測,可以記錄被測人員的頭像圖片及對應體溫,實現24小時全天候監測。「5G+紅外」測溫信息化應用一般都是放在閘機、出入口,「具體擺放位置要看用戶的要求。」
  • @高考生 體溫低於37.3℃才能進考場!今年高考,四川將採取這些措施
    考生及監考人員是否需要佩戴口罩?高考評卷工作又是如何安排?1今年我省普通高考報名人數67萬餘人四川省出臺了《四川省2020年國家教育考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方案》,明確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組考工作中相關防疫要求。
  • 迷你智能體溫計隨時測體溫?讓醫學大...
    74.5%~76.4%英國諾丁漢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他們研發了一種人工智慧系統,讓計算機通過「自學」各種醫學指徵和數據,來預測患者的心臟病發病風險,準確率高於人類醫生。美國心臟病協會預測指導方針的準確率在72.8%,而4種人工智慧方法的精確度在74.5%~76.4%間。其中準確率最高的一種機器學習方法,還降低了一定的錯誤預警率,相當於在8.3萬名患者中額外挽救了355人的生命。「能取代醫生嗎?
  • 國家衛健委:高考考生要提前14天測量日常體溫監測身體健康狀況
    針對考點、考生、工作人員的考前準備,考生的防護要點,考場防疫、消毒與防護以及考試過程中應急處置等方面,國家衛健委制定了細化的操作流程和指導措施,包括以下關鍵舉措。一是人員的健康監測。對參與組考、監考環節的工作人員和考生,要求提前14天進行日常體溫測量和身體健康狀況監測,做到每天體溫測量並記錄。二是異常狀況的評估制度。
  • 考生考前14天應每天測量記錄體溫
    全國將設考點7000餘個、考場40萬個,安排監考及考務人員94.5萬人。2020年高考是今年首場國家教育考試,也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一次高考,相關部門將進一步細化高考防疫舉措。試卷運轉全程視頻監控 高考難度保持相對穩定「今年高考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範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有組織的集體性活動。」
  • 可測體溫的咕咚F4智能運動手錶體驗
    尤其是「跳繩」,平時沒時間戶外或健身房不要緊,一根跳繩就可解決問題。而F4直接把普通跳繩變智能,鍛鍊時不用再自已計數了,心率、消耗、數量都可以直觀的顯示出來。當然咕咚F4最大的特色還是在於能實時測量體溫。要知道今年是特殊的年份,時下疫情仍未徹底消散。能測體溫的手錶無疑在日常出行中可謂剛需。
  • 後疫情時期,體溫監測應用賦予可穿戴設備市場新機會
    每個人上班、回家或是進出公共場合時都要測量體溫,這讓人們對體溫的關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紅外額溫/耳溫槍市場炙手可熱的同時,越來越多的製造商開始關注或嘗試在手錶、手環乃至耳機等可穿戴設備上增加體溫監測功能,這無疑給可穿戴設備市場賦予了新的機會。
  • 內蒙古要求考前14天監測體溫
    考生應準備好相關證件,憑有效身份證、《準考證》《座位通知單》按照考點的安排引導進入考點考場,並主動接受工作人員按規定進行的體溫測量、身份驗證與安全檢查。考點統一配發中性筆、筆芯、直尺、橡皮、文具袋,考生不得自帶上述文具。根據考試科目需要,考生可攜帶2B鉛筆、圓規、三角板、削筆刀及用於密封自命題科目小信封袋的膠水(膠棒)等必要考試工具。
  • 紅外熱成像儀體溫檢測站好防疫最後一道崗
    紅外熱成像儀體溫測試系統的優點明顯:遠距離、非接觸、多目標,適合機場、地鐵、鐵路及樓宇入口等。其意義在於前期篩查,主要用於在人群中發現疑似發燒人員,進一步進行精確的體溫測量及後續檢查。目前,全國很多城市的人流密集區域,包括機場、地鐵、火車站等,都陸續配套了紅外熱成像儀,很多該產品的生產企業的訂單已經處於爆倉狀態。
  • 綠碼、14天連續體溫監測...雲南對考研這些事進行了明確
    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於12月26日至27日舉行,考研準考證提前至12月10日列印,針對考生是否需提前核酸檢測,考場是否需要佩戴口罩等問題,12月9日雲南省招生考試院發布了《致雲南省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的一封信》對這些事情進行了明確。
  • 綠碼、14天連續體溫監測……雲南對考研這些事進行了明確
    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於12月26日至27日舉行,考研準考證提前至12月10日列印,針對考生是否需提前核酸檢測,考場是否需要佩戴口罩等問題,12月9日雲南省招生考試院發布了《致雲南省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的一封信》對這些事情進行了明確。
  • 考研還有不到20天,多地下發通知!河南:考前14天需測體溫並記錄
    山西:考前14天監測體溫 儘量不出省近日,山西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發布考生須知,要求考生如實填寫12月12日至25日的體溫監測表,並須在12月26日上午參加第一場考試前交給工作(監考)人員,考前14天內儘量不出省。
  • 玻璃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體溫計 這樣使用才正確!
    體溫計是一種具有保持顯示最高體溫功能的溫度計,又被稱為「醫用溫度計」。常用的體溫計種類有玻璃體溫計、電子體溫計和紅外線體溫計。三、紅外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是通過紅外線來進行體溫的測量,多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種。紅外線體溫計測溫,相對安全、準確,適合老人、兒童、醫院和家庭使用。居家自我防護,用人體紅外體溫計測量體溫為何不準?甚至無法顯示溫度數據?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許多市民在使用該儀器時遇到困惑,發現部分測量數據存在較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