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爾蓋華星A8RTK價格-捷創力測繪
GPS的持續運行,知乎?
該引文稱讚他們「自引入無線電導航50年以來,在安全有效的導航和監測航空飛行和空間飛船方面的重要的研發成果。伊萬·蓋亭(IvanGetting),航空航天公司的名譽總裁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建立了全球定位系統的基礎,改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遠距離無線電導航系統。布拉德福德·帕金森,史丹福大學航空航天學教授,於20世紀60年代初構思了目前的衛星系統,並與美國合作開發。帕金森從1957年到1978年在服役21年,並以上校軍銜退休。全球定位系統開發者羅傑·伊斯頓(RogerL.Easton)於2006年2月13日獲得國家技術獎章。弗朗西斯·凱恩(FrancisX.Kane)(美國退役上校),於2010年3月2日在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的拉克蘭基地(LacklandAFB)被選入美國航天和先驅名人堂。
大多數接收儀都有其跟蹤算法,所以有時也稱為跟蹤儀,該算法整合在不同時間收集到的多組衛星測量數據,同時利用連續的接收儀位置彼此都很接近的這樣的特點
這意味著的安全精確定位服務完全可用。1996年,美國總統比爾·認識到全球定位系統對民用和用戶一樣的重要性,發布了一項政策指令[52]宣布全球定位系統為兩用系統,並設立機構間全球定位系統執行局(IGEB)將其作為國家資產進行管理。1998年,美國副總統戈爾(AlGore)宣布計劃升級兩個新的民用信號全球定位系統,以提高用戶的精確度和可靠性,特別是在航空安全方面。2000年,美國國會批准了這項工作,稱之為「GPSIII」。2000年5月2日,由於1996年的命令,「選擇性誤差」政策被中斷運行,從而民用用戶可在全球範圍內接收非降級信號。2004年,美國與籤署了一項協議,建立了全球定位系統和歐洲伽利略系統的合作關係。
在一組測量數據被處理之後,跟蹤儀預測相對於下一組衛星測量數據的接收儀位置。當收集到新的測量數據時,接收儀使用加權方案將新的測量數據與跟蹤儀的預測相結合。從而,跟蹤儀可以提高接收儀位置和時間精確度,排斥低質量的測量數據,以及評估接收儀的速度和方向。
並公開徵求公眾意見,但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要求LightSquared公司與全球定位系統社區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去測試全球定位系統,並確定由於LightSquared公司的地面網絡信號功率較大而可能出現的問題。直到2010年11月,全球定位系統社群才LightSquared公司(以前是MSV和SkyTerra)的申請,當時LightSquared公司正在申請修改其地面組件(ATC)的授權。這份文件相當於請求在地面的同一頻帶內運行幾個數量級的更多的功率,其本質上是重新利用了原本應是空間信號的「安靜鄰域」,將其等同於蜂窩網絡。2011年上半年的測試表明,低於10的頻譜對於全球定位系統設備的影響是很小的(只有不到1%的全球定位系統設備受到影響)。
跟蹤儀的缺點是速度或方向的變化只能延遲計算,並且當兩個位置測量之間行進的距離低於或接近其隨機誤差時,所推算出的方向變得不準確。全球定位系統能夠通過測量接收信號的都卜勒頻移來計算更精確的速度值。[68] 更先進的導航系統會使用額外的傳感器,如羅盤或慣性導航系統做為全球定位系統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