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各種保健品的營銷也層出不窮。人參、海參、蟲草、阿膠、三七、黃芪等等,一個個原本是作為中藥材的藥物,都被當成了保健品。在健康營銷的洗腦下,人們認為要保持身體健康,就要吃各種補品、要吃各種保健品才行,這真是大錯特錯。
黃芪泡水能長期喝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冒昧的問一句:你為什麼要用黃芪泡水喝呢?而且還要長期泡水喝?
黃芪泡水,有效成分很難滲出。
作為中藥材的黃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黃芪的根,嚼之有豆腥味兒。
中藥典籍記載的功能與主治:補氣固表,脫毒排膿,利尿生肌。主治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宮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癒合。
黃芪在中藥典籍記載的使用方法是研末吞服或者煎服。
所有的中藥材,除了少部分藥材需要先煎或者後下的藥物,通常熬煮時間在5分鐘到15分鐘之間。
黃芪的有效成分如:毛蕊異黃酮、3-羥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黃芪皂甙等,水溶性很差。
所以黃芪泡水,很難把有效的藥用成分提取出來,用黃芪泡水喝,實際上是一種中藥材的浪費。
是藥三分毒,藥物使用要有嚴格的依據。
我們要明白三個問題:
黃芪是一味中藥,是藥三分毒,不可以亂吃。藥是治病的,一個藥方對應一種病症。雖然藥書上寫了黃芪的功能和主治,但是你怎麼能確定,你得的這種病就是黃芪治的這種病呢?中藥應用,一方面要嚴格控制用量,一次用多少克,一天幾次?另一方面要嚴格控制用法,是單獨使用,還是和其他藥物一起使用?經過以上兩點粗淺的分析,就可以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黃芪作為藥物,有嚴格的用法用量要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泡水喝也不是黃芪的服用方法,黃芪的有效成分用水是泡不出來的。
既然藥物不能盲目使用,為什麼網上流出來的各種泡枸杞、人參、蟲草等養生習慣呢?
就是被各種營銷噱頭,收了智商稅。
我跟大家提兩個問題:
大家可曾聽說周邊的哪個醫生,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經常吃什麼東西,比如人參,蟲草,三七粉,或者是黃芪等等,來保持身體健康呢?在農村老家,叔叔輩、爺爺輩的老人,他們是靠吃哪些所謂的保健品,活到七八十歲的高齡呢?就我自己的爺爺、奶奶、姥姥,都活到了70多歲的高齡,他們什麼保健品也沒有吃,更不用說什麼「保溫杯裡泡枸杞」泡黃芪什麼的。
從記事起,我聽到的最多的就是三年大饑荒給他們的深刻記憶:吃樹皮、吃草根,一大家子人吃飯,鍋裡面連個油花都沒有……基本是這樣的生活條件,也並不妨礙他們能夠健康長壽。
因為醫務工作者對健康知識非常了解,所以他們都秉承著健康的生活方式:吃飯八分飽,飲食多樣化,什麼都可以吃,什麼都不要多吃;
還有極其謹慎的治療方案:能不吃藥就不吃藥,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打點滴……
作為一名執業藥師的我,有著和所有醫生一樣健康理念:少葷多素,低油少鹽,蔬菜水果足量,少吃主食,牛奶和雞蛋可以稍多,多運動。堅持做到這些,就足夠可以維持一個健康的身體了。
黃芪泡水能長期喝嗎?
不能。我們要維持一個健康的身體,不是要吃什麼才健康,而是不吃什麼就能夠健康。
我想起了我曾經的一名中學老師,他批評我們的時候,用到了一個極其刻薄而又形象的名詞——造糞機。
你們這些造糞機,天天不學習,就光造糞,對得起你們爹媽嗎?
雖然很刻薄,但是客觀來說,人根本上不就是一個造糞機嗎?只不過在「造糞」的同時,每天還要幹一些有意義或者是無意義的事情。
每天進食各種食物,然後經過消化、吸收、再排洩,有著和機器一樣的流水線。
對這樣的一部機器,該怎麼維護和保養,讓他延長它的使用壽命呢?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有一個明顯的答案:讓這部機器運行平穩,多進食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材料,運轉的時間越短越好,尤其是不要讓這個機器每天24小時滿負荷運轉。
就像小汽車一樣,當越野車開,其使用壽命要遠遠要短於當作老人車來開。每天大魚大肉、菸酒不離手、吃大量保健品、長期熬夜,不就是開著小汽車去越野嗎?
要延長造糞機的壽命,就要不要經常讓他運行,讓它運行的時間越短越好,這是科學依據的,依據就是細胞自噬。
日本一名科學家對細胞自噬機理的闡述,獲得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就是在一定條件下,細胞會吃掉自己,在什麼地方吃呢?先治療我們身體不重要的部分、壞的部分。
這個研究成果,可以指導人們形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斷食、輕斷食、低碳水等。
我們再回頭看一下村裡的老人,很多人長年都是飢一頓飽一頓,卻能夠健康長壽,很可能就是細胞自噬的原因。如果讓他們每天三餐飽食,每天都能夠吃上肉,再抽上煙喝上酒,他們不斷不能夠健康長壽,很可能會早早的得上三高等慢性病。
這項研究成果,也為我們大部分中國人提供了另一種健康的思路:不是吃什麼而健康,而是不吃才更健康、儘量少吃才健康。
希望朋友們在關注健康的時候,有任何的計劃,比如說要吃什麼保健品,或者說準備斷食,一定要先諮詢醫生,得到專業醫生的首肯以後,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斷食雖好,不能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