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門檻轉行、百分百就業?一群年輕人正在追捧Python

2021-01-08 齊魯壹點

李楠打算年底換份新工作,Python方向的、純軟體崗位,發揮空間更大的全棧開發工程師就很不錯,目標月薪一萬二。這使得他在今年下半年開始系統學習Python。因為本科是計算機專業,期間也自學過Python這門語言,李楠選擇了繼續自學。

學Python真的有用嗎?

「當然有用啦,沒用誰去學它啊。」今年24歲、剛剛畢業一年的李楠這麼說。

目前他在一家智能硬體公司做嵌入式開發軟體工程師,月薪一萬,工作是「往硬體裡面寫軟體」,他覺得太枯燥了。「代碼都是寫好的,基本是複製粘貼。」這些從其他項目組移植過來的代碼,最多偶爾增刪幾個功能,他從沒有做過從0開發的項目。

日復一日地,他稱之為,「這鳥工作」。

有本科學習基礎會不會是一種優勢?「大家都是人,沒啥優勢。」李楠回答說,他此後也一直堅持這個觀點,「只不過大學選了不一樣的專業而已,一個選擇決定不了命運,還得看你學得怎麼樣。」

這是一個會讓大部分想要通過學習Python轉行的人感到振奮的答案。雖然現實好像並沒有這樣樂觀。

不管你有沒有注意到,學Python正在成為一種熱潮。

目前還很難找到一個公允的數字來說明學習Python的人數具體在如何增長,但人們可以感知到的是,朋友圈如果出現與軟體學習相關的知識付費課程,那一定是9.9元起的「Python入門」。不僅如此,在百度搜索「Python」,也至少要划過五條Python學習機構的廣告才能看到它的詞條。並且,每隔一段時間這些廣告就會變換一輪。

在那些廣告中,Python被描述成了一把神奇的鑰匙——它能讓對計算機語言一竅不通的人,在數月之內開啟一扇大門,門後是無數高薪、體面、潛力無窮的工作機會。

90%的轉專業人群

2017年,學習土木工程的宮德專科畢業。對口工作需要他長期紮根在塵土飛揚的工地,一年365天只有過年的時候在家。他不喜歡,他內心嚮往的是程式設計師。

「可能就是在電影裡和生活中都覺得,寫程序的人好像挺牛的。」宮德說,他最有感觸的一部電影是《黑客帝國》,提到它的時候聲音都會比平常激動些。他甚至認為,這種激情不是單純來源於工作或者錢,男生對於這種寫東西的技術有一種成就感,他覺得很有意思,對這份工作動了心。

「但是我當時就知道,我不可能做開發。因為做開發太難了,而我自己沒有基礎。」在對這個行業了解一番後,他給自己下了這樣的定論,並把門檻更低的軟體測試作為目標。不僅如此,他認真調研了當地的培訓機構,把學時、費用都摸透了——最後沒有報名。

「三個半月、兩萬塊」,剛剛畢業的他捉襟見肘,也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最後迫於壓力、作為一名測量人員跟著表哥去了青海一處高原參與挖隧道。但不到一年他就被確診為胸膜炎,醫生告誡他,如果持續在塵土環境中作業很可能引發二次感染。

這次不得不轉行的機會到來後,他沒有立即奔向軟體測試,而是老老實實把老家所有工作都看了一遍——最後還是選擇去那家軟體培訓學校報名。脫產學習也無所謂,他有些積蓄支持自己的興趣了。

事實上,一家Python培訓機構的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在這個行業,90%以上的人都是從其他專業轉來的。而即使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往往在學校期間沒有意識,畢業之後轉行,這才發現其他工作也並不好做,不如做回現在最主流的信息產業。

另外幾位受訪者也有相近的特點。作為學習Python的新手,他們過去與這門語言幾乎沒有交集,更沒有受過正規、系統的計算機專業教育。他們還有另外兩點共性,一是對現狀不滿,二是對IT技術工種懷有美好想像。

李豐決定學Python的過程就幾乎與此如出一轍。95年出生的他先是在一家大地產公司做銷售助理,這份文職工作很簡單,只需要他每天將銷售數據統計成表格發給銷售主管,並錄入公司的內部系統。但因為收入極其不穩定,手握關係的舅舅讓他辭職,並將他安排進了一所小學做體育老師。

「但我不是特別喜歡學校那種(工作)氛圍,我還是喜歡年輕人比較多的地方。」他說。另外,因為是關係戶,他也有很大的心理壓力。最後這份工作只做了一個星期,他就擅自離開了。這當然激起了父母的不滿,但拗不過李豐說「那不是我想要過的生活」,也就只能作罷隨他。

在這之後,李豐想起了一位做前端開發的朋友曾告訴他,對方的工作朝九晚六、月薪12k。朋友說,好好學一學,去深圳找到工作的機率很高,第一年的話可以拿6-8k的月薪。無論從挑戰性、發展性、新鮮性還是薪資來說,這都很難讓月薪3k的李豐不動心。

當然,龐大的學習人群之中並非人人都是主動而來,或多或少也有生活所迫的情形。

就像正在一家培訓機構學習Python課程的王寧,25歲的他過去兩年在一家小公司做房地產銷售,好的時候能拿到7-8k,不好的時候只能拿底薪3.5k,因為業績和薪酬掛鈎很緊,他一直壓力很大。今年疫情襲來,這家不到50人的小公司一下裁員一半,其中就有他。

賦閒在家對於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很難捱。「在家裡面呆久了肯定會(和父母)有一些衝突。」他說,因為失去了穩定收入,經濟壓力在他心裡逐漸帶來緊迫感。

今年4月裡的一天,他在短視頻App上刷到了一家軟體培訓機構的廣告,被其中關於課程和工作的描述打動,很快加入了這家機構的QQ群。呆在群裡的兩個月,他一邊觀察一邊學習老師提供的免費課程,最後,他花費7000元報了名。

這些學習過或正在學習Python的人,幾乎都是在對現狀的不滿中對未來滿懷憧憬。這種憧憬可能是衝著薪資,也可能是衝著它給人的光鮮感。

為了改變現狀和實現理想,Python成為他們眼中成功概率頗高的敲門磚——而他們之所以會擁有這樣一種印象,與培訓機構的努力密不可分。

「百分百就業」的誘惑

宮德還清晰地記得,培訓學校的走廊牆上貼著許多往期學員的offer和薪資,這往往是培訓機構吸引學員的利器之一。

在一個隨機打開的培訓機構網頁中,碩大的紅字赫然寫著「Python職位炙手可熱,應用領域超乎你的想像」。在機構的描述中,這是一份起薪20萬、工作前景好且人才缺口巨大的工作,也是走向BAT和國企的「良機」。

這排字的下方,爬蟲工程師、搜尋引擎工程師、全棧工程師三個崗位的月薪分別為20060元、26590元和22560元。隨後,會有一連串被模糊過的學員個人資料,伴隨他們的崗位和薪資,在一小方屏幕中滾動出現。

不排除這當中的確存在非常成功的案例,但這些名單的真實性無人考究。

對於宮德來說,當時給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份銀行軟體測試員的offer,它對技術的要求不高、對學歷的要求是本科,如果是專科,則需要3-5年的經驗。

儘管知道機會渺茫,但宮德仍然給老師發了簡歷,讓對方有合適時機就幫他推一下銀行的工作,之後果然沒什麼音訊。他隨後又通過其他渠道得知,從硬性標準來說,專科學歷在銀行已經沒有準入資格了。

除了就業趨勢和待遇,培訓機構還會給學員們提供一份「心理保險」。

「培訓班當時是這樣說的:百分百就業。」宮德回憶稱,剛學習的時候他完全沒有考慮過找不到工作的可能性。信心的來源有兩處,一是軟體測試入門的確不難,二是培訓機構做了比較多的承諾,他自是也不會傻到盡信,但這確實讓他寬心了。

李豐和高寧所在的是同一家培訓機構,老師向他們保障,把學員帶到就業之後服務才算結束。「這一點對我這種想轉行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高寧說。

後來,界面新聞向這家機構的一位負責人打聽就業率,對方回答說,「如果是跟著我們學到最後,我們的模式可以達到100%就業,但如果要算那種中途因為自己的原因放棄,或是他有更好的去處了,這就沒有辦法統計了。」

同樣的說辭,他們兩人還沒有到找工作的階段,但宮德體驗過了。在他那所學校的規則中,所謂的保障就業,不是理想中的包分配,也不是有人積極幫你對接面試機會,而是你可以一直去上課,去參與面試經驗分享和模擬面試——直到你找到工作。而前述負責人描述的也是,「輔導他到就業為止。」

實際上,由於Python在所有計算機語言中算好上手的,網絡上的教程也非常齊全,去培訓機構的必要性並非100%。但在自學與機構之間,橫亙著一道分水嶺叫做「學習基礎」。

李豐此前其實一直在嘗試自學Python,但兩次都以失敗告終。「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遇到問題只能問我朋友,但如果他工作比較忙、不能夠及時回復我,我可能就因為那個問題卡住了。」

他至今記得有一次仿照教程中的案例把代碼抄出來,卻沒有體現出效果。向朋友求助後,對方隔了好幾個小時才回復他,說是其中一個符號的中英文格式錯了。「後來這種情況又出現了幾次,我才想著乾脆就找個老師帶一下。」

有計算機專業基礎的李楠遇到類似困難的機率就小很多,他堅持自學並始終認為,「機構都是忽悠人的」。

在他的分析中,Python有幾大就業方向:運維、自動化測試、Web開發、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其中,Python對於運維和測試確實有用,因為兩者對於寫代碼能力的要求都不高,並且有現成的測試框架。

從Web開發起,Python的作用就有所下降。而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的應聘門檻普遍是研究生學歷,且需要算法知識,Python在其中只有輔助作用。提到爬蟲他便更直接了,戲稱「學爬蟲最大的就業機會就是教人家學爬蟲。」

在界面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培訓機構撰寫的《高級軟體開發工程師實訓體系》中,課程體系包含了語言基礎、Python面向對象編程、Python高級編程、資料庫、Mysql、Nosql、前端課程、前端框架、Web框架、爬蟲、自動化運維、大數據、AI人工智慧,總學時109天、合計約三個半月。

掌握任何語言要達到精深都需要下極大的功夫。培訓機構的弊病在於,它僅能提供一種入門水平的教育,卻將學員需要的天賦及長期投入的重要性弱化了。

面對現實

自從察覺出「百分百就業」的「水分」後,宮德就一門心思撲在如何找工作上。離校之前,老師會幫助學員們包裝簡歷、模擬面試,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項是,轉行的人得想出一個合理的入行由頭。

「你怎麼入行的你得說出個緣由來,還得有頭有尾。」宮德說,「不要讓人一聽起來覺得你前天還在工地上搬磚,後天就去做代碼測試了。」不過在他的印象裡,大家的理由還是千奇百怪。

至於其他的包裝,無非是三個月培訓變成六個月實習,模擬項目變為項目經歷——宮德說,這在行業中都是默許的,只要你在面試時能將項目解析得到位,展現自己快速上手的能力,公司不會太卡你。

不過,這些包裝都無法化解面試中的現實問題。宮德在重慶,這座城市的IT需求沒有那麼旺盛,卻因為培訓機構的迭起變得競爭激烈。所以宮德知道,他投中的十家公司看重的未必是他的技術能力,而是他對薪資要求不高。

「面試官會說,我知道同齡人當中你們的技術其實是差不多的,如果你願意接受加班、薪資更低的話,肯定優先錄你,是吧?」宮德記得有一次自己喊薪5500元的情況下,競爭者只要求4000元,並且還需要加班。

在人才市場輾轉近兩個月,宮德終於在成都找到一份工作,因為已經有些心慌,對方要求第二天入職他也即刻答應了,儘管彼時有另一份面試正在等他。

那是一家物流公司,他參與到一個衍生的商城項目中,「類似於淘寶的聚划算」。對於宮德來說,這是他好不容易抓住的一次機會,非常想快速提升。

但這只是一個「試水」項目,不僅未太受到領導重視,工作原理也不複雜。因為是商城項目,宮德只需要弄清楚加購、支付、促銷的邏輯,測試需要上線的新功能模塊,就算完成一天的工作了。

真正的打擊來自三個月後。那段時間,他聽後端開發的同事說商城的訪問量和客戶量都上不來,可能做不了太久。他沒什麼想法,覺得大不了轉換到其它項目組去。十二月的一天,領導把他叫到辦公室,告訴他項目組直接解散,可以開始投遞簡歷了。

當時已經是年底,宮德失望也沒有辦法,想到上一次找工作的艱辛,他也沒想走勞動仲裁以爭取更多權益,一心只想快點離職趕快找到下一份工作。

在這之後,他只獲得過兩個工作機會。一個是手機品牌的原生測試,因為薪資結構不合理被他主動放棄了;另一個是在外包公司,本都談妥了春節之後就上崗,但此後對方杳無音訊,節後他特地去辦公室看了看,公司已經換了主營業務。

宮德本沒有想著放棄,但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他再也沒有找到過與軟體測試有關的工作。

他把這歸咎於兩個原因,一是上一份工作的項目組清算得太突然,緊接著就遇到疫情,中間這段空白期是其簡歷上的一個「汙點」;另外就是,他覺得學Python的時機晚了些,如果早一年甚至早幾個月去學,結果都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後來再投簡歷,宮德已經不局限於軟體測試,所有工作他都會嘗試一下,終於在電力行業找到一份兼職。讓他不再執著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可能是現實吧。」他說,「因為你的資金、你的生活,已經不支持你再繼續這樣找工作了。」

夢想拼湊在生活縫隙裡

Python的崛起並非偶然。

據報導,2019年11月,在線教育機構Udemy根據其4千萬學員的課程學習情況,總結得出Python將成為2020年最受職場人歡迎的技能,其中尤其是軟體工程師和市場部人員。另外,在美國求職公司Indeed發布的一份報告中,Python、AWS等技能在過去5年需求量激增。

並且,在2019年6月的Tiobe月度排行中,Python獲得了有史以來的最高評級,以8.53%位於Java和C語言之後,超過了C++。

Tiobe分析師在當時指出,如果按照現在這個增速(同比高出2.77%),Python很可能在3年後就會超越Java和C,成為最受歡迎的語言——在今年11月的排行中,Python已經超過Java來到了第二。

難以否認的是,這些趨勢或許也在引導著教育市場。並且,Python作為一門動態語言,擁有上手容易、開發速度快、數據處理能力強、有豐富全面的第三方庫支持等優點,進而得到強大的市場需求和廣泛的應用領域——這所有的一切都促使它成為了非專業人員打入IT世界的最好選擇。

但對於學員們,這些宏觀信息很難有什麼立竿見影的效果。

為了維持生計,李豐一邊做著數據錄入的在線兼職一邊上網課,高寧則是在朋友的炸雞店打工,白天上班、晚上6點到11點上課。

高寧很喜歡看老師在朋友圈分享的勵志文案。

他記得有一次老師談到人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會選擇什麼?「老師的大概意思是選擇勤奮,因為世界上天才很少,而勤奮可以改變很多事情。」他說,「很多人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勤奮最後獲得成功的,他的大致意思就是這樣。」

不得不承認,即便未來充滿了未知,Python以及所有相關的軟體學習課程還是給所有嚮往它的人提供了生活的慰藉和衝勁。

已經在電力工作上駕輕就熟的宮德還記得,疫情期間他花了一百多塊買了兩個G的騰訊雲伺服器,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建立了一個技術論壇,想著自己偶爾寫一些技術博客和同行交流,「當時我想以這種學習方法去提高自己的技術。」

轉行之後,這個論壇已經很久沒有更新。「只是偶爾還會看一些帖子,然後想著自什麼時候再去把它更新一下。」

對於曾經想往的那份工作,他的心思有些矛盾,「如果再投簡歷,能進的話那就進,進不了那就算了,也不強求。」他說,「但其實也不是說完全就放下了。」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李楠、李豐、高寧、宮德為化名)

(界面新聞記者 伍洋宇 袁偉騰)

相關焦點

  • 廣州Python測試培訓
    不管你是初高中畢業生還是本專科畢業生;不管你是跨界轉行還是零基礎無經驗的職場小白,只要目標堅定,統統都可以學習。培訓優勢 信盈達教育開設的機器學習強化項目,採用國內先進的Python輔導體系,推出熱INUP自然語言處理,從基礎到精通,同時還有SPSS數據分析建模等項目,想要從事python開發工程師行業的學員均可選擇學習,由名師輔導,並且為學員籤訂就業協議,兔去學習的後顧之憂,廣州信盈達專業python培訓始終為你保駕護航,幫助學員高薪就業,成為專業的工程師。
  • 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而北大古生物學薛逸凡,卻轉行計算機了
    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而北大古生物學薛逸凡,卻轉行計算機了 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今年報考了北京大學考古系,引起了人們的激烈討論。有網友為她感到高興,考上了最好的大學,而且還去了感興趣的專業,值得高興!也有很多人為鍾芳蓉感到惋惜,雖然是北大考古系,但畢竟還是考古系,這個專業太冷門了,沒錢途!
  • 想轉行大數據,如何判斷自己究竟適不適合?
    然而,面對全新的行業,陌生的知識領域,這些想要轉行的轉型者們也在徘徊猶豫,一方面是不敢離開當前的行業,另一方面,也是對自己究竟是否能夠成功轉行感到困惑躊躇。那麼,到底該如何判斷自己究竟適不適合大數據這個行業,又該如何抉擇呢?
  • 天津python學習費用多少
    天津Python培訓機構怎麼選 隨著人工智慧的火熱,許多人想要學習Python,應該如何學習呢,現在許多人在自學之外,都會選擇去Python培訓機構學習,那麼什麼樣的python培訓機構靠譜?天津Python培訓機構怎麼選呢?
  • 轉行學什麼技術比較好?該怎麼選?
    想轉行但沒有目標?這是不是你現在正在面臨的問題?隨著行業的高速發展,很多人為了趕上時代發展的這趟「高速列車」,都會想要轉行,進入一個有潛力的行業,但是想要進入這個行業,往往需要掌握一門過硬的技術,不過當今行業那麼多,到底現在轉行學什麼技術才有發展前景呢?
  • 濟南打響常住人口超300萬城市「零門檻落戶」第一槍 有何深意?
    5月28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宣布,將從6月1日起正式實施《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施細則》,提供人才、高校學生、居住、就業、親屬投靠及其他六類落戶途徑,涵蓋了所有有意願來濟南從業、居住生活的居民。特別是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在其借住地社區集體戶落戶,消除了落戶障礙。
  • 「英語」「ps」「python」佔據在線職業教育關鍵...
    IT網際網路就業類課程、工業產品設計類課程付費能力強,付費人數同比漲幅超過50%。母嬰親子、日語、運動健康成增速最快類目,同比漲幅超過400%根據近期數據顯示,母嬰親子、日語、運動健康等課程廣受用戶追捧,學習人數相比19年同期漲幅超過400%,成騰訊課堂增速最快類目,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或成為未來在線職業教育新的增長點。
  • 童年「爆米花機」再度火遍全球,受到一群美國人追捧,網友:滿是回憶!
    童年「爆米花機」再度火遍全球,受到一群美國人追捧,網友:滿是回憶!
  • 轉行大數據方向應該怎麼做
    大數據近幾年的發展非常迅速,大數據方向也成了許多人轉行得目標,因為前景好,薪資高,那麼,轉行大數據方向應該怎樣做呢?首先大數據的就業方向有: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機器學習方向、大數據運維&雲計算方向、Hadoop大數據開發方向。轉行,得先選定發展方向。
  • 年末7城密集出落戶新政 部分城市落戶「零門檻」
    記者梳理發現,部分城市落戶「零門檻」,租房、人才可落戶,落戶渠道越來越廣。年末7城出落戶新政12月以來,據不完全統計,已有上海、廣州、福州、無錫、重慶、蘇州、珠海等7城出臺落戶新政。福州明確,2021年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現落戶「零門檻」。
  • 聽聽年輕人就業創業的故事
    創意農業、電商產業、公益事業……這些都是大有作為的新領域、新業態  聽聽年輕人就業創業的故事(青春派·青春奮進新時代(16))  又到畢業季,又是求職季。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此季不同往季。如何順利就業、施展所學,成為畢業生格外關注的話題。
  • 成都Python培訓周期多久
    ,更加滿足企業需求 推出爬蟲分布式 結合爬蟲新技術,全面增強數據抓取和搜索技能 推出RESTful開發 企業中RESTful開發越來越流行 千鋒python佔據就業新風口
  • 成都學習Python開發哪家好
    如何選擇成都python培訓機構? python程式語言語法清晰、乾淨、易讀、易維護、代碼量小、可讀性強。當團隊合作開發時,閱讀別人的代碼將是非常迅速和高效的。通俗說來就是「寫起來快、看起來明白!」所以近年來,python開發非常流行。
  • 大數據人才缺口這麼大,現在轉行大數據容易嗎?
    因為現在有校外培訓,可以從0基礎開始學習,理論加實操,一般6-7個月的課程,學完可以直接就業。那學了大數據可以從事哪些工作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向:1、大數據分析工程師主要負責大數據數據分析和挖掘平臺的規劃、開發、運營和優化;根據項目設計開發數據模型、數據挖掘和處理算法;通過數據探索和模型的輸出進行分析給出分析結果。
  • 機械設計類專業就業如何轉網際網路?
    導讀:機械類專業轉行產品經理成為近幾年的趨勢,轉行的機械類專業的同學也非常多。並不是所有性格的人都符合轉行產品經理的要求,網際網路很多職位都可以轉,下面關於機械類專業轉行的一些參考建議。除了土木工程專業,機械類、電氣自動化類轉行產品經理這一職位的居多。
  • 轉行做程式設計師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現在很多行業越來越不景氣,很多人開始考慮轉行,想要在另一個領域裡面發展。隨著IT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好,待遇和就業前景廣闊,現在成為了很多職場人轉行的目標,那麼什麼人適合學習IT呢?很多轉行的人都會考慮這個問題,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轉行做程式設計師需要具備的條件。
  • 這5大專業相對冷門,就業率低就業難,過來人:可能要做轉行準備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有的專業在就業市場內趨於飽和,出現了供大於求的情況等都引發就業難的原因之一。 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相對冷門不好找工作的5大專業,就業率低就業難,有的過來人還直呼,可能要做轉行的準備了。
  • 靈活就業的年輕人:努力活成想要的樣子
    這幾年,伴隨新經濟形態快速崛起,越來越多和Rae一樣的90後、95後們選擇靈活就業,一邊享受工作自由,一邊堅持內心熱愛,「鐵飯碗」已不再是擇業的唯一標準。美團研究院近期發布的《生活服務業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的發展特徵和發展趨勢》顯示,生活服務業靈活就業從業者以20-35歲的青年人為主,該年齡段從業者的佔比高達82.2%,其中90後靈活就業從業者超六成。
  • 讓人「心寒」的4個專業,看似高大上,畢業卻轉行,說多了都是淚
    那麼小編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讓人「心寒」的4個專業,看似高大上,畢業卻轉行,說多了都是淚!1、市場營銷專業社會上哪方面人才需求量最大?市場營銷專業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專業容易找工作不假,但是能在這個行業做滿3個月的人卻寥寥無幾。原因就是市場營銷這個名稱讓人覺得很高大上,想著未來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 跳樓、臥軌、上吊自殺……日本社會正在逼年輕人去死
    昨天日本政府通過的自殺對策白皮書裡,清晰的統計數據也同樣說明了一件事:更多年輕人正在選擇自殺。2019年日本的自殺人數是20169人,比去年減少了671人。雖然整體的自殺人數相比前年減少了,甚至全年齡段的自殺人數都在減少的情況下,只有10代(10多歲)的自殺人數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