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創下97%收視率的布袋戲,憑什麼成為東方漫威?

2021-01-11 看鑑

在細雨綿綿的竹林中,涼亭裡有一道紫色華麗高貴的身影,他就是「儒門天下」的首腦——疏樓龍宿。

只見他緩緩吐出口中的煙霧,在紙上寫了「蜉蝣子、天地依,水波不興煙月閒。」

好友劍子仙跡撐著油紙傘雨中踏歌而來。

疏樓龍宿:「好友劍子仙跡,贈吾一句吧。」

劍子仙跡:「忘塵人、千巒披,山色一任飄渺間。」

疏樓龍宿:「這是汝對三教的真意嗎?」

劍子仙跡:「龍宿,世上有三教組織嗎?」

疏樓龍宿:「劍子,汝想說的該是,世上只有三教真意嗎?」

如此唯美的畫面、絕美的詩詞、深奧的儒釋道思想,你不是在讀金古梁溫的武俠小說,這一幕是臺灣霹靂布袋戲的選段。

前不久,有人投訴李商隱抄襲了霹靂布袋戲中御不凡的角色詩,其實《夜雨寄北》本就是李商隱的作品,應該是霹靂借用了李商隱的詩才對。

不過,這也能看出,很多年輕人竟然不知道李商隱卻知道霹靂布袋戲,這些年輕人與其說因為傳統文化喜歡上霹靂布袋戲,還不如說因為霹靂布袋戲喜歡上了傳統文化。

在所有民間工藝都面臨失傳的大環境下,霹靂布袋戲是如何做到逆勢突圍的呢?

01

雞皮鶴髮與真同

首先就製作而言,木偶是布袋戲的精髓之一,尤如戲劇電影的演員。

創作新人物的過程並不容易,除了先設定好角色性格、配合的故事情節,還要製作藍圖交由雕刻師負責木偶頭部的製作,完成後交回霹靂造型師加工。

例如為木偶添上頭髮、設計髮型髮飾、衣服及飾物,甚至專用道具如葉扇、紙扇、古琴、玉簫、各式專用兵器等。

早期的木偶造型簡單,除了基本頭飾外,主要是衣服的刺繡功夫見著,近年霹靂的木偶大都有精緻華麗的造型。而為了拍攝所需,一線的木偶除了原創外,另會有三個替身作後備之用。

布袋戲木偶早已從」掌中戲」時代的30公分小木偶發展到後來金光布袋戲的40至60公分大木偶,為方便表演,木偶曾經達100公分高,霹靂應電影拍攝需要又把木偶再改為66至72公分。

木偶的其他部份亦不斷改良,例如眼睛和嘴唇可以活動張合,可以從鏡頭大特寫看見流淚及吐血等面部表情,近期的大型木偶在肢體用料也下了一番功夫,令手指可以靈活變化,在劇中甚至可以沏茶、奏琴及寫字等。

布袋戲木偶的雕刻可以說充分顯示了以精細為美的觀念,雖然只是木偶,但在雕刻師的手裡,不但與真人相貌無異,甚至集合了真人的眾多優點,多數戲偶都擁有英俊或美貌的外表,而且服飾和道具的設計也更加襯託出人物的性格。

以疏樓龍宿與劍子仙跡會晤的場面為例,疏樓龍宿不僅寫字,還有手持菸袋抽菸的動作,兩人喝茶的時候,都能夠看到手與嘴在活動。

疏樓龍宿的造型一身紫色的龍鱗,配上肩上垂下的紫色水晶,頭上的白玉龍形玉簪,都說明這個人物出身高貴,氣度不凡。

而且疏樓龍宿的性格是機敏好辯,狡黠又自信,以「華麗無雙」自居。

因此整體造型要突出它的華麗無雙,以和他的好友,道門的劍子仙跡形成對比,劍子仙跡淡泊名利,所以一身白色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在《論語》之中,數次提到孔子的節儉,以及「惡紫之奪朱也,惡利口覆邦家者,」而龍宿的裝扮不僅以紫色調為主,還總是在口舌上爭鋒,證明他對儒家精神的反叛性。

而另一方面,在如此大膽張揚的華麗之美背後,更隱藏著人物絕對的自信與不凡的實力。

02

一口道盡古今事

口白是布袋戲最具特色卻也是最困難的部份。

布袋戲上演時可以有多位操偶師在後場負責操作木偶,但是只有一人口白扮演不同角色一場布袋戲的演出,很講究「八聲七情」。

「八聲」就是這個語言的輕、重、緩、急、吞、吐、浮、沉,那「七情」就是喜、怒、憂、思、驚、悲、恐。

那在演出的時間當中,非常強調聲、情的變化,根據八聲變化創造八個音調,再以生旦醜淨這四個行當為基礎,從每個行當的不同形象中分別分出七個類別,創造二十八個定型音,還恰如其分地運用口語化的群眾語言。

通過藝術化的處理,達到了人物語言的性格化,特別是丑角之類人物的插科打諢,語言交鋒,風趣幽默,生動活潑,入情入理。

而這個傳統直到革新後的霹靂布袋戲仍被保留著,專責口白自稱是配音師的黃文擇便有「八音才子」的美譽。

稍有看過霹靂布袋戲劇集就會知道,劇中所有角色都由黃氏一人配音,而且其口白方式突破了傳統只有「生旦淨末醜」五音,還有男女老中青,甚至一些神魔外道人物也會加入特別效果,丑角甚至會說一兩句現代流行語或英語!

黃文擇曾配音的角色不下萬個,要分清其中的個性及特色,還要給戲迷新鮮感,其口白功力可想而知!

而且黃先生還擅長用一些有特色的口音來區別角色,比如疏樓龍宿,就是以捲舌音為主的男中音,語速不緊不慢,更顯角色的華貴典雅。

而年輕的劍客黑衣劍少的特點則是每句話的最後一字均讀成陽平調,聲音高而尖,語速快,突出黑衣劍少年輕氣盛,脾氣急躁的特點,惟妙惟肖。

有很多角色即使不看,只聽聲音,戲迷們也可以分辨出角色的名字。這和黃先生精湛的口白藝術是分不開的。

另外,霹靂布袋戲還會給每個角色配以特定的音樂,來配合人物的武戲或文戲。

特別是對於傳統樂器的發揮,尤其是當年六銖衣的角色曲中那嗩吶與笛子的交替運用堪稱絕配,嗩吶的嘹亮當得起六銖衣「雲海頂峰」的評價,笛聲的悠揚更給人以「飄飄欲仙」的感覺,聽著這首音樂,當真使人有「憑虛御風」「遺世獨立」之感。

由於「霹靂」的音樂與人物的氣質十分契合,所以常常能夠在人物情節尚未展開之時,就體會到人物的性格特點。

03

十指操弄百萬兵

武俠是哲學藝術,美學是藝術哲學。

武俠的世界既有快意的英雄煮酒論劍,也有血腥的殺戮與徵伐,所以,武俠美學也是雙面的,一方面是英雄惜英雄的理想化美學,一方面是充滿男子氣概的暴力美學。

在霹靂中,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兼具兩種美學意境的要數一頁書、風之痕對戰棄天帝。

棄天帝是迄今霹靂布袋戲中塑造的最強boss,神話一般的存在。

一頁書兩人選擇在黃沙萬裡的荒漠與棄天帝決鬥,這就增添了蒼涼、悲壯的感覺,也代表了一頁書做好了最後的覺悟。

一頁書以自身位盾,與棄天帝纏鬥,風之痕則需要瞅準機會,攻擊棄天帝的薄弱之處。

一頁書與棄天帝都是力量型的高手,兩人近身肉搏,可謂拳拳到肉,讓人看得血脈賁張;風之痕作為劍客,展示了自己的速度與爆發力。

這場對決,是力量vs力量,速度vs速度的巔峰對決,一直是戲迷心中最經典的武戲。

當風書二人成功擊破棄天帝的護體神罩的時候,棄天帝實力猶在,面對著油盡燈枯的二人,棄天帝放棄了追擊,作為對二人實力的認可。

電腦特效技術的運用,也使得這場武戲在表現動作場面,體現武俠美學上有了質的突破。

一頁書使出「八部龍神火」,畫面上八條火龍飛旋盤繞,盡顯他的不世修為,並且金色的「卍」字,與他佛門高僧的身份相得益彰。

04

英雄掌中藏未來

霹靂中有一對命運坎坷的情侶——曲懷觴和月靈犀。

本該成就神仙眷屬的兩人,卻經歷種種磨難仍不能在一起,月靈犀嫁給了曲懷觴昔日同窗,同僚饒悲風為妻,而曲懷觴為拯救蒼生獻出了生命。在二人短暫的相聚時,曾有如下旁白:

曲懷觴:「那一日,桃花嫣然,佳人傾城。她絕美一笑,燦爛了吾之雙目。」

月靈犀:「那一日,攜手同行,奢望相伴一生,哪怕一生宛如一瞬。」

曲懷觴:「我明白,她欲言又止,所以我等待。但她始終未開口。」

月靈犀:「不說,是因為不敢。明明鼓足的勇氣,見到他時卻全數退縮。如果我帶給他的,將是傷痛和遺憾。我又怎麼忍心,親口對他殘忍。」

曲懷觴:「一曲風流未盡,扇下微風猶清。滿溢的溫柔,我只願盡力一掬。卻忘,花開必然花落,歡喜之後必然傷悲。」

月靈犀:「今生的我們,不斷錯過,情深緣淺,會少離多。若有輪迴,三生石上,定與君不離不棄,永不相忘。」

因為二人儒家學子的身份,故而說的極為文雅,又有用典的句子,從中傳達出來的缺憾美,求之不得的愛情,多麼像我們的愛情經歷的寫照。

除了動人的愛情故事之外,還有令人叫絕的智鬥場面。

寂寞候:這就是你我最大的不同。當寂寞候決定天下止武的道路,便決定了路途中吾將犧牲的人。沒犧牲,將無法換的永遠的和平。認清吧,這就是事實。

素還真:救世界非是犧牲無關的人,如同天下止武,殺光了無辜的練武者,就能得到真正的和平嗎?

號稱「文武冠冕」,其智慧不在素還真之下,但是他的想法與手段與素還真的捨己為人,兼濟天下不同,而是靠暴力鎮壓的方式換取武林的和平契機。

素還真與寂寞侯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悲天憫人」之心。

同樣希望和平,但手段卻截然不同。

這也預示了,寂寞侯註定寂寞。通過有個性的人物語言來表現人物性格與理念是霹靂的可貴之處,也是霹靂能夠吸引廣大戲迷,長盛不衰的原因。

05

結語

我國的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面臨著傳承的問題,但霹靂布袋戲卻是一個另類。

霹靂粉絲群和我們的漢服圈、古風圈都有交叉的人群,很多人是通過霹靂接觸到了傳統文化,這和霹靂布袋戲中所蘊含的豐厚美學內涵是分不開的。

通過巧奪天工的戲偶和道具,觀眾先從視覺上感受其靜態美,從華麗的特效和精湛的操偶藝術中,觀眾又可領略到動態美。

而用心聽古雅的詩詞,感人的念白,動聽的配樂,又是聽覺上的美。細細品味劇情帶給我們的悲歡離合,則又是更深層次的審美意蘊。

這或許就是近些年霹靂能夠吸引動漫大國日本的主動合作的原因,也是霹靂布袋戲想打造「東方漫威」的底氣所在。

參考文獻:

改編自《方寸江湖 掌上乾坤——論霹靂布袋戲的美學內涵》

相關焦點

  • 從掌中曲到布袋戲,霹靂布袋戲都經歷了什麼?
    輾轉300年間,布袋戲從福建泉州漳州、廣州潮汕等地流傳到臺灣等地區,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派系。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紅遍兩岸三地,流行30多年出品3000多劇集的霹靂布袋戲。從落地生根到枝茂繁榮,霹靂布袋戲又經歷了怎樣的一個發展過程,讓我們一起走進黃氏布袋戲家族。
  • 起源於福建泉州,霹靂布袋戲前世今生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紅遍兩岸三地,流行30多年出品3000多劇集的霹靂布袋戲。從落地生根到枝茂繁榮,霹靂布袋戲又經歷了怎樣的一個發展過程,讓我們一起走進黃氏布袋戲家族。流行變革繁榮分家:霹靂布袋戲的曲折發展時間來到1915年,那一年,後來稱為「通天教主」的黃海岱進入父親的「錦春園」布袋戲團學習,不久便掌握了布袋戲所有的技巧並將「錦春園」繼承下來,並於1930 年,將「錦春園」正式更名為「五洲園」,在黃海岱的帶領下,黃氏布袋戲劇團也逐漸壯大起來。
  • 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我為霹靂布袋戲點個讚!
    ‖雖然沒有資本去整合天朝道教神仙體系打造只屬於天朝的神魔紀元是一個遺憾,但其實天朝是擁有能與漫威宇宙相提並論的作品的,它就是霹靂國際旗下的霹靂布袋戲!下面漫遊君將正式開啟我們今天的分析:「為什麼說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霹靂布袋戲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
  • 霹靂布袋戲:讓傳統文化創造無限可能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間,霹靂作為布袋戲領域的佼佼者,一步步將這個本是小眾的戲劇藝術逐漸推向大眾甚至走出國門,其不僅成功地將作品留在了觀眾的心裡,更是成就了臺灣第一家文創企業上市公司,甚至於成為傳統文化創新的代表。這背後是一代又一代的創作者以傳統文化為根,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努力。
  • 霹靂布袋戲員工涉爭議言論,《閃耀暖暖》等與其解約
    3月24日上午,有網友發現霹靂布袋戲發布在Youtube上的官方視頻節目《超級霹靂會》裡,主持人小狄談到新冠疫情的傳播時,將中國臺灣和新加坡並稱為「最安全的兩個國家」。此言論很快便引起了眾多霹靂布袋戲粉絲的不滿,「霹靂布袋戲」也隨之登上熱搜。
  • 素還真代表的霹靂宇宙能不能成為中國的漫威
    就拿漫威宇宙來說,迄今漫威全球票房已經超過150美金,可以說近十年一直是迪士尼的搖錢樹、聚寶盆。但是漫威從出生,到如今聞名全球,中間也是挫折不斷,幾度易主。《復仇者聯盟4》即將上映,據說首映票價已經賣到了1000元,也將為漫威宇宙第一階段畫上一個句號。無疑漫威宇宙是成功的,其對現實的貼近讓粉絲對近代史的認知甚至都從漫威開始。
  • 延伸文化創意產業鏈 臺灣霹靂布袋戲落戶閔行
    延伸文化創意產業鏈 臺灣霹靂布袋戲落戶閔行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諸葛漪  選稿:顧穎琪  2015年11月12日 09:35   東方文創網11月12日消息:臺灣霹靂國際多媒體集團昨天落戶閔行。
  • 下架又上架的《霹靂布袋戲》,還是又下架了
    本以為日本從唐代開始陸陸續續會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染後,演變出木偶劇而會接受這種類似於木偶戲的布袋戲,沒想到日本市場不吃這一套了,證明了非同根同源的東西,沒人願意去接受。 布袋戲,也稱布袋木偶戲,起源於明末清初,發於福建泉州,後傳於廣東、臺灣地區,但是受眾範圍始終有限。 隨著《霹靂布袋戲》的不斷創新,推陳出新,精彩的劇情加上合適的畫面表現力,漸漸地中國內地市場也接受了,不乏有些幾十年的老粉絲。
  • 愛不釋手的霹靂布袋戲,三大臺柱獲千萬道友喜愛
    霹靂布袋戲一經面世便引起巨大的市場追捧,從1984年首部作品《霹靂城》開始,至今已經連續創作30多年,製作超過2000集。該劇創作以來便以宏大的劇情世界聞名,霹靂布袋戲旗下眾多作品都可以串聯到一個主線上面,且每個故事都有自己獨立的故事發展,精美造型的人偶配合現代聲光電技術,充滿古韻的臺詞對白,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繪本,描繪出了一個栩栩如生、多彩絢麗的江湖世界。
  • 霹靂布袋戲,3個神操偶片段
    我是看了霹靂布袋戲衍生篇《東離劍遊紀》才知道原來霹靂偶只有一米多一點,是操偶師舉著胳膊操控拍攝的。我原先一直以為偶的比例和真人差不多大小,從電視上看真的和真人沒多少區別。說到操偶,在這裡給大家介紹3個在我心裡最牛的神操偶片段。
  • 華族和友族共同努力 布袋戲在印尼登上大雅之堂(組圖)
    張忠義在後臺和工作人員表演布袋戲。張忠義與所有工作人員。印象中的布袋戲是在廟堂上演、供坊間民眾觀賞的文化藝術,而今布袋戲已登入大雅之堂?  帶著許多疑問,記者請布袋戲公演負責人,也是印尼文學評論家布迪·安塔解惑,經過說明,不禁暗自讚揚這位學者將布袋戲推上文化殿堂所作的努力。  在與布迪的交談中,記者提出要採訪布袋戲操演人張忠義的心願。他說,張氏正在養精蓄銳,不便打擾,記者只好作罷。
  • 漫威曾計劃在《奇異博士》埋下黑騎士彩蛋,荷蘭弟與毒液戲份被刪
    2.荷蘭弟蜘蛛俠曾在《毒液》有戲份據傳,索尼在製作《毒液》(2018)期間,有意將其與蜘蛛俠一起加入漫威電影宇宙,為此已經拍了荷蘭弟蜘蛛俠和毒液的戲份,但是後來迪士尼介入強勢幹預,索尼不得不完全刪掉了荷蘭弟蜘蛛俠與毒液的互動戲份,儘管如此,《毒液》還是取得了8.56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 對於追霹靂布袋戲從哪開始看這件事,在下有幾句話想要說
    大家好,這裡是2.5次元學人,專注特攝,布袋戲,小說改等關於二次元作品的一切,歡迎各位同好和我一起研討這個領域的信息知識,葷素不拘。作為一個做把布袋戲主題作為內容選材的自媒體號,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
  • 那些年追的霹靂布袋戲人物
    說道霹靂布袋戲,我是其中的影迷,其實第一次接觸霹靂布袋戲是央視6臺播放的《聖石傳說》。裡面最喜歡傲笑紅塵,一股子狹義風範,宗師風範。那時連男主素賢人也是他的陪襯。喜歡傲笑紅塵御劍飛行的樣子,簡直就是一代劍仙啊。特效只能用狂、俊、酷、炸、拽來形容。一度是小編幻想的對象。
  • 《霹靂布袋戲》中霸氣外露的八句經典臺詞,她這句敢於睥睨棄天帝
    提起《霹靂布袋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以史豔文為主角的《霹靂城》,而以清香白蓮素還真、百世經綸一頁書、刀狂劍痴葉小釵三臺柱為核心的布袋戲則從《霹靂金光》拉開序幕。時至今日《霹靂布袋戲》已經連續播出了七十餘部戲,每一部戲雖然承前啟後有著一定的關聯,卻又從核心故事元素方面獨立成章。
  • 霹靂布袋戲,一份匠心一份木偶情
    臺前敘述者在三弦琴樂手的伴奏下講述木偶的故事……中國也有近年來大熱的霹靂布袋戲,它脫胎於三百年前起源於福建泉州的布袋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演變為利用光影效果,特效技巧等現代技藝講述故事的劇集。 木偶戲是依託於木偶這一表演道具,衍生出來的表演藝術。可以說木偶是木偶戲的靈魂,對比國外的木偶,霹靂布袋戲對於表演的木偶有著一份自己獨特的匠心和木偶情。
  • 臺灣「霹靂布袋戲」操偶師仍稱「武漢肺炎」,「閃耀暖暖」宣布終止...
    【環球網綜合報導】今天(24日),由大陸網際網路文化公司疊紙網絡研發的一款裝扮類遊戲「閃耀暖暖」登上微博熱搜,因與其進行IP聯動合作的臺灣「霹靂布袋戲」資深操偶師丁振清發表不當言論,「閃耀暖暖」宣布終止與「霹靂布袋戲」合作的項目。
  • 霹靂布袋戲大事件!諸神之戰要開打了!
    大家好,這裡是2.5次元學人,專注特攝,布袋戲,小說改等關於二次元作品的一切,歡迎各位同好和在下一起研討這個領域的信息知識,葷素不拘。今天這期的內容帶有一些時效性,同時在下也覺得帶有一些紀念意義。漫威宇宙眾神明
  • 《東離劍遊紀》:臺灣布袋戲×日本動漫,虐殺界最強混血
    本人自稱「愛的戰士」,曾言想寫出「溫暖人心的作品」(後被發現是以鮮血和內臟溫暖)。代表作《魔法少女小圓》,開創了「三話一掉頭,結局不留人」的優良傳統。  2014年,虛淵玄赴臺交流,見識到了虐殺界的山外青山——霹靂布袋戲。
  • 霹靂布袋戲角色人物誌之香獨秀
    大家好,這裡是2.5次元學人,專注特攝,布袋戲,小說改等關於二次元作品的一切,歡迎各位同好和在下一起研討這個領域的信息知識,葷素不拘。(有關憶老前輩的內容在此:霹靂布袋戲角色人物誌之憶秋年)但也由此引發了另一種聯想:如果把憶秋年前輩為原體來塑造另一個異變的角色,那這個角色會怎麼樣?而不才兼略生的想法是:憶秋年的成功變體在霹靂的世界中已經出現了,他就是香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