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又一年的高考來臨,有網友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歷屆高考最難的一屆是哪一屆?
其實沒有最難,只有更難!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有請1984年這位朋友來回答!
眾所周知,1984年是高考重改創新的一年,這一年的數學考題那真的叫做聞著傷心見著流淚!
這一屆的數學題到底有多難呢?
數據不會說謊。
全國平均分是26分,北京平均分是17分,安徽平均分是28分。
當時考生們拿到試卷後,除了會做幾道選擇題外,後面的題是真不會做,所以考完之後考場哭聲一片也是自然。
這件事不止讓學生很憤怒,連很多數學老師都很憤怒,因為這些題平時根本沒有遇到過,也就是學生在做的題完全已經超出了他們理解的範圍了,這還咋考?
為此,當年理科綜合成績一直在前列的安徽省級對該年的理科數學卷做了一個750份的樣本調查!
結果發現,分數在20分以下的佔了9.8%,分數在30分以下佔了39.7%,分數在40分以下的佔了60.5%,分數在50分以下的佔了81.5%。
並且,抽調的試卷都是理科生的試卷,安徽省當年理科綜合成績是名列前茅的,理科數學成績更是數一數二,安徽省的統計數據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連理科綜合成績名列前茅的安徽省的成績都這樣了,那別的省就可想而知了。
我們可以來看看當年的高考數學試卷卷題,大家可以品一下,如果大家回到1984年參加高考,能得幾分!
當年抽調的750份試卷裡,全部答對這6小題的人,只有1.1%,一分未得的人佔26.1%。
上面三大題,一分未得的人佔44%,寫出完整答案並得到高分的人只有1.3%。
最後是這道壓軸題,或許數學很厲害的朋友仔細看題就知道了,這是一道遞歸數列的題,的命題意圖和往年差不多,但題中裡面包含了非線性遞歸數列,這個難度就瞬間擴大了,並且裡面還有許多數列極限,這就沒法做了。
以當時的教育背景水平線,能做出這道題的學子,那未來肯定是要當數學家的人啊!
所以這道題,據說只有兩個人完整寫出了答案,並得到了高分,很多學子都無從下手,得分也就不可能了!
由於實在是太難了,所以當年連《人民教育》都發文痛訴:
今年高考數學(理科)試題不適合高校選拔新生,與現行中學數學教學要求也不吻合,試題偏刁、難度偏高、排列不當、分配不均。
所以當1984年的高考結束以後,後來的高考總算恢復了平靜,但偶爾也會冒出來一些重量級的大難題!
比如說2008年的高考,江西高考數學卷的壓軸題,也被稱之為高考史上最難的數學題之一。
就是下面這道題:
看到沒,14分啊!很誘人有沒有?但很誘人意味著難度也大!
據統計,江西這一屆的學生在這一題上平均分只有0.31分,而完整做出來並獲得分數的人沒有超過百人,完整做出來並獲得高分的人不超過10人!
這道題不止難住了高考的學子,很多數學老師在沒有看到答案來做這道題結果很多人都沒有做出來!
可見,這道題到底已經難到了什麼高度了,後來因為這道題的事情還驚動了當時的中科院院士,著名的數學教育家張景中先生!
張景中做完了這道題後,搖了搖頭說了這樣一句話:
此題難度性很大,只適合數學競賽而不適合高考!
實際上,在此之前,張景中先生就說過這樣一段話:
最糟糕的教學就是讓學生在學習一個公式後做幾十個類似的題目。
的確,好的數學教育不是教學生如何去算,而是應該教學生如何去想、去思考,但現在很多時候,數學教育執著於先講什麼,不講什麼,如何快速算出答案,而不是思考答案本身的過程,以及如何思考用更簡單、容易理解的方式去表達!
這也是為什麼奧數競賽體系裡更容易培養出數學家的原因,我們看奧數競賽是老蘇家發明的,而老蘇家出了很多數學界的大牛!
因為奧數更提倡的就是深入思考,對數學的深入思考以及貫徹數學思維。
張景中先生的這些話也不是信口而來的,為了貫徹這種理念,張景中先生寫下了這樣一本書,書名叫做《藏在生活中的數學》,這套書就是從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將一個個有趣的數學故事講出來,幫助孩子們在小學階段就建立數學思維!
這本《藏在生活中的數學》後來被收錄在了《中國科學家大師叢書》裡面,既然是科學大師叢書系列,那裡面都有哪些科學大師的著作呢?
除了張景中的的《藏在生活中的數學》,還有世界著名土木工程學家茅以升的《橋梁史話》、曾主編十萬個為什麼、著名科普家葉永烈的《極簡趣味化學史》、著名地質學學家李四光先生的《穿過地平線》、著名海洋地質學家雷宗友的《海洋的秘密》……!
這套書一共14冊,收錄了14位科學大師的科普著作,裡面包括了數學、地理、氣象、建築橋梁、化學、生物等學科。每一本都堪稱寫給孩子們的寶藏書!
要知道,科學家一般都是寫高等教育論文的,很少有為少年兒童創作科普書,從而這些書對於孩子們而言是非常寶貴的機會,因為在內容上,這些書不止嚴謹專業,最重要的是,能從大師的視角來理解這些科目,內容從數學到物理再到氣象學、橋梁學以及考古學,涵蓋面非常廣泛,把這套書看完了,孩子絕對是知識達人。
其實很多家長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現在孩子們學習是非常零散的,語文是語文,數學是數學,地理是地理,物理是物理,但其實這些知識都是可以相互打通的,只有打通了,才能融會貫通,真正理解知識。
這套書就是一個專門為孩子打通認知,把他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的科普叢書。
因為它不是單獨地講某個知識點,而是通過以點帶面擴充知識,比如通過氣象講地理,通過地理講歷史等等。
書中每個故事都不長,但結構清晰,邏輯性很強,幾分鐘就能讀完。每天讀懂一個故事,幾個月積累下來,小學階段要掌握的相關概念和知識,就牢牢印在孩子腦子裡了。
這些故事或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或來源於歷史中,讓孩子記得比上課還要牢,而且也不會覺得枯燥、有壓力。
而每個故事中穿插的類似於概念知識「小貼士」作為拓展補充,儘可能地讓科學內容更加豐富、充實,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收穫。
這套書現在原價319元,現在折扣打下來只需要179元,數量已經不多,需要的家長們可以點上面橫條直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