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數學兩個字就讓不少人頭疼,2008年,一道高考數學題的出現震驚了全國,這一道題目讓30萬人體驗到了被支配的恐懼,這道題目也創造了中國數學高考歷史上最低平均分數的紀錄,學生平均分僅0.31分,讓人直接不敢相信。
這道題就是2008年江西高考數學理科卷最後的壓軸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試試手。
這道題當年一出,江西省內當年高考無一人全部答對,14分的題目,得9分的有1人,得8分的1人,第二小題無一人會答,最後平均得分只有0.31分,是高考數學史上的最低紀錄,直接秒殺了江西三十多萬考生。
當很多考生向老師訴說那道題後,很多老師不服,再難還能難到有幾十年教育經歷的老師嗎,但是最後結果統計,全省只有3個人答對了。
最後,因為這道題實在是太難了,引發了全國數學界的熱議,無數人出來挑戰,但都以失敗而告終。
最後,沒有辦法,只能搬出數學界的大咖,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景中院士出來解答這道「神題」,大神就是大神,幾分鐘搞定,並給予了這道題太難不適合高考的評價。
張景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科學家、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學家。計算機學科和數學學科博士生導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
1954年,來自河南汝南縣的張景中考進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這一屆的北大數學系,後來出了6名院士。974年,張景中在新疆做一線的數學老師,教初中,他就發現大部分學生學習數學有困難。
小學的時候還不明顯,大家都差不多,到了初中學習幾何、代數以後,學生之間的數學成績就開始分化,差距拉大。
經過觀察和思考,張景中認為課本上的數學知識不是為了學生創造的,所以學起來困難重重。教師為了讓學生聽懂學會,就採用了把基本定理當成知識灌輸給學生的方法,但效果一般,從此數學成了「老大難」。
所以,要改變數學教學現狀,就要把這些數學知識進行再創造,來適應孩子的接受水平。
學數學就靠不停地思考,我想了五十年,終於證明微積分無條件互逆,不是我比牛頓聰明,而是他只思考了十年。」張院士說。
他教導孩子們:「弄斧就要到班門去,這樣才能長學問」。他通過一系列深入淺出的例子,配合著形象的圖例硬是用濃重的河南鄉音與孩子們交流的不亦樂乎,真正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
數學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但是不管是怎樣,對於學生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要是數學差,對孩子的成績是有這致命影響的。而且數學被稱為是基礎,學好數學才能學好物理學、化學、醫學、天文學等一系列學科。
我國建國後湧現出了一大批影響深遠的科學家,如錢學森、李四光、鄧稼先、錢偉長、楊振寧 、李政道等等,而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都有深厚的數學基礎。
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曾經提到過一個人:說起自己的數學,他特別提到了一個人,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試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他就是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數學家劉薰宇。
楊振宇也是受到劉薰宇先生所寫的數學書才激發了對數學的興趣,還有著名的數學家谷超豪、豐子愷等也都受到劉薰宇的影響。
特別是在數學教育方面,劉薰宇有自己的一套。
劉薰宇的書,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會講故事。
比如他講的這個故事:
某個書生娶了一個富家千金,經常被老婆訓。後來這個書生中了狀元當了官,但他的老婆還是經常訓他。他就跟他老婆說,我現在當了官,你怎麼還訓我。
他的老婆機智的回答到:「虧你還是狀元,連水漲船高的道理都不懂。你看,如果男人是當官的,生下來的女兒就是千金小姐,男人要是挑大糞的,生下來的女兒就是丫頭。等她嫁人後,如果嫁的男人是大官,她就變成了官太太,如果嫁的是農戶,那麼她就變成了一個農婦。
這就是數學上的函數,男人是x,女人是y,y總隨x改變。
這套書對於小學生和初中生都很適合,可以作為他們的自學教材,也可以當作入門數學的興趣培養書,價格也很可觀,值得入手。
這套書一共有三本,一本是《馬先生將數學》,主要講的是劉薰宇把自己比作第三人「馬先生」以生動行動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貼近生活的才是更容易理解的,將枯燥乏味的數學題材演繹成了趣味豐富的生動文字。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主要是一本入門高等數學的書籍,講述了讓孩子們最頭疼的函數、誘導函數、微分等概念以及他們的運算。雖然有點深,但是講解的方法很巧妙,孩子六年級就可以理解一些了。
三本69元,還是很划算的,可以考慮考慮帶回家,百利而無一害!說不定下一個「數學小天才」就出現在你家的吆!
點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