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血病---幾百年前人類就知道的疾病,但是由於以前人類對它發生的原因不了解,當時被稱作不治之症,且死亡率很高。一直到1911年,人類才確定它是因為缺乏維生素C而產生的。在18世紀,壞血病在遠洋航行的水手中非常普遍(他們遠離陸地,缺乏新鮮水果和蔬菜);也流行在長期困戰的陸軍士兵中、長期缺乏食物的社區、被圍困的城市、監獄犯人和勞工營中。
壞血病開始的時候症狀是四肢無力,精神消退,煩躁不安,做任何工作都易疲憊,皮膚易紅腫。病人會覺得肌肉疼痛,精神抑鬱。然後他的臉部腫脹,牙齦出血,牙齒脫落,口臭。皮膚下大片出血(看來像是嚴重的打傷)。最後是嚴重疲憊﹑腹瀉呼吸困難,骨折,肝腎衰竭而致死亡。早年航海人員因壞血病死亡的災難不可枚舉,因為他們在航行時的食物是麵餅、魚和鹹肉,只含有很少的維生素C。
(一)維生素 C 的分類
維生素 C 又名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抗壞血酸極易溶於水,稍溶於丙酮與低級醇類,水溶液易氧化,遇空氣、熱、光、鹼性物質,特別是在有氧化酶及微量銅、鐵等重金屬離子存在下,可促進其氧化破壞進程。蒸煮蔬菜,尤其是在鹼性條件下蒸煮時,抗壞血酸可被明顯破壞。採取酸性處理、冷藏、隔氧等措施,則可使食品中維生素 C 的破壞延緩。
(二)維生素 C 的生化代謝
從食物中進入人體的抗壞血酸在小腸內被吸收,吸收量與其攝入量有關。攝入<100mg,全部被吸收;而若增加至 180mg 則僅吸收其中的 70%;劑量大至 1500mg,時,吸收量只有一半。抗壞血酸主要經泌尿系統排出,汗、糞便中也排出少量。尿中排出量常受攝入量、體內儲存量以及腎功能的制約。
(三)維生素 C 的生理功能
1.維生素 C 是還原劑維生素 C 作為還原劑,在體內可使亞鐵保持還原狀態,增進其吸收、轉移,以及在體內的儲存。抗壞血酸還參與四氫葉酸的一碳單位轉移和防止維生素 A、E 及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維生素 C 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維生素 C 作為體內水溶性的抗氧化劑,可與脂溶性抗氧化劑協同作用,防止脂質過氧化。
2.維生素 C 與某些藥物代謝的關係維生素 C 與某些藥物代謝的關係如下:①維生素 C 缺乏,可使肝微粒體酶的活力下降,其中以細胞色素還原酶的減少為最多,從而影響一些脂溶性藥物經羥基化及去甲基化代謝後排出體外;②維生素 C 影響組胺的分解代謝,有去組胺的作用。組胺有一定擴張血管作用,可增加血管的通透性;③維生素 C 可以防止聯苯胺、萘胺及亞硝酸鹽的致癌作用;④維生素 C 的營養狀況與芳香族胺基酸代謝有關。此外維生素 C 還可使環磷腺苷(cAMP)的量增高。
3.人體嚴重缺乏維生素 C 可引起壞血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毛細血管脆性增強,牙齦和毛囊及其外周出血,重者還有皮下、肌肉和關節出血及血腫形成,黏膜部位也有出血現象,常有鼻衄、月經過多以及便血等。嬰幼兒往往由於人工餵養而又未注意抗壞血酸的供給,可以造成缺乏,其症狀比成人嚴重,有時可致胸腔及骨膜下出血。
4.其他功能維生素 C 在體內常作為酶激活劑、物質還原劑,或參與激素合成等而發揮作用。維生素 C 是活化脯氨酸羥化酶和賴氨酸羥化酶的重要成分。羥脯氨酸與羥賴氨酸是膠原蛋白的重要成分,因此維生素 C 不足將影響膠原合成,造成創傷癒合延緩,微血管壁脆弱而產生不同程度出血。維生素 C 可促進肝內膽固醇轉變為能溶於水的膽酸鹽而增加排出,降低血膽固醇的含量。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與釋放也需要抗壞血酸的參與。此外,牙腫脹,然後萎縮而引起牙根暴露甚至脫落,還可導致骨鈣化不正常及傷口癒合緩慢等。
(四)維生素 C 的需要量與供給量中國營養學會提出的供給量,成人每日為 60mg,少年男女為 60mg,1~3 歲分別為 30mg、35mg 及 40mg,5~7 歲為 45mg,10 歲為 50mg,孕婦為 80mg,乳母為 lOOmg。此外,一些特殊人群,維生素 C 的供給量也需要增加,若是吸菸者,比正常量約增加 50%。
(五)維生素 C 的食物來源維生素 C 的主要來源為新鮮蔬菜與水果。氣候、日照量、植物的成熟程度、部位、儲藏條件和儲存時間等因素,均可影響食物中抗壞血酸的含量。
植物中存在的氧化物可加速抗壞血酸的破壞,如菠菜儲存 2 天后,維生素 C 損失約 2/3。烹調加工也可增加維生素 C 損失,中國的烹調方法,維生素 C 保存率在 50%~70%。青菜、韭菜、塌棵菜、菠菜、柿子椒等深色蔬菜和花椰菜,以及柑橘、紅果、柚子和棗等的抗壞血酸含量較高。
野生的莧菜、刺梨、沙棘、獼猴桃、酸棗等維生素 C 含量尤其豐富。
(六)維生素 C 的營養狀況的評價
1.測定血漿中維生素 C 含量人體維生素 C 飽和狀況下,血漿維生素 C 濃度可達 1.0~1.4mg/100ml,此指標只能顯示近期攝入情況,不能反映機體儲備水平。
較好的評價指標為粒細胞抗壞血酸含量,它能反映組織中維生素 C 的儲備水平,而不受維生素 C 暫時攝入量的影響。一般以每 10 億個粒細胞含維生素 C>20μg 以上,為維生素 C 營養充足的指徵。
2.負荷試驗口服 500mg 維生素 C 收集 4 小時尿液,尿中排出維生素 C 3mg 以上,即認為體內維生素 C 有相當儲存量,1~3mg 為不足,1mg 以下為缺乏。
在大規模人群調查中,也有人主張用任意一次尿樣中維生素 C 排出量對肌酐比值作為評價標準。
平時生活中牙齦出血,別人給的第一建議是趕緊補充維C吧。這只是維C在生活中的一個縮影,牙齦出血與維C有關已經深入人心了。
#創作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