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到南京科技館探究中國數千年科技發展史

2020-12-04 南報網

2019-04-29 13:10圖文來源:金陵晚報

這個「五一」到南京科技館探究中國數千年科技發展史

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在寧展出

在沒有GPS的古代,帝王出行如何導航?在沒有溼度計的古代,如何測量空氣溼度?在沒有汽車裡程儀表的古代,古人如何測量路程裡數……4月28日,中國古代科技展南京巡展在南京科技館開幕,為公眾獻上一場回味無窮的「古典科技盛會」。

神人郭守敬承包了「古展」天文儀器

在科技館,紫金山記者見到了很多神奇的古代天文儀器都是由元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郭守敬發明的。

在觀測天體時,他感覺前人創造的「渾儀」很複雜,便發明了「簡儀」,拓寬了觀測區域,也簡化了觀測過程。「簡儀」的發明,是中國天文儀器製造史上的一大飛躍,歐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後才發明與之類似的裝置。

發明了「簡儀」之後,郭守敬又組織了一項全國性的大項目——四海測量。在當時的元朝疆域之內27個地點進行天文測量。紫金山記者在南京科技館看到的登封觀星臺模型,即是保存最完好的一處觀測點。

「郭守敬利用這些觀測數據頒布了《授時曆》,推算出的一個回歸年為365.2425天,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實際時間只差26秒鐘。」南京科技館科普部部長李晶晶說:「這個數據與世界通用的周期是一致的,卻比《格里高利曆》早了三百多年。」

這個發明達人還利用閒暇時間發明了「大明殿燈漏」,是世界上最早脫離了天文儀器的獨立自鳴鐘。

郭守敬除了是天文學家、數學家,還是水利工程專家。鐵木真曾評價郭守敬:「郭太史神人也。」

古人呼風喚雨有絕招

在「古展」的氣象儀器吸引了遊客駐足觀看。在沒有溼度計之前,中國古人如何測量空氣溼度呢?

李晶晶告訴記者,這裡展出的「天平式溼度儀」是世界上最早的溼度計。在天平的兩端,分別懸炭,並使兩端以羽毛和木炭重量相等。木炭有吸溼性,當木炭較重時,便可以知道空氣比較潮溼,從而測出空氣中水汽增加或減少。早在西漢初年的《淮南子》一書中,就記載有用羽毛、木炭測量空氣溼度的實例。

在氣象儀器展區,記者被這隻「鳥」給吸引了,一根長長的杆子,一隻鳥矗立在頂端。李晶晶說,這叫「相風銅烏」,上段的銅鳥是可以旋轉的。「如果風從南邊刮來,頭朝南,而尾部朝向北;風從北邊刮來,頭的朝向則相反。」

據悉,「中國古代科技展」在南京科技館展出時間為2019年4月—8月,共5個月時間。展覽區域自主體館序廳延伸到一樓展區兩側過道,直至報告廳外區域,展出面積共計1000m2。

此次南京巡展共精選68件套展品,分為天文、機械、建築、軍事、井鹽開採及科普活動六大展區,通過模型、實物、圖片陳列和現場科普體驗活動等方式,系統介紹了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中的科技發展歷史,向觀眾展示古代中國在科學技術和工藝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科技人物典籍和科技思想方法。

相關焦點

  • 安捷倫科技與上海科技館共建「安捷倫科學實驗室」系列品牌活動
    2017年6月27日,上海——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與上海科技館正式籤署合作協議,共建「安捷倫科學實驗室」系列青少年科普合作項目。此次合作旨在發揮安捷倫科技資源優勢,豐富科技館教育活動,通過雙方努力,共同探索場館教育、館企合作新模式,拓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新體驗。
  • 孩子,中國科技館人太多,咱們也可以去北京的這個科技館
    每次看到節假日中國科技館都排著很長的參觀隊伍,心裡就想大家為什麼不去北京科學中心呢?總是想著有機會寫一篇關於北京科學中心的介紹,今天特意抽空去了一趟。這個大白球是少年時的我心心念念想去的位於北京北三環安華橋西北角的白色大圓球曾是北京的一個地標性建築,來這裡看一場穹幕電影是我兒時的夢想
  • 從電晶體到弧面LED!探究索尼電視發展史
    索尼的產品線十分多,涉及到手機、電腦、相機等產業,然而對於筆者來說,或許電視機更值得一提。因為在孩提時代,如果家裡擁有一臺索尼電視機,可是讓人羨慕的事情,索尼過去發明的特麗瓏技術,受到了一致的好評,是當時高品質電視的象徵。
  • 送福利 | 穿梭千年瞥見未來建築 打卡中國建築科技館
    中國建築科技館  //  科技感的外衣  //  從數千年前的飛簷廊閣到荊楚大地的融合建築從現代建築的科技體驗到未來建築的天馬行空中國建築似乎還有很多未知空間等待我們去探索溫馨提示中國建築科技館開放時間:2020年8月19日—9月26日開放時間:每周周五、周六、周日09:00-
  • 江西科技館兒童科學樂園22日開放 讓孩子遊戲中體驗探究樂趣
    本報南昌訊 信息日報記者王歡攝影報導:14日上午,省科技館內熱鬧非凡,兒童科學樂園試運行,並將於2月22日(正月初四)正式對公眾開放。當日9時,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裡有水世界、小小建築師、小球樂園等,能讓兒童在展覽和遊戲中體驗探究的樂趣。  瞧!
  • 中國科技館「小鬼科學家」系列活動即將重新開放
    (中國科技館 供圖)中國科技館15日發布消息說,隨著疫情防控步入常態化,該館線下教育活動逐步重啟,其「小鬼科學家」系列活動即將重新開放,於本月中下旬推出「小小太空人成長記」「我是小小機械師」「足球小將」三大主題活動。
  • 陝西科技館英語介紹原理
    公司實力雄厚,建廠以來,已經為全國各地製作了上萬套大型仿真演示模型、其中包括:東方電氣集團、四川科技館、山東科技館、三峽電站、葛洲壩電站、 二灘電站等大型水利水電樞紐模型;秦山核電廠、大亞灣核電廠等核電廠總體沙盤模型;為中國地質博物 館、中國科技館、井岡山博物館等科技館的大型科普仿真模型。
  • 「清明」小長假,中國科技館有一份遊館攻略請查收!
    中國科技館大波兒活動4月強勢來襲。3天暢遊科技館,天天內容不重樣。「華夏學堂」學做燈清明節,思往事,惜流景,憶陳年,看今朝。今年清明節小長假期間,「華夏科技學堂」將帶領大家探尋兩種紙燈奧秘——走馬燈和孔明燈。
  • 迎接2021年 中國科技館推出元旦系列科普教育活動
    原標題:迎接2021年 中國科技館推出元旦系列科普教育活動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科技館)31日發布消息說,為迎接新一年到來,中國科技館2021年元旦系列科普教育活動已準備就緒
  • ——從讀音開始,了解中國科技館「榫卯的魅力...
    ——由中國科技館自主研發的「榫卯的魅力」主題展覽將於2018年11月1日溫暖呈現,用豐富的展品、精彩的互動、多種多樣的體驗方式和您一起迎接第一縷冬日暖陽。讓我們一起到「形形色色的榫卯」主題展區一探究竟吧!
  • 法布爾·昆蟲記 之荒石園--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這裡,我能探究蜂類的本能、風俗、生活方式、勞作、鬥爭,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生活趣聞。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國企開放日:IC PARK上演集成電路科技館趣味日
    作為鎮館活寶,用神通廣大形容芯仔一點也不為過,身為一個芯時代的智慧機器人,一般人可撩不過它,妙語連珠載歌載舞對它來說都是小菜一碟,從您踏進科技館的第一刻起,就能帶給您歡笑,讓您感受到科技的樂趣。集成電路也叫晶片,要想深入了解晶片,首先得先了解晶片的發展史,抱著「刨根問底」的態度,去一探究竟吧。
  • 中國科技館兒童科學樂園明日重新亮相
    明天是六一兒童節,經過7個月的升級改造,中國科技館的兒童科學樂園將以全新的面貌重新亮相。8大展廳,128件有趣展品,等著小朋友們來探索。科技館介紹, 「兒童科學樂園」主題展廳位於中國科學技術館一層,是激發科學興趣、啟蒙科學思維、親子休閒娛樂的重要兒童活動場所。自2009年中國科技館新館建成開放以來,「兒童科學樂園」深受廣大小朋友和家長們歡迎,累計服務觀眾超過750萬人次,在兒童早期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寧夏科技館館長劉玉傑應邀參加第30期文津圓桌論壇
    近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第三十期文津圓桌系列論壇在新華社新聞大廈召開,本期議題為科研經費使用與科學普及。寧夏科技館館長劉玉傑應邀參加了本次論壇。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徐延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原中國科技館館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林加科普獎」獲得者李象益,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中國科協辦公廳主任、原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任福君,中國科學技術館黨委書記、副館長殷皓,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康友,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副司長包獻華,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副局長趙彥,中國科協科學技術普及部副部長錢巖
  • 科學教育界的迪士尼,一邊玩一邊漲知識的廈門科技館
    印象中科技館都是小朋友喜歡的地方,自從我倆五一去了一趟廈門科技館,重拾了小時候沒體驗過的「黑科技」,就真香定律了。一邊玩一邊漲知識,跟我們曾經的「紙上談兵」相比,現在的娃太幸福!每一次展示結束,還有對應的短片解釋其原理,讓人笑過驚過還能學習到知識,這也是科技館最獨家的優勢吧!【海洋館】歡聲笑語最多的是隔壁的海洋館,聽工作人員說這個展館是去年底全新改造開放的。
  •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應用展示--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應用展示
  • 點到平面的距離求法小結--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點到平面的距離求法小結2009-12-09 01:59:23
  • 百度與中國科技館達成戰略合作 「旅行者號」AI知識科普大巴北京發車
    本次人工智慧科普中國行將在全國五個城市的地方科技館先後開展,「旅行者號」AI科普大巴將會把人工智慧知識傳播到全國各地,此舉也體現了百度人工智慧技術不止於改變行業、改變產業,更關心的是人們的生活。據悉,此次活動源於一位杭州教師在百度官方微信號的後臺留言,這位老師希望能夠帶小朋友們來北京到百度了解人工智慧相關知識。
  • 【榜樣力量】秦瑞強:從民營企業家到科技館館長
    去年年底,他被中國科協評為我國「2016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河北日報記者 王峻峰 胡惠玲2月7日,農曆正月十一,乍暖還寒。正定縣科技館一開館,就迎來了一撥又一撥的客人。在展館前的科技大篷車上,館長秦瑞強親自指揮著工人調試天文望遠鏡,身旁站著等著觀測天象的人們。
  • --中國數字科技館
    這個實驗旨在說明,白光其實是所有可見光的混合。白噪音也差不多。耳朵所能聽到的、所有頻率的聲音,在強度相同時,均勻混合得出的聲音,就是白噪音。在適合的音量下,聽起來,就像輕微的「沙沙」聲。  有些失眠,白噪音也無能為力。白噪音確實有一定助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