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反季蔬菜上市的黃金時期,在別的地方銀裝素裹、草木萋萋的時候,這裡的一畦畦菜豆鬱鬱蔥蔥,豆角掛滿枝頭。菜地裡,菜農們摘豆子,田間地頭,拉豆子的車輛來往穿梭;冷庫的廣場上,停滿了外地來拉豆子的一輛輛大貨車,構成了冬日裡難得一見的豐收畫卷。
早上八點,寶福權準時來到菜地採摘四季豆,看著成串掛在枝頭的豆角,他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今年的產量比去年的好,一畝的產量比去年高三四百斤,今年成本除開,一畝可以有七八千塊錢收入。」寶福權是潞江鎮和睦村梅子村小組的村民,種了五畝多四季豆。整個冬季,他將有四萬多元收入。
和睦村背靠高黎貢山,面臨怒江水,氣候適宜種植四季豆、扁豆等豆類蔬菜,村民們將這裡的兩千多畝土地全部種上了豆子。去往田間的基耕路上,停著一輛輛拉豆子的三輪摩託車,村民楊德寬家種了十幾畝扁豆,每到採摘的時候,他們一家根本忙不過來,每年都要三、四個工人來摘豆子。在他家地裡幫工的村民何菊弟是施甸縣過來的,她說:「這久在家那邊沒什麼活兒做,就來這邊摘豆子,包吃包住還80塊錢一天,一般能摘40天左右。」
潞江鎮被稱為天然溫室,冬季的反季蔬菜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蔬菜面積達九萬多畝,主要種植茄類、豆類和瓜類三大類作物,其中,豆類作物就有54000多畝。
潞江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劉爭毅介紹:「豆子的產量平均下來每畝兩噸到兩噸半之間,價格兩塊五至三塊一市斤,這幾年都保持在這個價位。到目前為止,我們統計,按照平均兩塊二左右一市斤,一畝地的毛收入大概有12000塊左右。」
為了發展好冬季反季蔬菜產業,農科部門工作人員牢牢把好播種、鋤草、施肥等每一道種植環節,讓菜農們不僅種得好,還要賣得出。
「我們邀請區裡的土肥站或者植保部門、果蔬部門來進行技術培訓,平時我們還會到田間地頭,隨機對農戶進行種植管理、技術方面的指導。」劉爭毅說道。
在與和睦村相鄰的莫卡村冷庫,上百名工人在這裡對菜豆進行分揀打包,然後製冷裝車,每天往外運的豆子達100多噸,它們分別被運往北京、天津和鄭州等地。
據了解,潞江鎮的豆子每年九月底開始播種,到第二年四月全部採收完畢。在潞江鎮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下,在六個月的時間裡可以實現兩季採收,效益翻番。
雲南網通訊員 寸喜梅 宋延齡 攝影報導
責任編輯:李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