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一道規律題,「?」代表什麼數字?
浙江在線03月25日訊「簡單,用不了兩個小時,一半時間就夠。」
「很有感覺,像是經歷了一場智商測驗。」
昨天,南方科技大學自主招生考試浙江考區筆試,在學軍中學舉行。來自全省的138名考生參加了考試。雖然昨天在下雨,陰鬱沉悶,但考生出來,不論姑娘、小夥兒,都個個眉眼彎彎,豁然開朗,「我人生考了幾百場考試,這是最有趣的一場考試!」
南科大浙江招生組組長郭旭崗告訴記者,今年浙江總共有近300名學生報名參加南科大自主招生考試,學生的錄取成績,高考成績佔60%,南科大自主招生測試成績佔30%,另外10%的成績來自學生的平時成績評估,最終錄取名額為20人左右。「自主招生考試,還將經過一輪面試環節,時間可能會定在高考前後。」
根據南科大校長朱清時之前向記者透露的選生標準:「我們要挑和南科大辦學定位一致的學生,思想上有批判性,不盲從,要有想像力、專注力、記憶力和洞察力。」記者昨天隨機詢問考生,搜羅了一套極其具有南科大特質的微試卷。這張試卷上,就充滿了批判力、專注力、想像力、洞察力。
批判力:
你對中小學教育體制有什麼看法
來自紹興的小徐說,南科大自主招生開考前,學校招生宣傳上特別強調:相比去年,今年自招筆試,要加考一塊人文類的題目。「我們考場有同學考前在看《時間簡史》、《大百科》什麼的,出來都說沒用武之地!」
小徐回憶起文科類考到的題型,有一個包含三個小題目的論述題——
1)請說說你對目前中國中小學教育體制的看法。
2)你覺得國家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3)你認為你想上一所什麼樣的大學?
「這些題目大家肯定有話可說,關鍵是能不能提煉自己的觀點。」比如,小徐對於教育制度的觀點是:目前學校的培養,比較像大鍋菜做法,一批學生,一個爐灶,只有色香味俱全才是衡量標準。「但是這並不能體現學生的特點。」
專注力:
在一片爬山虎似的數字裡尋找目標
很多考生最難忘的是一道很霸氣的題目:滿滿的一片數字,跟白牆上一片爬山虎似的。
題目是這樣的,大半頁面試卷上,布滿了26排數字,每一排有20個數字。題幹的要求是:劃出每行數字中,相鄰兩個和為10的數字組。比如,有一排數字有:8537419126……那麼你需要在3、7,1、9,9、1這三組數字下劃線。
「這道題是整張卷子最費時間的題目,我翻來覆去看了好幾回,花了15分鐘做這一題。眼睛花了……」考生們普遍反映,這道題目,匹敵去年南科大的自招筆試題裡最為出名的一道神題:在7分鐘之內,完整寫出1~300內的所有數字。
想像力:
布告牌文字設計得像魔方
「考得太有感覺了!」德清一中有一個蹦蹦跳跳的小姑娘,一出門就說,南科大這份卷子,和她之前了解的這所學校氣質相襯,「創新脫俗,不走升學尋常路。」這個小姑娘的理想是將來從事生物和醫學交叉的工作,她喜歡南科大小班化、師生交流無界限。
小姑娘舉了一個很有空間感的題目:小明看到一張布告牌,當即就念了出來:後衝一果卡卡自危一負險杆。要求考生將布告牌上的提示內容寫出來。
「我開始當是有諧音的,一下沒摸著頭腦。後來我突然想到,這是一張布告牌,句子是斷開的,這裡很明顯有後果自負,危險這些詞彙,我就把字都寫下來,一排,出來了。」姑娘說,其實牌子上應該是豎著書寫的三句短語:一卡一桿,衝卡危險,後果自負。「小明是把標語的字兒給橫著念了。」
「這道題目,有點像擰魔方,需要那麼點空間想像能力。」
洞察力:
看圖形找規律
雖然記者隨機採訪到的每一個考生,對考試的評價都是「簡單」,但是說著說著都會提到一個圖形找規律的題目。
「這題有點怪的。」「嗯,就這道題最沒有把握。」好多同學出了考場都不能記得考題。
只有杭九中一位姓錢的男生,給記者回憶出了這道弧圓題的題幹(見右上圖),題目要求大家得出第四個圖形是什麼樣子的。「但是我後來就沒有管裡面線條的位置,就根據外面的線條方向規律來做題。」小錢一聳肩膀,一癟嘴。很多圍上來的同學也說這題想不出。
一場有趣的考試
幾個溫情的學生
考生出考場之後,都會拿到一份南科大送給大家的小禮物,一套正面印著南科大校園,反面印有箴言的書籤;一本南科大自製的2013年檯曆。如果孩子們能順利入學,檯曆就是時間的見證者;書籤上的話,將是他們要去踐行的目標。
「史上最溫暖的自主招生考試哇。」有考生考後第一時間,就把這份溫暖跟所有網友分享了。
在採訪中,我發現,這群同學也很溫暖。
考生出考場的時候,雨下得密起來,因為記者們都要做筆記,大家基本上就兜著帽子採訪。幾個同學停下來接受採訪,心照不宣,圍起來,把自己的傘拼起來組成傘陣,一邊幫記者打傘,一邊一個個描述考試經歷。
還有一個鄞州高級中學的男生小餘,記者跟他交流的時候,大概已經將近中午12點。小餘很酷,說話都是「我覺得還不錯。」「還行,挺好。」……
採訪結束後,他往校門方向走。記者本想回頭再去找考生,但基本沒有什麼人了,就也開始往外走。我發現小餘又折回來了。沒有想到的是,他再回過頭來,是為了給記者遞一塊巧克力,他還是很酷,沒有多說,只是問:「你餓不餓?給你吃吧。」
一所學校,和一群學生的相互映射,也許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