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橫渡,在2000年的中國似乎形成了一個高潮。6月10日,9名勇士成功橫渡了近30公裡寬的瓊州海峽,宣告了中國三大海峽中最窄的一條再次被人類那柔軟的身軀徵服。
而中國第二大海峽---渤海海峽---將在今年8月接受一個名叫張健的36歲男子的無畏挑戰。
關於渤海海峽
渤海海峽,確切位置是指從遼東半島南端的旅順老鐵山到山東蓬萊之間的水道,其直線距離為109公裡。在這條海峽中,散布著不少島嶼,其中廟島群島最為著名。而這些島嶼又把海峽分割出許多大致呈東西方向的水道,海流進出渤海、潮流往復穿越的就是這些水道。
所以,在海流的強大作用下,張健的實際遊進距離預計將達到140至150公裡,而他將要在水中連續遊泳40多個小時,差不多兩天兩夜。
幾個難題,張健如何解決?
40多個小時,和瓊州海峽大約10小時左右的遊渡幾乎無法相比。40小時中,張健的"生活"環境是海洋中的水,他的安全問題顯然比陸地上複雜得多,他也和普通人一樣面臨著每日例行的吃喝拉撒睡之類說起來俗氣但又非得面對的需求。這些問題的重要程度,一點不亞於體力問題。
1.張健的體力行嗎?
張健認為體力沒有問題,他對此充滿信心。確定了橫渡目標後,從去年10月15日,張健按照嚴格的進度表投入了有計劃的訓練。40公裡、70公裡、90公裡直至5月底的120公裡,他在遊泳池裡依次完成,最多時連續遊進30小時,他的自我感覺不錯,心肺和肌肉功能良好,疲勞並不厲害。所以,他覺得體力並不是最大難關。
2.安全如何解決?
海洋是一個人所不熟悉的環境,人在其中幾乎是柔弱無助的。特別是渤海海峽有鯊魚、有毒水母等十幾種帶有危險性的海洋生物出沒,一旦遭遇,他就極可能有性命之憂。為此,策劃方和張健準備製作一個長10米、寬4米、高3米的網筐,屆時張健將在這個"大籠子"裡持續遊進。
目前,海軍與張健橫渡活動組委會達成初步協議,將在橫渡過程中提供兩艘船隻,一艘機動船用於導航,一艘隨行船用於與網筐相連,起到安全保障作用。當然,這裡面也很有講究,因為一般船隻很難像人遊泳那樣低速航行,而一旦船隻和人的遊泳速度不同步,張健也可能因碰撞而受傷。
3.能量如何補充?
40多小時的遊泳,體力消耗極大,而且張健這次不藉助任何漂浮物橫渡,也就是說他根本不可能上船吃飯。現在,他暫時吃喝的是營養專家為他專門配置的半流體營養物,像擠牙膏那樣的一種東西。但是,什麼樣的食物既含熱能高,無需過於頻繁地補充,又易於消化,口感又良好?這個問題到現在也不能說已經圓滿解決。
幾天前傳來的消息說,一個曾在北京留學的美國女孩願意給張健提供200個能量棒。這種東西人們還沒見過,但據說其配方經過嚴格的科學考證,是適合於超負荷體育運動的專業配方,能為張健提供超長距離運動中所需要的大量能量。
4.體溫怎樣保持?
8月份,渤海海峽的平均表面水溫為21到23攝氏度,而人長時間地在低於人體體溫10度以上的水中,必然會因熱能的大量散失而感到發冷,橫渡很有可能前功盡棄。張健準備在橫渡中穿上一種軟式遊泳衣,把軀幹和四肢包裹起來。這種泳衣並不是不透水,但身體周圍的水的流動性降低,熱能的損失也會減小。
在這段100多公裡的海峽中,張健將從大連下水,朝山東半島遊去。由於渤海海峽的水溫是北邊略低,南邊稍高,適應起來也稍微容易一點。
5.海水對皮膚的強刺激怎麼處理?
海水對皮膚的浸泡和腐蝕力很強,雖然渤海海峽的鹽度在中國四大海中最低,但也達到了3%。為了保護皮膚,張健塗過凡士林,塗過兒童營養霜,但幾個小時後就被逐漸衝掉了,現在還在尋找更好的防護油。
6."生活"問題如何解決?
解決了"進口"問題,"出口"相對容易。排洩肯定只能就"水"解決了,只是張健的軟式泳衣恐怕需要安一個拉鎖。
至於休息睡覺,張健主要是靠泳姿的變化,比如,仰泳時閉上眼睛睡一會兒。
其實,真正到了海裡,需要適應和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像如何對付暗流就是一個挺要緊的事兒。張健將在6月底前往山東蓬萊進行實地訓練,目的就是適應海中遊泳。
看來,橫渡海峽,遠遠不是有體力、有毅力就能實現的,這是一項科學的系統工程。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張健沒有一絲浮躁,扎紮實實地按科學辦事。
中國體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