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JOY又演電影啦!
5月24日,京東發布2019年度品牌影片《JOY與錦鯉》,引發關注。這也是小白狗JOY繼《JOY與鷺》後,第二次擔當電影主角。
影片中,JOY認識了新朋友小錦鯉,並幫小錦鯉跳過了龍門;而小錦鯉化龍後,又帶JOY乘風去看更壯美的世界。
那麼,「錦鯉」的角色設定有何用意?相比上一部,《JOY與錦鯉》在IP打造上有哪些變化?影片製作過程中有何難點,又通過短短4分鐘傳遞了怎樣的品牌價值?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TOP君特意採訪了《JOY與錦鯉》項目的代理公司——藍色光標旗下核心品牌藍色光標數字營銷機構,了解JOY二次影像化背後的故事。
第二次「進軍」影視圈,JOY有了新朋友。
《JOY STORY II:JOY與錦鯉》
品牌影片中,第二主角往往有深層含義。例如,在《JOY與鷺》中,鷺就被默認為消費者及友商的象徵,JOY與鷺互相幫助的故事也被解讀為京東企業與二者之間的和諧共贏。
對此,藍標數字表示,他們嘗試過JOY與狐狸、JOY與饕餮等多種設定,但最終選擇了錦鯉作為第二主角。
一方面,從受眾心理上來看,「錦鯉」是目前網際網路上最「火」的概念之一,作為好運的象徵,「錦鯉」能引起消費者的代入和共鳴,避免其他歧義解讀。
另一方面,從故事內核上來看,「鯉魚躍龍門」象徵著消費者本身對生活的期待,而JOY幫助錦鯉躍過龍門,也與京東「以信賴為基礎、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創造」理念相合。
小錦鯉嘗試跳過龍門
「其實消費者本身就像那隻錦鯉一樣,我們希望通過京東的幫助,他們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影片的創意兼編劇——藍標數字創意總監唐曉龍說。
此外,錦鯉的設定還進一步塑造了影片風格。錦鯉、枯荷、古松、遠山,通過這些傳統中國意象,影片一開始,就呈現了滿滿的中國風。
作為「JOY STORY」系列的第二部,《JOY與錦鯉》不可避免地會與《JOY與鷺》產生對比。除去「中國風」與「國際範兒」的風格差異之外,JOY在IP人格化和影像化方面又有什麼變化呢?
對此,我們總結了兩個關鍵詞。一是「延續」——雖然兩部影片分屬不同的製作公司,但從觀眾的角度來看,《JOY與錦鯉》中的JOY依然可愛善良,與《JOY與鷺》時並無差別。
《JOY與鷺》中的JOY
《JOY與錦鯉》中的JOY
「一個JOY,不能兩部片子兩個靈魂」,也就是說,在對JOY這一IP影像化的理解和把控上,藍標數字做到了與之前IP形象的高度統一。
二是「升級」。保證JOY本質的基礎上,藍標數字嘗試在多個方面賦予JOY更多「靈氣」。包括形象定位的提升——從守護本有的東西,到幫他人找尋生活中更高的意義和價值:
JOY幫錦鯉跳過龍門
到情感關係的強化——通過三重季節變化的場景切換,從時間維度上表達JOY形象的陪伴感:
再到對情緒感的細節表達——比如小錦鯉衝向龍門時,JOY眼神中的擔憂;以及小錦鯉成功化龍後,JOY的開心與失落。
「其實第一版時,JOY是笑著看著小魚的。」唐曉龍說,「但後來我們創意人員和製作人員溝通,說它這裡不應該是傻笑的,而是……不管我是不是給你鋪好了路,你在向上努力的時候,我始終是為你擔心的。」
這些精心設計給予了JOY「靈魂」,讓原本只是二維符號的它「活起來」。
當然,要讓JOY「活起來」,只有「靈魂」可不夠。
45天執行周期的高強度工作,4分10秒的動畫成品,4800多幀鏡頭持續渲染,近3億顆水粒子打造流動感和層次感,120萬根物理毛髮「以假亂真」……這些數據,才是JOY成功影視化的根本原因。
據藍標數字方面介紹,影片製作過程中,團隊承受著第一季製作標準帶來的壓力,和只有五分之一不到的製作周期、三分之一不到的製作預算。而無論是客戶還是自己,對製作的要求從來沒有一絲降低。
畫面質量的「硬要求」之外,你還能看到製作團隊在角色交互上的巧思。
與JOY第一次見面時,小錦鯉衝它吐了一口水作為試探;在JOY的幫助下躍過龍門之前,小錦鯉衝它吐了一口水錶達親密的默契。
甚至錦鯉化龍後,還衝JOY噴了一口水霧引它注意——這些細節上的交互與呼應,成功建立了角色之間的聯繫。
從《JOY與鷺》到《JOY與錦鯉》,京東通過JOY這一IP進行了品牌形象的持續輸出;從「和諧共贏」到「以客戶為中心」,品牌影片也成為了京東對外發聲的渠道之一。
目前看來,京東的品牌影片更傾向於通過簡單不厚重的「小故事」——即完全不考慮產品與促銷,單純以IP形象展現品牌價值觀,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那麼,你對於「JOY STORY」系列有何看法?這部《JOY與錦鯉》,有沒有打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