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近日,記者在湛江市椹川大道北赤坎區文保市場對面看到,一家鏟車經銷商將一輛鏟車停在盲道上進行展示。將盲道「攔腰截斷」,盲道的設立是盲人安全出行的保障,這樣的不文明佔用盲道行為既有損城市的文明形象,又給盲人的出行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據1月6日《湛江日報》)
盲道是無障礙設計,是城市的良心。毋庸諱言,近年來小攤販、各種車輛、其他設施等佔據城市盲道的現象時有發生,影響著盲人參與社會生活。盲人生活在黑暗中,盲道就是盲人的「眼睛」。盲道的建設與管理,反映著一個地方的城市文明內涵,是一座城市在軟實力方面的體現。
更需要認識到,盲人是我們這個社會中弱勢群體之一,關注和幫助弱勢群體,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必備要件。所以,盲人更加需要社會的關心和人們的關愛,這不是體現在物質上,更不是掛在口頭上,而是需要我們實實在在地為他們做點什麼。比如建設合理規範的盲道,給予盲人安全行進的無障礙空間,這就是最為實際的關心和幫助。
進一步看,無障礙環境建設反映的是社會文明程度,體現的是一座城市的溫度。完善無障礙設施建設一方面需要政府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在建設過程中堅持人文關懷理念,讓無障礙設施真正方便殘疾人等特殊群體使用。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如加大對佔用盲道上停車、公用設施隨意擠佔盲道、道路施工設立盲道不規範等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讓無障礙設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總之,重視無障礙環境建設,讓城市生活更美好,提升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應有之義。因此,希望社會公眾都要自覺維護盲人的利益,不佔用、不破壞盲道設施。同時,相關職能部門要釐清權責,加大宣傳力度,同時依照法規對盲道多檢查多監督多管護,使盲道真正成為盲人心中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