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雜誌副主編梅慧敏在第七屆中國園林綠化設計高峰論壇進行主題演講
中國園林網記者現場報導
中國園林網3月23日消息:中國園林網現場報導,2013年3月23日下午14:00,第七屆中國園林綠化設計高峰論壇,園林雜誌副主編、《景觀文化》欄目行業顧問梅慧敏進行主題演講「植物是景觀的魂——植物材料在高端庭園景觀市場中的應用」之植物是聯繫人類與自然的載體:
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今天覺得很榮幸能有這個機會跟各位同行有一個交流。先簡單地介紹我一下自己,我應該說是一個很被動的機會,在17歲的時候就已經做苗圃了,到現在有40年從事園林的經驗,40年當中一天也沒離開過園林這個行業。我主要是在園林雜誌從創刊也做了有26年。在其中也做過一些大的文化的項目,比如說編《中國花季》編了八年,也做了八年的《中國野生花卉圖譜》,也得到了很好的評價,再有就是《生態園林的理論與實踐》,也是做了八年。
因為我也是媒體的關係,一直在研究國外的一些園林庭院的雜誌,在當中其中有一個事情我很受刺激,在01年初還是在90年代末的時候哈佛景觀學院的老師他們讓我給他們當翻譯,看看中國的花園考察。我們就去了上海西郊一個非常著名的樓盤,當時屬於最高檔的,有3萬元/平米,進去出來以後他們就拼命的搖頭,說這根本就不是花園。他們也問了一些施工人的一些問題,那時候就真的沒有做花園的概念,就是把各種植物充斥在裡面,全部種得滿滿的,他們說我們沒辦法,這個樓盤價格那麼高,我們做園林就只能把這個造價把這類植物塞在裡面,我們在上海灘上也算是做的最好的,那時候我就挺受刺激的。這些景觀學院的老師他們同時兼顧著這樣幾個身份,第一個他們是教景觀的教授,同時也是花園雜誌的編輯,再有還是庭院公司的設計師兼老闆,他們從頭到尾整個理念和做出來是連在一起的。後來這樣以後我就一直在想,做花園還是要身體力行的,我不但是把花園的知識要傳播過大家,我自己也身體力行,為我們國家在庭院市場上面做一些事情。我後來就做媒體,做雜誌出版的同時我也做了很多的高檔庭院,特別是一些首富花園的一些案子,因為跟業外人士的交流,從理念上一直落實到現實我也有很多的受益。
今天我覺得很榮幸來跟大家討論一下,也是交流一下植物材料在高端庭院景觀市場中的應用。在開始之前我先給大家講兩個故事。今天講三個部分,第一個是生物是有生命的景觀材料,講的理念方面的。第二個是如何體現以植物為魂的景觀市場空間,就是怎麼樣把植物材料應用在景觀市場上面。第三個針對行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自己跟大家交流一些這方面的想法。
這個故事《塔莎的花園》,是一個美國的老太太,是一個著名的插畫作家和生活藝術家,1915年生在美國的波士頓,他祖父是冰塊大王,她家也是名流,有馬克吐溫、愛因斯坦在她家中出入,她是在樹林裡跑,做玩偶,做自己的孩子,23歲的時候結婚,出版了她創作第一本書《南瓜月光》,她把南瓜做成根,像月亮的臉,她沒有水暖和電的情況下面養育了四個孩子,同時也照料一大群的雞鴨鵝豬,也種了花園,在56歲的時候用版稅購置了深水裡面一塊廢棄的土地,有向陽的坡,她繼續從黎明工作到傍晚,種花種菜,紡線織布,還作畫,她穿著這樣一個頭巾,有一個波希米亞的長裙,赤腳,整天在花園裡面,花園裡面開滿了四季的花,一大群可愛的動物圍繞在身邊,她的客人來為了欣賞花園美景和塔莎奶奶的精湛的園藝,最好的茶和最好的餅乾,他們不惜換工,你給我來幹活,你能品嘗到新開的鮮花和一些快樂的方面。大家看到她的概念就是和自然融在一起的,春天的時候,這個水仙不是一個一個種下去,是成片的,是非常壯觀的開著的,夏天傍晚的時候是在玄關的前面聽著狗的叫聲,品嘗著薄荷茶,秋天有很多的收穫,冬天和貓、狗在一起,她的世界就是在大自然,創造了美麗的花園,所以我的朋友非常羨慕這種美好的生活,這是一個國外的例子。
再講一個我一個好朋友的例子,在上海西郊的一個花園。可能大家也都知道這個花園是原汁原味的西班牙的建築,裡面洋溢著浪漫、熱情的各類棕櫚,你們也可以看到在花園裡面還有其他的代表西班牙園林特色的草頂,這個草專門是從東北弄過來不會爛的草,還有瓦房、木架、陶鑄,有樸實的木橋,還有長出來的山石,成就了一個令人神往的畫面。這個總共有45畝土地,56個住戶,容積率是0.65,樓層最高是四層,02年竣工,獲得上海典型榮譽住宅。規劃師是一個西班牙人,而負責園林設計可能大家都知道是上海園林院的老院長周再春教授,周教授是我的好朋友,這個項目當中1:1現場設計是細微之處見功底,開發商吳總是美國學土木工程出身的,是事必躬親,建造每一棵樹和每塊石,因為當時西班牙設計師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說你沒有熱帶棕櫚進西班牙花園就不給你做設計,這樣的話吳總這邊就用了前面三年的時間,從二三十種上千株大苗中篩選了六七種,解決了很多問題,把這些植物再加上一些國外專家的諮詢,所以把這個花園打造的是既自然,又融在裡面。水也是達到是景觀水當中非常少有的二級水的標準。再前年的時候我們和劉坤(同音)老師一起,因為周院長本來種的是大樹,非常好,我們在他的花園裡面配置了一些花徑,非常好,等於上層、中層、下層,這樣的花園就更加的美麗,是很有趣的,吳總就說到有一句很經典的話,他說建築是給我們植物打底的,而且是打底而已,在這個例子上面我們就可以看出植物的重要性,因為是白的建築,所以在這方面就非常的優美。
我講這兩個小故事的意思,就是說植物是聯繫人類與自然的載體,因為我們在大城市當中生活久了以後,市場是崩的很緊的,我們看著綠色,呼吸到花香,在園林當中最美妙就是你不不經意間發生的變化和驚喜。
推薦閱讀:
駱中釗:風水學的文化內涵與發展傳承
北京城市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總建築師駱中釗:風水家居學
第七屆中國園林綠化設計高峰論壇順利舉行
「2013中國園林綠化企業家峰會」在浙江蕭山順利舉行
(來源:中國園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