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園林植物造景的幾個問題

2020-11-27 建設工程教育網

  植物,是園林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能滿足園林的空間構成、藝術構圖需要,為人們提供遮蔭、降暑、防災等功能需求,更是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是大多數生物種類的棲息地,是園林景觀的生命象徵。

  植物造景,是在70年代後期有關專家和決策部門針對當時園林建設中建築物、假山、噴泉等非生態體類的硬質景觀較多的現象再次提出的生態園林建設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為主體進行園林景觀建設。植物造景的提出,對生態園林建設、經濟可持續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諸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從概念的提出到現在,植物造景研究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鄉土植物的馴化及大量引種使得造園植物不斷豐富,植物配置理論的發展使得植物不再只是建築的附屬物、硬質景觀的軟化劑,而是開始獨立成為空間及景觀畫面的主要構成要素。植物保護及樹木養護技術的發展使植物景觀效果更加穩定持久,園林綠化也從二維綠量(綠化覆蓋)轉向三維綠量(綠色量)的研究。但植物造景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有的甚至已成為植物造景發展的阻礙,本文就這些問題提出一些看法,以期能促進植物造景事業的發展。

  1、植物造景概念

  傳統的植物造景定義為:「利用喬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來創造景觀,並發揮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供人們觀賞」。其主要特點是強調植物景觀的視覺效應,其植物造景定義中的「景觀」一詞也主要是針對視覺景觀而言的。隨著生態園林建設的深入和發展以及景觀生態學、全球生態學等多學科的引入,植物景觀的內涵也隨著景觀的概念範圍不斷擴展,傳統的植物造景概念、內涵等已不能適應生態時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僅僅是利用植物來營造視覺藝術效果的景觀,它還包含著生態上的景觀、文化上的景觀甚至更深更廣的含義。我們應該看到,植物造景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時代背景的,植物造景的發展不能僅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個時代,而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尤其是隨生態園林的不斷發展而發展,這才是適合時代需求的植物造景,持續發展的植物造景。

  2、綠量與景觀質量

  綠量,是在生態園林建設過程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它不僅指所有生長中植物莖葉所佔據的空間體積,廣義上還包括一切有利於人類賴以生存的因素,即綠色環。當前植物造景中的綠量問題主要存在兩個極端:

  (1)大草坪泛濫目前的植物造景,特別是城市廣場綠化中,無處不是千篇一律的大草坪綠化模式,以求得「開敞景觀」、「熱帶風光」等效果,其弊端眾人皆知。究其原因,除了流行風氣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設計者缺少對綠量的重視。倘若我們在設計中將綠量及其產生的生態、社會等多種效益納入綜合考慮中,相信一味追求單一的視覺效果的大草坪流行模式將會得到制止。在這一點上,英國風景師早已提出的「沒有量就沒有美」的做法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喬木+灌木+草坪(地被)模式的濫用喬木+灌木+草坪(地被)的植物搭配模式來源於我們對自然植物群落的學習,是一種理想的生態效益得以最大限度發揮的模式,然而卻常被人們誤認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從而導致不分綠地性質、面積大小、環境負荷而一味濫用。園林建設講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植物造景同樣如此。只有因地制宜、因園制宜,結合綠地使用性質、面積大小、環境條件等綜合考慮,在此基礎上建設的綠量才與景觀質量成正比。一味地將自然植物群落中的喬木+灌木+草坪(地被)的結構搭配,不綜合考慮園地大小、土壤貧瘠程度、交通安全、視覺安全等而濫用,其結果往往是造成大量植物死亡(超過植物承受的環境負荷力),甚至成為病蟲滋生、犯罪猖獗的地方(因植物阻礙視線而使得場地不能得到周圍遊人的監視)。如果說大草坪的流行是缺少對綠量重視的極端,喬木+灌木+草坪(地被)的模式則是在缺乏對綠量含義真正理解的情況下片面、過分地強調綠化量值的極端。

  3、形式與功能

  園林綠化講究形式與功能的統一,植物造景作為園林綠化的一部分,理應遵循這一道理。然而,在現實綠化中常見到有人一味地追求綠地率,追求綠化視覺效果。將分枝低,體量大的雪松種在狹窄的街道上;將本已狹小的活動場地改建成草坪;將承載力高的林地樹木砍掉,換成承載力低的草坪……,凡此種種,無不是植物造景中形式與功能的衝突,其結果常常是好看不中用,其原因是缺少對植物造景中以人為本思想的思考。

  4、科學性與藝術性

  植物造景不同於山石、水體、建築景觀的構建,其區別於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徵是它的生命特徵,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植物造景是在植物能健康、持續生長的條件下進行的。病態的植物,失去生命活力的植物的景觀只能是殘枝敗柳、枯木廢樁,是無法達到理想景觀效果的。

  科學的植物造景除了滿足植物的生理生態、場地功能、視覺景觀等需求外,還必須對植物造景的效果進行預見。植物景觀是活體景觀,隨植物生長而發展變化的景觀,對植物栽植施工後的景觀變化及養護管理的考慮,是植物造景的特色。然而在現實問題中卻常存在設計、施工、養護脫節甚至矛盾的問題。而在景觀效果預見中常常將生長條件很好的植物作為理想的效果標準,而對植物能否達到預期的體量、季相變化、生長速度卻缺少深入細緻,結合植物栽植場地、小氣候、幹擾等多因素的考慮。比較明顯的是在城市植物造景中,大多數樹木的生長體積、生長率都低於同等條件下自然界中的樹木,而這一點卻沒所得到設計師們的重視。

  5、植物景觀群落

  (1)多樣性與穩定性問題植物的多樣性與群落的穩定性是源於對自然植物群落的理解,在自然植物群落中,植物群落的穩定性是由從小到顯微結構的生命,大到巨大的森林樹木之間的相互配合、相互依賴的結果,植物群落的穩定性是隨種類的增加而增強。而在城市環境中這一群種類中的大多數種將很難生存。因此,城市中的植物類群之間的那種在自然環境中存在的相互制約、相互協作的關係也很難存在。

  (2)種單株與種群體的問題(個體與群體)時下的植物造景中植物配置模式大多採用「自然式」、「三株一叢、五株一群」的零星點綴方式,這是源於傳統的自然山水園的種植設計手法。事實上,將植物以群體集中的方式進行種植,其在綠量上的景觀累加效應,同種個體的相互協作效應及環境效益都大大優於單株及零星的種植方式。從生物個體發育來看,大多數生物總是以群體的方式生存下來的,植物要形成一定的種植規模,其個體才能穩定地生存下來,單株的種類常因環境的競爭而被淘汰。這一道理在寶鋼綠化建設中也已得到證實。

  6、鄉土植物與外來植物

  適地適樹是植物造景中植物選擇的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倡大力發展鄉土樹種,適當引進外來樹種。然而,隨著栽培及引種技術的發展,在國內苗圃市場缺乏統一規劃的情況下,各地相繼引進了一批適合本地生長的造景植物種類。所以,在豐富本地造景植物種類及植物景觀的同時,我們不得不考慮以下問題:

  (1)地方特色保護植物是體現地方特色的要素之一,在不同的地理區域,不同的氣候帶,不同的土質、水質上生長著不同的植物種類,它是地方環境特色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不同的地方植物常常還是該地區民族傳統和文化的體現,大量地引種外來植物易對地方文化特色造成巨大衝擊。

  (2)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自然界中生物間的相互競爭,優勝劣汰的關係無處不在,我們早已明知在世界上盲目引種動物的危害(如澳大利亞野兔引種事件),但卻缺乏對盲目引種植物危害的了解。外來引種植物造成本地植物種類的消亡,生態結構單一化等問題早已在國外進入了治理與恢復階段。「前車之覆,後車之鑑」,我們不能先引進後治理,不能走別人的老路。

  另外,對稀有植物、保護植物的引種保護也應適可而止,因其對地方特色及物種多樣性的衝擊影響不可估量,全國上下盛行的「銀杏風」即可例證。處處種銀杏,談何保護,談何稀有,保護並不等於泛濫。

  7、建議及對策

  7.1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

  (1)對概念理解的偏一,缺乏對結合實地情況的考慮。特別是對植物造景及綠量的考慮認識或片面地追求視覺效果或片面地強調環境效益,對概念的理解缺少新時代所賦予的新要求、新內涵,僅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個年代的水平上。

  (2)對生態理論的生搬硬套,特別是對植物生態理論的不結合實地情況的濫用,缺少對城市植物群落的客觀、深入、細緻的觀察和理解。主觀地認為種類越多、群落越穩定,單株植物比群體植物更易生長良好。

  (3)缺少橫向的植物造景地域性問題的考慮,引種上片面追求綠化效果,而對生物安全、地方特色等因素缺少全面考慮,造成了某種植物的泛濫。

  (4)缺少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要麼片面追求綠量效益,而對綠地的使用功能、性質、人的需求等缺少全面均衡的考慮。

  7.2建議及對策

  (1)擴展植物造景、綠量等相關概念的內涵,以便能適應新時代植物造景的需求。除引進景觀生態學、行為心理學等學科外,國外的環境園藝、地域植物學、野生動植物棲息園、恢復生態學等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2)將綠量與綠地類型相結合,列入植物造景的考核指標。綠量是生態園林建設的重要內容,除了狹義的指綠色植物外,還包括廣義的社會、生態、文化等多方面的環境內涵。

  (3)加強對城市植物群落的研究,特別是群落內部植物個體的關係,群落與城市環境負荷的關係,揭示城市植物群落與自然植物群落的異同。

  (4)加強對外來植物種,特別是具有入侵性質植物種的檢疫、檢測,避免其對本地植物群落、生態結構的破壞。對類似雜草的、有很強生命力的、具入侵性質的種類進行清除,對侵染地植被進行保護、恢復。

  (5)規劃、健全苗圃市場,避免苗木種類單一化和引種盲目化。

相關焦點

  • 論園林設計中的植物構成要素
    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當前國內總是刻意強調了景觀建築與景觀之間的區別,但事實上它們沒有本質的區別,兩者的不同在於國內學校的學術觀點上有所區別。景觀設計是相同的根。故意兩者的區別是非常不利於發展的學科。  植物在景觀設計中的有著悠久的歷史。
  • 水生植物造景,你了解多少?
    在湖面因風浪等原因產生水位變化時,浮水植物能根據水位上升和下降的需要而上下浮動,並在這種水位經常變化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當植株生長過多過密時,此類植物較長的莖可以使其葉片向周圍水域擴展,以獲得足夠的空氣和陽光。園林水景應用中較為常見的浮水植物以睡蓮科和菱科植物為主。
  • 中國園林「疊山造景」手法及應用
    山景是構成中國園林的五大要素之一,五大要素(疊山造景,理水造景,建築造景,花木造景,動物造景)。「疊山造景」手法及應用一、嵌理壁巖藝術  在江南較小庭院內掇石疊山,有一種最常見,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在粉牆中嵌理壁巖。
  • 棕櫚科植物在園林綠化中有哪些運用途徑
    中國園林網6月25日消息:在豐富多彩的園林植物中,生產於熱帶,亞熱帶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棕櫚科植物,因其具有其他樹種無可媲美的優點,而被園林設計者廣泛採用。
  • 觀花植物雛菊在園林景觀中應用的四種方式!
    隨著園林景觀多樣化發展和人們審美的提升,園林綠化不再單一地被賦予改善環境的作用,同時也承擔起了美化環境、陶冶情操的功用,即綠化效果不但要綠,更要多彩多樣化。觀花植物便走進人們的視野。其中,雛菊葉密集矮生,顏色碧翠,花朵嬌小玲瓏,色彩和諧。雛菊具有君子的風度和天真爛漫的風採。
  • 水族景觀布置法及造景步驟,水草造景步驟多種搭配
    導語:水族景觀布置法及造景步驟,水草造景步驟多種搭配一、水草造景步驟1.清缸鋪砂首先清洗乾淨水草造景用的水族箱,準備好造景的材料及工具,然後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設計思路及構圖方案開始造景。飼養大型好遊動觀賞魚的水族箱不必造景,在水族箱背面粘貼背景畫即可。一般硬景觀造景完成後再往水族箱裡加水,加水時將水順著巖石注入或把水倒在盤子(遮蓋紙)上,以免弄亂鋪墊物,將水加至距水族箱頂端5~10cm處,加完水後再取出盤子(遮蓋紙)。3.種植水草骨架造景完成後開始往水族箱裡種植水草,在水生植物的景觀中,應該有前景、中間視圖、後視圖和側視圖。
  • 巖石園的植物造景研究——以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巖石園為例
    巖石園是指把各種巖石植物種植於堆砌的山石縫隙間,並結合其他背景植物及水體、峰巒等地貌,營造出高山自然景觀的園林造景形式,它的造園主體是巖石植物,山體、水體僅是表現巖石植物的一種載體。巖石植物、高山植物展示最早出現在英國皇家園林中,是英國早期開展高山植物引種、馴化和應用工作的結果。從20世紀開始,巖石園逐漸在世界各地發展起來。
  • 園林景觀設計的九種方法
    這些構思在歷史上很少發生,或從來沒能發生過,甚至有些構思在當前的科學、技術、經濟條件下無法實現。 方案的比較與權衡: 1、概念:在多個方案經構思形成之後,我們往往要對這些方案進行評判和比較,同時要從設計的目的出發,針對一些相互制約的問題進行權衡和決策,最後選出較為滿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優點進行改進。
  • 淺談:營口市園林植物應用現狀及對策
    營口市位於遼東半島西北部,近年來隨著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開發,營口市加大了城市建設的步伐,與之同步的園林綠化工作在綠地面積、綠化覆蓋率以及園林布局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園林植物應用方面營口市大量採用外來樹種和本土樹種,大大提高了綠化效果。但是通過調查發現,營口地區在園林植物種類選擇和應用上還存在一些不足,應進一步改善,以提高綠化水平。
  • 攀緣植物在綠化造景應用:房屋立體綠化不可或缺角色
    在實際運用中,用容器種植藤蔓式或軟枝植物,凌空懸掛,可形成別具一格的景觀;在牆頂做一種植槽,種小型蔓生植物如蔓長春花,讓其細長的枝蔓披散而下從而形成綠牆,微風吹過枝葉起舞,別具風韻……攀緣植物在城市綠化中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景觀效應。其不拘一格的造景藝術形式有多種多樣。棚架式:棚架式一般以觀果遮陰為主要目的。
  • 園林人要知道的11種彩葉樹種及其園林應用
    隨著人們對城市園林綠化植物色彩的要求越來越高,設計師挑選園林植物進行景觀配置時,不再局限於僅使用顏色單一的綠色廣普樹種,而是逐漸向綠色廣普樹種+彩葉植物類品種結合的方向過渡。 彩葉類植物以其豐富多彩的色彩,可以極大豐富城市的景觀層次,逐漸成為園林綠化植物材料的首選。
  • 苔蘚植物的物種多樣性和特徵植物景觀價值
    本文將簡要介紹苔蘚在微景觀、立體綠化、水族雨林缸、日式庭院等幾個方面的應用。2 苔蘚植物景觀應用2. 1 微景觀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是現代都市人們的渴望,相較於盆栽和盆景,微景觀具有取材容易,成型時間短,製作簡單等優點,是一種表現自然、較為親民的藝術小品,相對來說具有更廣的受眾。
  • 探析多肉植物在南寧市綠化景觀的運用
    因此本文旨在探討淺析多肉植物在南寧市綠化景觀運用的可能性,首先概況多肉植物的類型和習性,其次從普通園林綠化、城市垂直綠化、建築屋頂綠化、交通系統綠化和私人庭院綠化這幾個方面探析多肉植物在南寧市綠化景觀的實際運用,最後結合實踐分析多肉植物在南寧市綠化景觀運用的優缺點並提出建議。通過本文,意在為南寧市「綠城」建設和海綿城市建設增添多一種思路和實踐路線。
  • 狼尾草在園林中的多種應用形式
  • 園林植物怎麼施肥?園林植物的施肥要點
    1、調控施肥數量   無論是給園林植物施基肥和追肥,都應做到數量適當,防止一次施肥量過大。一般基肥的比例應佔總施肥量的60%左右,其中磷肥由於分解慢,可提高到70%。氮肥與鉀肥的追肥量,宜各佔40%左右。
  • 園林景觀苗木應用—地被植物
    園林地被植物是指可以覆蓋裸露地面的低矮植物,地被植物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和環境保護作用。在現代園林中,地被植物是必不可少的景觀,它們在由灌木,樹木和草坪形成的自然群落的整合中發揮作用,但是它們也具有自己的特徵。
  • 觀賞魚養殖:天然植物——水草(基礎造景)
    養魚其實用心就可以,但是造景需要的不僅僅是用心,更需要眼睛和手,甚至加上靈感。(總之造景技術困難度遠遠大於養魚)恍然間,才深刻地明白,茶有茶的宿命,壺有壺的因果,過客有過客的約定,世間萬物,都有著各自的信仰和使命。所有的相聚,都是因了昨日的萍散,所有的離別,都是為了尋找最後的歸宿。
  • 雨林缸造景植物需要多少光照?該如何選擇燈具?
    一、雨林植物需要多少光照?按照水草缸的理論,一升水需求的瓦數有各種說法,但是基本在0.3瓦到1瓦之間。而雨林缸的燈光需求會更高一點。這個問題還是從真正的熱帶雨林說起。雨林當中,植物是分層的。首先是樹冠層,生長著絕大多數的積水鳳梨和空氣鳳梨等植物,這部分植物是接受了最多陽光照射的,也就是說,他們是最需要光照的。
  • 中國園林植物養生保健功能研究進展
    殷利華等認為養生保健植物,是指對人們身心健康的保持、保護有著明顯功效的植物。國外對保健型園林的研究實踐較長,理論較完善,服務對象針對不同人群,專業化程度較高,且多由醫療專家和園林設計者共同設計而成;而我國剛剛起步,多停留於概念階段,服務對象沒有針對特定人群,且僅由園林設計師參照相關保健學理論獨自完成設計。本文將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論述園林植物的保健功能,並且指出今後的研究方向。
  • 植物健康是園林綠化的核心價值
    園林綠化充分彰顯獨具的綜合性、公共性、包容性。        所有這一切都源於生長於各類綠地中的各種植物,有賴於以植物為主體營造的園林綠化環境。        沒有園林植物,也就沒有城市綠地。沒有城市綠地,何來園林綠化?沒有園林綠化,城市與《寂靜的春天》及「鋼筋水泥」「碉堡」式的「鴿子籠」有何區別?失去綠色生命的城市化還有何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