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茶館式教學到TRIP 靜教院附校教學新變革

2020-12-08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我覺得你們這組作品故事性強、十分新穎,配色也比較和諧,但有些部分還是不夠精美,而且各部分太孤立了,缺乏整體性。」

  4月12日,一場「軟陶作品發布會」發布會在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舉行。這是學校上學期開始推出的TRIP 綜合實踐課程之一,這堂主題為「泥巴的藝術」的課程。課堂上,學生正在各自的平板電腦(Pad)上,為上臺展示的小組點評打分。

  

  4月12日,「全面轉變教學方式的課程統整現場會」在靜教院附校舉行

  當天下午,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辦,上海靜教院附校承辦的「全面轉變教學方式的課程統整現場會」在靜教院附校中學部舉行,全國近400名教育工作者來到現場觀摩。靜教院附校在教學方式上的新探索,吸引了現場大量教育專家的關注。

  「玩泥巴」與「軟陶作品發布會」

  上海靜教院附校的周子晴、華明兩位老師更喜歡稱他們的課程為「玩泥巴」。4月12日下午,他們帶領著32名6年級的小學生,在數百名教育專家面前,將泥巴「玩」出了新高度。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發表講話

  這是上海靜教院附校「中國傳統節日項目」的第5次課。在此之前,老師已經帶領學生們學習傳統節日的知識。

  周子晴介紹,相比以往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他們現在的課程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體驗探究學習,通過天聞數媒科技有限公司AiClass雲課堂,老師可以將學生資料、任務單一鍵推送到每位學生的Pad上。學生還可在Pad搜索相關知識進行自主學習,老師在課上著重講解學生還沒懂的部分。

  學習完背景知識後,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繪製特定節日的人、物和背景3部分,隨後制定軟陶塑造工藝流程,經過煉泥、成型、裝飾後,將節日場景呈現出來。4月12日下午的課堂上,他們要根據分組,將各自的成果以多媒體形式展示發布。

  

  在「泥巴的藝術」課程上,靜教院附校的學生舉行「軟陶作品」發布會。

  「之前的幾次課,學生們已經利用Pad將各自小組的軟陶設計製作過程記錄下來,做成了DIY手冊。」周子晴介紹,這個過程,甚至包含了燒制陶藝作品的化學反應、材料特性、實驗數據等信息。12日的堂課上,學生主要通過PPT等多媒體形式,展示和講解各自小組的軟陶作品。

  小組展示的同時,周子晴已經通過AiClass雲課堂,將事先製作好的評分表推送到每個小組的Pad上,每個小組展示結束後,其他小組分別給出自己的打分。所有小組展示完後,老師將全班8組作品的成品照上傳至AiClass雲課堂班級作品庫,邀請每個學生選出最喜歡的3組作品為其點讚。最終,排名前三的作品分獲一、二、三等獎。

  一場教學方式的全面轉變

  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一門名為「TRIP」的綜合實踐課程在上海靜教院附校正式「上線」,隨即受到全校學生的歡迎,「玩泥巴」就是其中之一。所謂TRIP 課程, 是以主題(Theme)、探究(Research)、跨學科(Interdiscipline)和實踐(Practice)4種學習方式命名的課程。

  2016年,上海靜教院附校校長張人利正式提出這一概念,次年3月理論醞釀成型,5月開始自主開發相關課程,將信息科技、勞技、社會等基礎課程和學校已有的拓展型課程如做中學、STEAM課程等融合;9月,TRIP課程正式面向初中部六、七、八年級開放。目前,全校已有TRIP課程18個,教師隊伍16人,教學班級18個。

  

  上海靜教院附校校長張人利介紹TRIP課程

  這種教學方式的變革,是上海靜教院附校繼後「茶館式」教學之後的又一創舉,將繼續改變傳統課堂以單一學科知識系統學習、間接知識接受式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 打破學科壁壘,設計跨學科活動主題,面向真實世界, 讓學生帶著任務或課題邊做邊學,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教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興致盎然。

  「這種課程形式,可以讓教學實現從學科學習轉變為項目學習,從獨立學習到合作學習,從間接知識學習變為直接知識學習。」張人利認為,TRIP 課程基本能實現他理解的教學方式的全面轉變:

  組織方式,從教師講學生聽,變為既有你講我聽又有獨立學習、合作學習;認知方式,從以獲得間接知識為主的文本學習、接受性學習,變為既有接受性學習、又有以直接知識獲得為主的實踐學習、探究性學習;內容方式,不僅有單一學科學習,更有跨學科主題學習、項目學習;活動方式,不僅是聽講、刷題,更主要的是參觀、考察、辯論、遊戲等其他多種方式。

  信息技術精準記錄學習全過程

  與傳統行政班不同,上海靜教院附校的TRIP課程採取走班選課形式。如何在保障行政班級正常上課的同時,滿足TRIP課程日常教學需求;如何有效解決多個老師交叉上同一門課程的複雜排課問題?這是擺在學校面前的一個難題。

  為此,上海靜教院附校聯合天聞數媒,在學校部署了教學計劃系統、走班選課系統、智能排課系統,利用天聞數媒的新高考綜合解決方案,協助學校進行教學計劃、學生選課、走班排課等工作。

  

  學生在課堂展示軟陶作品

  「通過數位化平臺,可以實現學生學習全過程的精準記錄,形成對每位學生個性化評價,最終形成學生特色檔案。」天聞數媒總經理楊沐介紹,靈活開放的TRIP課程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天聞數媒AiClass雲課堂、教學計劃系統、走班選課系統、智能排課系統則可以從技術上保證教學設計順暢地進行。

  2015年,天聞數媒AiClass雲課堂正式落地上海靜教院附校,先後助力學校開展了學習評價標準研究、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及作業改進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TRIP課程)實踐探索。2017年,天聞數媒正式推出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5大樣板區,其中,上海靜教院附校為「AiClass雲課堂支撐後「茶館式」教學和新高考概念校」。

  楊沐介紹,天聞數媒將通過樣板區建設打磨產品,參與上海靜教院附校TRIP課程系統開發及相應的評價系統建設,結合上海中高考改革,不斷提升產品能力。

  目前,上海靜教院附校AiClass雲課堂已開展常態課共計800餘節,覆蓋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科學、地理、美術等多個學科,覆蓋學生約1000人。

相關焦點

  • 教學學術助力教學質量提升,上海交大傾力打造教師教學發展交流平臺
    ,通過教學學術探討教與學的規律,助力「學習革命」,適應「網際網路+教學」、「智能+教學」的新形態。線上教學倒逼「教學革命」,老師們信息化素養空前提高;線上教學也倒逼「學習革命」,大學生積極擁抱變化,不斷適應新時代的學習特點,學習自主性大幅提高;教與學的變革催生了一場「質量革命」,「教」在變、「學」在變、「管」也在變,預示著教與學的「質變」即將到來,需要我們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姿態來應對未來的挑戰。
  • 俄遠東聯邦大學孔院20名中方教師堅守崗位「雲教學」
    孔院提供遠東聯邦大學孔子學院建立於2006年12月21日,是俄羅斯首家揭牌運營的孔子學院,中方項目實施單位為黑龍江大學。2019年8月,一批20名漢語教師組成的中方教學團隊來到符拉迪沃斯託克,開展為期一年的教學工作。在進入2020年的兩個月時間裡,他們經歷了從疫情支援者到疫情防疫者的反轉,也承擔起守護俄羅斯人學習漢語熱情的使命。
  • 泰國普吉孔院在海嘯災後重建地新增漢語教學點
    原標題:泰國普吉孔院在海嘯災後重建地新增漢語教學點  新華網曼谷12月26日電(記者常天童 報導員張雲梁)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26日與泰國攀牙府紅十字會中學籤署教學點合作協議,標誌著普吉孔院在這一印度洋海嘯災後重建地新增漢語教學點。
  • 課例來了| 教、學、評一體化的non-fiction教學課堂怎麼上?看這...
    介紹了非洲肯亞地區很多小象成為孤兒後,在小象孤兒院飼養員給它們提供了無微不至的照顧,描繪了人與動物的關係,體現了「人與自然」這一主題。已有基礎(1)學生在初一上學期第六模塊A trip to the zoo學習過動物這一話題,主要內容是動物的基本生活習性的介紹。(2)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檢索信息,獲取事實性信息,並且具備由圖片和文本上下文猜測詞義的基本能力。3.
  • 魯南院開展地質勘查現場教學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影 通訊員 徐然 濟寧報導為更好的服務地質調查工作,踐行「傳幫帶」傳統,培養礦產勘查人才梯隊,近日,在野外調查期間,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組織專家為項目技術人員開展了現場教學活動。
  • 「有效教學」的批判性思考(深度好文)
    因此, 追問是為了更好地堅守, 從當前的情況看, 有效教學還沒有觸及到課堂教學的根本性變革, 或者說, 有效教學還不是課堂教學的根本性變革, 滿足於有效教學是不夠的, 也是不行的。有效教學必須走向教學的根本性變革。二、教學的根本性變革——以學生的學習為核心。
  • 教學大綱都變了 老師不能總憑著經驗教學!
    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有一片非常大的果蔬園,裡面種植著各種花果蔬菜,春天學生們可以在這裡播種,秋天收穫。南京市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校長丁加旗說,學校高質量發展,每個孩子都能成長,關鍵是教師如何對待自己的教學,教學改革的關鍵是在課堂。  「老師首先要研究國家課程標準,哪些是有利於學生素養提升。有時,老師往往憑經驗,我以前這麼教,現在我還這麼教,實際上課程標準不斷修訂。在2011年是義務教育標準出臺,2018年是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現在更多是聚焦核心素養。」丁加旗表示。
  • 教學論文範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論文5篇
    但是,在涉及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實施步驟、評價方式等課堂教學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的一線教師卻不斷遇到各種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戰,矛盾的焦點主要表現為――新課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轉化為具體生動的課堂教學實踐。
  • 從面對線上教學的「新鮮感」到混合式教學的「新常態」——高等...
    一、團隊合作、穩中求進由於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高等數學的授課無法延續線下教學模式。課後結合作業情況在QQ群提供一些答疑截圖供學生參考,每周改完作業後抽出10份左右作業貼到群裡供大家參考,給不會做的、做錯的同學一個正確的思路。
  • 職稱變革「步履不停」,「教學型教授」是門檻降低還是行業新風?
    教師職稱變革「步履不停」,評教授不看論文看教學是門檻降低還是行業新風?| 周四話題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這些年,教師職稱變革「步履不停」,尤其是在崗位聘用打破「終身制」的高校,任何關於職稱評審的「風吹草動」,都牽動著高校教師群體的心。對高校教師來說,做研究、寫論文、出成果是他們工作的「日常」,而這些通常直接影響他們的職稱晉升。文章、項目的數量、質量是否達標,輕則影響教師的職稱評審和工資收入,重則可能讓教師在聘期後離職或轉崗。
  • 新常態 新實踐 新範式:新時期高校外語教育與教學發展探索
    徐教授剖析了高等教育新常態發展新思路,指出「智能+在線+教育」是智能時代的在線教育新內涵,人工智慧與在線教育相融合將成為在線教育未來發展新的核心驅動力之一,高校應「以高質量慕課促進高校一流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創新」,助推高等教育變革、促進高校教育質量提升。他號召全國高校合力共建精品外語慕課資源,形成中國特色智能化外語教育模式與生態,希望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能夠為推動中國教育走向世界發揮橋梁作用。
  •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探索
    各學科課程標準研製組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對教學進行了新的設計和實驗,同時還進行了大樣本的命題測試。相關數據和效果分析顯示,學科核心素養可教可學可做、可測可評可考,這就使素養這一新的目標真正落地有了希望。問題三:根據新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層面,課堂教學要在哪些關鍵環節進行探索和改革,才能使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落到實處,更加符合新時代育人方式的要求?
  • 清華大學舉行院系教學培訓工作研討會
    楊斌簡單介紹了今天研討會的報告內容,對作報告的兩個院系在教師培訓方面作出的成績表示了肯定。楊斌希望,未來各院系能建立制度化的教師培訓體系,實行老教師聽課及青年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培訓等實質性措施,落實院系教學委員會在培養方案設立、課程建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等方面的作用。
  • 語文教學,你悠著點——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語文教學走向的冷思考
    我們的答卷做得好,語文教學就會乘風破浪,煥發青春,走上多快好省的快車道;我們的答卷做得不好,語文教學不僅走不出少慢差費的泥淖,還會因此被弄得不中不西、不土不洋,丟掉了母語教育的魂!有鑑於此,筆者不揣淺陋,謹陳管見,以就教於方家。筆者以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面對這一轟轟烈烈的教育教學潮流,語文教學既不能閉目塞聽、固步自封,更不能湊熱鬧、趕時髦。
  • 高校青年教師承擔教學任務情況研究
    其中,排在前五位院系的分別是體育教研部(13.63門)、藝術學院(5.57門)、外國語學院(3.22門)、信息管理系(3.14門)和歌劇研究院(3門)。體育教研部(以下簡稱體教部)的青年教師開課門數最多,平均每人每年為本科生開設將近7門課程,這與現行的課程設置有關。教育部要求大學生在本科四年內選滿四個學期的體育課,鑑於學生眾多而體教部教師人數相對較少,每位教師需要承擔的課程任務量相對較大。
  • 線上教學給高職帶來「痛」與「變」-光明日報-光明網
    【教育透視】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襲擊,加快了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進程的步伐,從線上教學之初的恐慌、焦慮、忙亂,到後來的從容、淡定與恬適,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疫情下的線上教學,使高職的教學思維發生變革,高職教學經歷了一場自我蝶變的痛苦而又充滿希望的過程。轉變教學組織形態之痛,迎來線上線下交互式教學之變    疫情衝擊下的線上教學,對現行班級授課制教學具體組織形態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對高職教學新形態提出了新要求。
  • 清華大學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舉辦
    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主席章國賢、北京市教育工會主席張錦、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出席了開幕式,清華大學副校長鄭力,校長助理、教務處處長彭剛到現場觀摩比賽。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工會主席王巖主持開幕式。 楊斌在開幕式上講話楊斌在開幕式上講話中分享了對青教賽的三點體會:一是青教賽精神是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體現,是清華大學優良教學傳統的體現
  • 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系統的構建
    在此原則下,一方面要求整個「系統」能夠處理、傳送多媒體(包括視頻)教學信息,另一方面要求設計者要從以下三點為出發點來進行系統設計:(1) 要把「系統」的設備安裝到教師、學生活動的地方;(2) 要把多媒體教學信息傳送到教學的場所;(3) 要讓教師和學生方便地操作使用「系統」的硬體與軟體。
  • 以賽促教,教學相長!市衛健委開展英語教學查房競賽活動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醫療機構英語教學查房水平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的內涵建設,加快推進杭州市醫療服務國際化進程,更好地滿足城市國際化醫療需求,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共青團杭州市委員會聯合舉辦了杭州市衛生健康系統英語教學查房競賽活動。